高一年級第一單元語文試卷

字號:

高中語文課有些內(nèi)容比較生動有趣,有些內(nèi)容的確比較枯燥。對語文缺乏興趣,其中重要原因是要選擇對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高一頻道為大家準備的《高一年級第一單元語文試卷》吧,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遏(è)制遒(qiú)勁崢(zhēng)嶸百舸(gē)
    B.寂寥(liáo)彳?。╟hìchù)笙(shēng)簫*(zài)
    C.青苔(tái)給予(gěiyǔ)忸怩(ní)跫(qióng)音
    D.舵(duò)手房舍(shè)雋(jùn)永窗扉(fēi)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寥廓崢嶸歲月激濁揚清氣勢磅礴
    B.愁悵色彩斑斕妄自菲薄叱咤風云
    C.凄婉死不瞑目氣慨非凡雍容華貴
    D.輟學嘩眾取寵民生凋蔽憤世嫉俗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豁検牵ǎ?BR>    ①要認真清查國有企業(yè)現(xiàn)有的資產(chǎn),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機_____國有資財。
    ②為了使這個展覽辦得更加充實,博物館領導派出多人到老區(qū)_____革命文物。
    ③好風景固然可以打動人心,但若得幾個情投意合的人,相與_____其間,那才真有味兒;這時風景覺得更好。
    A.侵吞搜集徘徊
    B.鯨吞收集徘徊
    C.鯨吞收集徜徉
    D.侵吞搜集徜徉
    4、下面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BR>    紅花湖景區(qū)湖光山色,風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興致勃勃。停車場里停滿了來自深圳、東莞、廣州、珠海等地的車輛,在自行車租賃處更是車水馬龍。景區(qū)環(huán)湖綠道長約15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紅,是市民踏青賞春的好去處。一路上,記者不時見到游人一大家子結伴而行,年輕朋友則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A.湖光山色B.車水馬龍C.姹紫嫣紅D.三五成群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據(jù)茨城縣漁業(yè)協(xié)會通報,4月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撈的玉筋魚幼魚體內(nèi)檢測出放射性銫超標,這是首次日本震后從魚類體內(nèi)檢出放射物質(zhì)超標。
    B.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一些長期問題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尤其是一些社會矛盾比較突出,再加上*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產(chǎn)生疊加效應,就會阻礙改革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C.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調(diào)整低工資標準的省份中,以東部地區(qū)居多。從低工資金額上看,東部地區(qū)的浙江超過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為目前全國低工資標準高的省份。
    D.“地球一小時”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qū)、企業(yè)和政府在特定的時間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中國絲綢在羅馬(節(jié)選)
    宋蕾
    考古學家在一些古羅馬的石刻作品和陶器、繪畫作品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其中的人物都穿有透明的長袍,質(zhì)料柔軟。據(jù)專家考證,那就是絲綢。
    當時,絲綢對于羅馬人而言充滿了神秘感。他們不知道絲綢是怎么制造的,又是從何而來的。羅馬的學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曾這樣推測絲綢的來源:“絲繭是生在樹葉上,取來用水濕一濕,理成絲,裁成衣服,光輝奪目?!?BR>    漢武帝時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遠到達了安息和條支。安息即今天的伊朗。東漢和帝九年,西域都護班超曾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可到了波斯灣,臨海欲渡,安息人卻警告他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乃得渡。若遇遲風,亦有兩歲者,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备视⒔K放棄了渡海。其實,這是安息人為了保護他們在絲路上的利益,有意阻止甘英前行。
    由于安息從中阻撓,在羅馬,絲綢愈為神秘。漢代絲綢千里迢迢地被輾轉(zhuǎn)賣到羅馬之后,一磅生絲的價值為12兩黃金,是原產(chǎn)地的數(shù)百倍,以至于當時羅馬人甚至將漢朝的絲織品拆分,然后再重新織成更薄的絲綢。而極其富裕的貴族、將軍窮奢極欲,對新奢侈品酷愛有加。在揮霍浪費的氣氛中,絲綢迅速席卷古羅馬。羅馬為了進口絲綢,流失了大量的資金。羅馬元老院也多次通過禁穿絲綢的法令,但屢禁不止。
    近,史學家認為,正是由于羅馬人的過分貪求絲綢等東方奢侈品,才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衰亡。此說雖有些夸張,但是可以說明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使東西方文明發(fā)生了接觸并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為了更多地更為廉價地獲得中國的絲綢,羅馬帝國便想避開絲綢陸路交通的大障礙——安息國,從海上和中國直接通商。這終于在屋大維•奧古斯都時實現(xiàn)了。羅馬人在掌握了印度洋航路后,終于通過南海航道,與中國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之后,中國與羅馬的陸上交通也打通了。
    唐代絲綢之路新的商路支線不斷開辟,東羅馬帝國、波斯的相對穩(wěn)定,使陸上絲綢之路再度迎來了繁榮時期?!敖z綢之路”這個名稱非常貼切恰當,因為絲綢不僅是這條陸上的主要商品,而且絲綢也正像一條連接中國和世界其他文明的紐帶。
    6.下列關于中國絲綢在羅馬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刻、陶器、繪畫作品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中國絲綢在古羅馬已經(jīng)融入了百姓生活。
    B.羅馬學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對中國絲綢的推測說明他們對中國絲綢了解甚少。
    C.由于安息國從中作梗,使得中國絲綢在古代羅馬人眼里顯得愈加神秘和珍貴。
    D.由于路途遙遠、交通阻隔,漢代絲綢被輾轉(zhuǎn)賣到羅馬之時價格必然會變得很高。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安息國為了從絲綢貿(mào)易中獲取更大利益,因此有意阻撓漢朝和羅馬的直接通商。
    B.絲綢良好的質(zhì)地、奢侈的社會風氣,使羅馬元老院禁穿絲綢的法令無法實行。
    C.古羅馬想方設法和中國建立直接聯(lián)系的原因在于獲得更多的、更為廉價的絲綢。
    D.屋大維•奧古斯都發(fā)現(xiàn)了印度洋航路后,古羅馬通過航道與中國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
    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絲綢意外地成了雙刃劍,導致了古羅馬的繁榮,也加速了它的衰敗進程。
    B.看到羅馬與中國建立了海路上的直接聯(lián)系后,安息國也主動地打通了陸路交通。
    C.古羅馬雖然與中國取得了直接聯(lián)系,但生絲貴于黃金的價格并沒有任何改變。
    D.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溝通的要道,它的繁榮取決于交往國的繁榮和穩(wěn)定。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予少以進士游京師。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休兵革,養(yǎng)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欲從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為人,廓然有大志。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庶幾狎而得之,故嘗喜從曼卿游,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與曼卿交久,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jié)自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愿從其游,予亦時至其室。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
    夫曼卿詩辭清絕,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習于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于世,而懶不自惜。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向。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江濤洶涌,甚可壯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
    (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
    [注]①胠(qū):打開;橐(tuó):袋子。②崛嶂(lù):高峻陡峭。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一:統(tǒng)一
    B.往往伏而不出伏:埋伏
    C.庶幾狎而得之狎:親近而且態(tài)度隨便
    D.無所合,困而歸困:困頓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B.①然喜為歌詩以自娛②以勇氣聞于諸侯
    C.①東之濟、鄆②奚以之九萬里而難為
    D.①其胸中浩然②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1.下列各組語句中,表現(xiàn)秘演“遺外世俗,以氣節(jié)自高”的一組是()
    ①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
    ②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蟀,江濤洶涌,甚可壯也,欲往游焉
    ③一時賢士皆愿從其游
    ④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
    ⑤獨其詩可行于世
    ⑥狀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隱居山林,從事屠宰販運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間而不被世人發(fā)現(xiàn)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隱身,秘演在佛教中隱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雖然懶散且不愛惜詩作,到老的時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D.曼卿的詩清妙絕倫,秘演的詩典雅勁健,有詩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詩作之上。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的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故嘗喜從曼卿游,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3分)
    (2)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3分)
    (3)于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4分)
    14.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探梅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tài)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1)“花態(tài)度”“雪精神”具體指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4分)
    (2)作者為何而“醉”?請作簡析。(4分)
    補寫下列各句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
    (1)悵寥廓,,?
    芭蕉不展丁香結,。
    (2)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
    鷹擊長空,,。
    (3)今又重陽,。
    青鳥不傳云外信,。
    (4),換了人間。
    落木蕭蕭,。
    五、(12分)
    16.填入下面橫線的幾句話,其正確的排序應該是______。
    第一天到達一個小村的小旅店過夜。______。“雞聲茅店月”——這詩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①月色窺窗②天將破曉時③周圍死般沉靜④醒來聽到雞鳴⑤似乎在致黎明的問候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話概括小說創(chuàng)作中“荒誕化、幻化”的作用。
    荒誕化、幻化是把小說與人間隔離的重要手段?!都t樓夢》一開篇,作者就強調(diào)“將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經(jīng)歷一番夢幻”,“說來雖近荒唐,細說頗有趣味”,一方面強調(diào)不失其真,未敢失其意,一方面又強調(diào)不可當真。這就給創(chuàng)作主體留下了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極大靈活性,留下了極大的藝術創(chuàng)造縱橫馳騁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自由,也為讀者留下了閱讀與欣賞的自由,即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自由。
    18.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恼Z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她五十誕辰。五十年像一條長河,有急流也有緩流;五十年像一幅畫,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詩,有痛苦也有歡樂。長河永遠奔流,畫卷剛剛展開,______,史詩還在續(xù)寫。我們的共和國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時代!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傘外聽西塘
    葉文玲
    (1)未去西塘前,腦海里先有了畫面——我猜想那是與我故鄉(xiāng)楚門相似的又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只不過是“楚門”二字,換成了西塘。未去西塘前,耳鼓里回響起別人對它的許多贊語,頻率高的是這樣的形容:西塘是一首詩,西塘是一幅畫。
    (2)我想跳出這些熟絡了的“常言”去看看西塘,因為,我很欣賞對它的另一個比喻;西塘是一壇陳年黃酒。仔細想想,這比喻大概是比喻者隨手一抬便得的,因為歷史悠久名氣很大的“嘉善黃酒”,就產(chǎn)自西塘,那日日彌漫的酒香隨著老酒廠的名聲,早就香出了百里千里之遠。在西塘,那醇香誘人的“嘉善黃酒”,日日被西塘和來西塘的人很放肆地酩酊著,很奢侈地用來做燒菜的料酒,一倒就是四兩半斤。哦,黃酒在西塘,歷來都是水一樣灑潑著河一樣流淌著的。
    (3)就在這樣想著猜著西塘時,我去了西塘,蒙蒙細雨中,恰好又忘了帶傘。忘了也不關緊,因為我知道下在西塘的雨是飄飄如絲的,綿軟如糯的,即便帶了傘也不會撐的,不,不是懶得撐,而是覺得不撐比撐著更好。
    (4)于是,我就這樣慢慢地在雨中走著,拿了傘而在傘外看著,不,是在傘外聽著雨中的西塘。
    (5)在傘外聽西塘,真?zhèn)€是別樣意趣,那一頂頂在簾纖小雨中被別人撐著的傘,便成了唯西塘才有的美妙風景,傘和西塘是那樣天然地成為不可或缺的組合!在傘外聽西塘,那似有若無的雨聲,切切地好似遠遠傳來的洞簫和陶塤,這簫和塤,那更是西塘自古就有的。這既有視覺也有聽覺的歆享,真是令人游興倍增。
    (6)看著那小雨,一絲絲一線線地飄灑在枕河人家的白墻黑瓦上,那黑瓦白墻只是黑的更黑,白的更白,那顏色漸自深濃而更加黑白分明的房舍,益發(fā)成了一幅幅耐套印的版畫,哦,假若能扯得天幕當紙,那是隨你印上多少印張都不會褪色走版的??粗切∮?,珠一陣玉一陣地滾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會看見滿河的水都笑成了一個又一個笑渦,可就怎么也聽不見那脆脆的聲響。怪了,莫不是天公亦知本屬嘉善的西塘人生性和善,所以即便是落雨,便也落得格外輕盈格外溫柔,將那有可能發(fā)出的聲響都掩在深巷里、廊棚下,一古腦兒化作報時的更漏檐滴的叮咚么?
    (7)看著那小雨,下得如此善解人意,我這才悟出:西塘的雨,是因為下在西塘才有這樣綿軟的景象;西塘的雨,下得這般溫熨人心,是因為西塘還有別處少有或無有的長長廊棚!
    (8)知情人說西塘的廊棚,始自明清,因為那時作為商業(yè)小鎮(zhèn)的西塘,得水上交通之便,鎮(zhèn)上的商店大多開在臨河的街。那時的西塘,雖然有水鄉(xiāng)小鎮(zhèn)的鬧熱,但店主和做生意的對象,也大抵是小鎮(zhèn)水鄉(xiāng)的農(nóng)家百姓。小船是水鄉(xiāng)人的靴鞋,那有著一級級石臺階的河埠頭,便是起船篙停槳櫓的地方,于是,寬寬長長的廊棚也就應勢而生,有了它,或在岸上或在船里的買賣雙方,就有了交易的地場。
    (9)作為也是水鄉(xiāng)人,我對這與黑瓦白墻共生的廊棚并不陌生,可是,廊棚在西塘被作為特殊的風景,在我想來,一是在于它的規(guī)模:西塘的廊棚棉延相接,據(jù)說有1300多米長;二是在于它別致的形狀。因為即便這棚看上去只有一個斜屋面,但和所有人家的屋檐房頂一樣,都是毫不含糊的木椽屋瓦,既結實且美觀。許多“頂”還頗為藝術化地呈拱形或波形,在實際功能上,又的的確確遮風擋雨冬暖夏涼。當?shù)厝思s定俗成將它簡稱為“棚”,多少地透示了西塘人慣有的謙虛;而一個關于它早由來的傳說——一個煙紙店老板如何在屋檐下搭一卷竹簾、教一個仙人扮作的要飯叫化子躲過一夜風雨的故事,更把西塘人古道熱腸仁義忠厚,展露得淋漓盡致。
    (10)無庸細說延續(xù)至今的功用,哪怕僅僅作為觀賞,廊棚也是非常美妙的。在彎彎曲曲的河岸上與小河一同蜿蜒,那形那景,就是一幅古韻無限的圖畫;那檐下的回龍欞,那廊腳的木欄桿,那廊棚人家咿呀一聲開啟的花窗板門,更似無言的暗示,暗示這千年古鎮(zhèn)深巷水弄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種種掌故。無怪在這廊棚下來回踱步時,我總覺著腳下并非僅僅是一條質(zhì)樸且在別處已不多見的石板路,而是步步走在一部厚重而古色古香的史籍中……
    (11)看著那西塘河面,那雨線兒雨珠兒,不是照是錢絲般閃亮么?那大而圓的笑渦兒,不還是一個接一個么?手中的傘,雖然依然未曾打開,身上卻依然不覺著多少濡濕。哦,原來,下在西塘的雨并非是雨,它是一絲絲一線線,都化作可沁心的清涼露,點點滴滴滋潤進我的心田了。
    (12)走著看著聽著傘外的西塘,我不能不再次覺出了自己的癡呆——本色的西塘是無需遲到的形容或比喻的,那么,你還這呀那呀傘外傘內(nèi)的絮叨個甚?
    (13)西塘的廊棚,真?zhèn)€是天下美妙的獨一無二的傘!
    (選自《今晚報》)
    19.第一段說“西塘是一首詩,西塘是一幅畫”,而第二段并沒有緊承此句來寫西塘的美景,而是寫了“嘉善黃酒”,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20.傘外西塘具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對西塘的廊棚情有獨鐘?(4分)
    21.本文語言生動典雅,富有表現(xiàn)力。請以(2)(6)段為例,結合具體語句,從詞語運用、修辭方法這兩個方面加以簡要賞析。(4分)
    22.怎樣理解“本色的西塘是無需遲到的形容或比喻的”這句話的含意?作者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6分)
    七、(60分)
    23.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梢允菫橹脛e后的相聚,為著親人溫暖的關愛,為著一個陌生的微笑,為著一朵綻放的鮮花,為著每一天適時而至的陽光,為著我們美好的青春歲月,為著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些讓自己感動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受感動的人和事是什么?
    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注意:題目自擬;要有真情實感;不得抄襲。
    【遷想妙語】
    再堅持一下
    1943年,約翰遜創(chuàng)辦了《黑人文摘》。為了擴大發(fā)行,他決定請白人們來一個“角色置換”,寫出“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約翰遜誠懇地致信給羅斯??偨y(tǒng)夫人,請她寫這樣一篇文章支持。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實在太忙,沒有時間寫。但約翰遜認為:她沒有說她不愿意寫。一個月后,他又給總統(tǒng)夫人寫了一封信,回信說還是太忙。以后,每隔一個月約翰遜就寫一封信,可總統(tǒng)夫人總是說連一分鐘空閑的時間也沒有。約翰遜始終認為:“她沒有說不愿寫,就說明還有一線希望。所以如果我繼續(xù)寫信求她,總有一天她會有時間的?!苯K,羅斯福夫人被約翰遜的鍥而不舍所打動,親自到了雜志社,認真地為《黑人文摘》寫下了那篇文章。令人驚嘆的是,《黑人文摘》的發(fā)行量在一個月之內(nèi)就由5萬份猛增到15萬份。
    必修一第一單元檢測題
    一、1.B(A百舸gě;C給予jǐyǔ;D雋juàn永)
    2.A(B惆悵;C氣概非凡;D民生凋敝)
    3、D(①“鯨吞”,指像鯨魚一樣的吞食,多用來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個人或公共的財物、土地等;②“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還有“到處尋找”之意。③徜徉:悠閑而輕松,符合語境。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與語境不符。)
    4、B.【“車水馬龍”: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xù)不斷的熱鬧情景。
    (A項“湖光山色”,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C項“姹紫嫣紅”,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D項“三五成群”,三個、五個的人在一起;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幾個人組成在一起。)】
    5、C.【A項“語序不當”,“首次”應放置“日本震后’’后;B項“搭配不當”,“阻礙”與“穩(wěn)定”搭配不當;D項“成分殘缺”,“他們”后缺少介詞“對”?!?BR>    二、6.A(只能證明古羅馬已經(jīng)有中國絲綢,但不能證明“已經(jīng)融入了百姓生活”。從下文可知,絲綢在古羅馬的穿用基本在貴族。)
    7.D(原文是在屋大維•奧古斯都執(zhí)政時實現(xiàn)了“從海上和中國直接通商”,而不是“屋大維•奧古斯都發(fā)現(xiàn)了印度洋航路”。)
    8.D(A項,“導致了古羅馬的繁榮”在原文沒有依據(jù);B項,“安息國也就主動打通了陸路交通”在原文沒有依據(jù);C項,“沒有任何改變”在原文中沒有依據(jù)。)
    14.(8分)【(1)花態(tài)度:一般花的鮮艷嬌嫩的樣子;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神韻。(答對一項得1分,兩項都對得4分)(2)“醉”指心陶醉于梅;作者賞梅,不知不覺中天色昏暗,足見探梅之時久,愛梅之意深。(4分,分號前后意思各2分)】
    15、略
    16.這個題首先也要考慮符合生活的邏輯,一個從睡眠中醒來的人對外界初的感知,應是聲音,然后才是視覺的反應。當然,這一切發(fā)生的時間都是“天將破曉時”。所以它的正確的次序應為:②④③①⑤。
    17.給作者自己留下了創(chuàng)作的自由,為讀者留下了二度創(chuàng)作的自由。
    18.參考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樂曲漸趨*(分析:注意①打比喻,②前抑后揚,③前后照應。)
    19.文章借寫歷史悠久名氣很大的“嘉善黃酒”來凸現(xiàn)西塘的歷史,(2分)借寫“嘉善黃酒”的醇厚、“水一樣灑潑著河一樣流淌”的潑辣和豪氣,來寫西塘的人文,寫西塘的厚實,寫出西塘人性之美。(2分)
    20.“傘外西塘”極具詩情畫意,具有別樣情趣。(1分)西塘的廊棚,歷史悠久,規(guī)模龐大,外形別致,結實美觀,有優(yōu)美的傳說,具有延續(xù)至今的實際功用,見證了西塘的歷史,擁有古色古香的韻味。(3分)
    21.第二段中“在西塘,那醇香誘人的‘嘉善黃酒’,日日被西塘和來西塘的人很放肆地酩酊著”這句話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嘉善黃酒”的醇香誘人?!胺潘痢倍中蜗笊鷦??!包S酒在西塘,歷來都是水一樣灑潑著河一樣流淌著的。”這句話采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嘉善黃酒”之多,使用之頻繁。第六段中“看著那小雨,珠一陣玉一陣地滾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會看見滿河的水都笑成了一個又一個笑渦,可就怎么也聽不見那脆脆的聲響。”這句話中的“笑”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雨落河面后,河水漫漲,水波蕩漾的情狀。(4分)
    22.西塘是古樸典雅別具風格的地方,這里的特色是本身所具有的,即便沒有人夸耀,它的美也一直存在。作者想說明真實的東西無須粉飾,大浪淘沙,好的東西自然會保留下來,真金不怕火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