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小故事【三篇】

字號:

人生哲理故事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許多大道理,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哲理故事是用一則則生動的故事來闡釋一條條人生的哲理,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大道理打開智慧門。以下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勵志哲理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要去巴黎

    3歲時,他隨父母離開意大利的鄉(xiāng)村,遷徙到法國。父親不懂法語,在法國找不到工作,所以,這個家庭陷入了貧困的危機,并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13歲時,他勉強小學畢業(yè),為了生計,不得不輟學到一個小裁縫店當學徒。正是這份工作,讓他對服裝設計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吃不飽飯,他卻經(jīng)常空著肚子跑到劇院的舞臺后面去觀察演員們的絢麗衣著,然后仔細地揣摩這些衣著的造型。而這時,他常常聽到人們談論著,這些服裝來自巴黎。閑暇時,他喜歡站在百貨商店外面,癡迷地看著櫥窗里的那些新款服裝。而賣服裝的人,也總是自豪地說,這是地道的巴黎服飾。
    從這時起,他開始向往這座神秘的城市,并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到巴黎去。我要去巴黎,這個夢想輕如羽毛,卻一直搖曳在這個窮孩子的天空里,不曾落下。
    19歲時,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馱著一只破木箱,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巴黎。雖然吃不飽睡不安,四處流浪,但他卻深深愛上了這個時尚浪漫之都。但就在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亂世之中,他再遭厄運,被關進了監(jiān)獄,飽受折磨。雖然失去自由,但他對服裝設計的喜好依然不改,沒有紙和筆,他就用手指在牢房的地上畫來畫去。兩年后,他終于獲釋,身無分文的他又開始四處游蕩,他不得不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城市維希,重操舊業(yè),在一個服裝店做學徒。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他非常用功,一絲不茍地學習,掌握制衣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三年清苦的學徒生涯,他逐漸成為店里的裁縫。但他一直想念著巴黎,因為巴黎是時尚與潮流的象征,只有那里才是自己展示夢想與才華的舞臺。
    25歲時,他重返巴黎,在一家叫“帕坎”的時裝店做設計。當時,許多社會名流都在這里定做服裝,設計師的壓力可想而知,由于不堪重負,每天都有設計師被淘汰,所以,老板對這個學徒?jīng)]有抱太大的希望。而他卻樂于接受這個挑戰(zhàn),并從這里看到了人生的轉機。
    巴黎這座城市給了他力量和靈感。為了能設計出讓顧客滿意的服裝,他寢食難安,服裝設計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天,當他走在巴黎大學門前時,一位漂亮的姑娘讓他眼前一亮。他想像著,如果按照她的形體來設計一款時裝,一定會令人耳目一新。于是他不由自主地跟在了姑娘后面。發(fā)現(xiàn)有人跟蹤,姑娘便拐進一個胡同拼命奔跑起來,他卻窮追不舍。姑娘終于發(fā)怒了,警告他如果再跟著自己就報警。他此時才醒過神來,誠懇地告訴她,自己是一個服裝設計師,見她的身材條件優(yōu)秀,想請她做模特,因為怕失去這個機會,所以一直跟著她。
    正是這種癡迷,讓他的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了一次次飛越,他逐漸成為時裝店里秀的設計師。但他并未就此滿足,他決定憑著自己的才能,獨立開創(chuàng)一片服裝新天地。
    33歲那年春天,他在租來的一間簡陋小屋里,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女裝設計,結果一舉震驚了整個巴黎。
    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一個沒有讀過幾天書的小裁縫,在戰(zhàn)勝苦難之后,終于贏得了巴黎這座城市。從那時到現(xiàn)在,他一直主宰著全球時尚領域最前沿的部分,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裁縫。他的名字叫皮爾•卡丹。
    
忍一忍就過去了

    他于1934年出生在廣東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艱苦。他小的時候,冬天連鞋都穿不上。新中國成立后,他依靠助學金念完了中學和大學。1961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生物系。
    1963年,他經(jīng)香港到泰國,僑居了5年。1968年,又從泰國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時,他兩手空空,處境艱難。為了生活,他甚至為人照看過孩子。
    生活的艱難,使他萌發(fā)了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他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鉆研香港的市場狀況,發(fā)現(xiàn)盡管香港的服裝業(yè)發(fā)達,香港人也很喜歡穿西服,卻沒有一家生產(chǎn)領帶的工廠。于是,他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6000港元,又騰出自家租住的房子,辦起了領帶生產(chǎn)廠。
    萬事開頭難。起初,他和妻子兩人只是用手工縫制低檔的領帶。盡管夫妻兩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卻非常不好。經(jīng)過仔細考慮,他決定改做高級領帶。他買來法國、瑞士的高檔領帶進行研究仿制,生產(chǎn)出了一批高級領帶。為打開銷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產(chǎn)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費發(fā)放給顧客。
    由于花色、款式對頭,他拿出的這批產(chǎn)品深受歡迎。很快,他制作的領帶便在香港小有名氣了。及至1970年,他的領帶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這年,他正式注冊成立了“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龍買了一塊地皮,建起了一個初具規(guī)模的領帶生產(chǎn)廠。
    他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標是要創(chuàng)世界。他多次到西歐領帶廠參觀,學習他們的制作工藝和經(jīng)營方法,然后集眾家之長,引進先進的生產(chǎn)設備和嚴格的管理、檢驗制度,從而使“金利來”領帶逐漸占領了香港市場,成為男人們莊重、高雅、瀟灑的象征。
    1974年,香港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大蕭條,各種商品紛紛降價出售,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斷改進“金利來”領帶的質量,另一方面獨樹一幟地適當提高價格。結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來,當經(jīng)濟蕭條過后,“金利來”更是身價倍增,在香港成了獨占鰲頭的領帶。
    不僅是領帶,他還將他的發(fā)展計劃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將這些年來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詳?shù)膹V告詞“金利來領帶,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簡單、實則深具創(chuàng)意的改動,改為“金利來,男人的世界”,又從T恤衫開始,逐步推出了金利來牌的皮帶、襪子、吊帶、花邊、腰封、領結、領帶夾、袖口紐、匙扣等系列產(chǎn)品,使公司和金利來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發(fā)展鞏固香港市場的同時,他還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拓展海外市場,向東南亞國家進軍。他親自到新加坡考察,創(chuàng)辦分公司,尋找合作伙伴。獲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戰(zhàn)場擴展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迄今為止,金利來在這些國家的大客戶數(shù)目已超過上千個。
    他就是“領帶大王”曾憲梓。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有一顆可貴的中國心。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不久,就開始對家鄉(xiāng)廣東的教育事業(yè)及母校作出捐贈。至今為止,曾憲梓先后捐助的項目超過800項,涉及教育、科技、醫(yī)療、公共設施、社會公益等方面,捐款總額超過6.3億港元。
    談起成功的時候,他一再提起小時候的一些經(jīng)歷:
    父親去世后,所有的重擔都壓在母親藍優(yōu)妹身上。為了能讓孩子們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干男人們都不愿意干的累活,挑石灰、挑鹽……即便這樣,他們的生活依舊窘迫無比,常常吃了這頓愁下頓,沒辦法,母親只好租了幾畝薄田。
    那是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日,母親由于經(jīng)常赤腳下田,雙腳生了凍瘡,并裂開一個個露出紅肉的口子,再赤腳下田的時候,鉆心的疼。如果用膠布貼在傷口上,下田時一沾水就會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錢買膠布,但她想到第二天還得下田,如果不處理,裂口會越來越寬,于是就決定用鐵針和棉線來縫合它。她將雙腳泡進熱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膚泡軟之后,再咬著牙一針一針地將裂口縫起來,每縫一針,鮮血直流,小憲梓在一旁看得眼淚直流,母親忍痛安慰兒子:“傻孩子,不縫好怎么辦呢,裂口會更大更痛的,沒事的,忍一忍就過去了?!?BR>    
總有一個夢想能在現(xiàn)實中開花

    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每天冒險騎馬登上高高的雪山,采下大塊冰,運到城里賣給富家大戶,掙得幾個小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上小學,甚至是中學時,他常被同學惡意嘲謔為“窩囊廢”,這些中傷的話,嚴重地刺傷了一顆少年的心,所以,從小他就體會到貧窮帶來的艱難與屈辱。
    在中學階段的后期,他曾參加過校內戲劇演出,從那時起,他就對舞臺產(chǎn)生了興趣。他夢想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展示舞姿。為此,16歲那年,他毅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學,一個人獨自跑到當時的大都市巴黎,希望自己能在這個時尚大舞臺上用腳尖旋轉出精彩人生。
    可是,這座高傲的城市根本不屑瞟這個窮小子一眼,別說學習舞蹈的高昂學費了,就連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成了問題。他沒有別的特長,只有從小跟著父母學到的一點裁縫技術。憑著這點手藝,他在一家裁縫店找到了一份每天要做十多個小時的工作。
    就這樣做了幾個月,他的心情越來越低落、頹廢。他不知道自己在這個裁縫店要干多久,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登上夢中的舞臺。他苦悶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他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準備自殺的當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里,他決定給布德里寫一封信,講述自己的夢想遭現(xiàn)實阻撓無法實現(xiàn)的困惑。在信的最后,他寫道,如果布德里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只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很快,他便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誰知,布德里并沒提收他做學生的事,而是講了他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布德里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也想當飛行員,還想成為一名牧師,但因為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生活……最后,他說,人生在世,現(xiàn)實與夢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夢想與現(xiàn)實生活中,人首先要選擇生存,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布德里的回信讓他幡然省悟,后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并應聘于一家名叫“帕坎”的時裝店。憑著勤奮和聰慧,他的服裝設計技術提高得很快。為了進一步開闊視野,他又投奔由時裝設計大師迪奧爾開設的“新貌”時裝店。在這里,他增長了見識,積累了領導時裝潮流的設計心得和體會,他的設計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一年,藝術家讓•科托克拍攝先鋒影片《美女與野獸》,邀請他設計服裝。他為法國演員讓•馬雷設計了12套服裝,影片公映后,他設計的服裝驚動了巴黎,美譽如潮。
    那年,他23歲,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yè),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追求獨特的個性,大膽突破,設計了時代感非常強烈的“P”字牌服裝,贏得了挑剔的巴黎顧客的青睞。演藝界名流、社會上層人士、達官貴人等爭相慕名前來訂*裝。
    他就是皮爾•卡丹。
    如今,皮爾•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矚目的億萬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chǎn)品也遍及世界,皮爾•卡丹成了服裝界成功的典范。
    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夢想,當一個夢想因現(xiàn)實的阻撓而無法實現(xiàn)時,就應該勇敢地調整夢想的方向。世界是一個大舞臺,生旦凈末丑都是重要的角色,只要你腳踏實地把握準夢想的方向,那么,總有一個夢想能在現(xiàn)實中開花,讓你獲得華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