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復習指導【三篇】

字號:

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可言,如果有的話,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祝大家跟著成功的步伐,努力備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 《2018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復習指導【三篇】》供您查閱。
    
    
    篇一:文言文的復習方法
    文言文的復習應按照《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注重積累,《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背誦的文言詩文總量在2萬字左右,因此,我們應積累一定的背誦、默寫量,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當然,有些文章可全文進行背誦和默寫,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背誦和默寫均應以理解為前提,唯有理解深刻、透徹,背誦和默寫方能順暢、嫻熟,尤其是同學們感到難度較大的“理解性默寫”,也就能應付自如了。
    除了名篇、名段、名句的積累外,還應注重詞語的積累。《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文言實詞的積累量在150個左右,還要求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理解常見文言句式。從2010年中考[微博]試題來看,文言實詞的積累重點應放在一詞多義、詞性活用上,恰當兼顧古今異義、通假字。課文中有注釋的實詞應該掌握,沒有注釋的、但在句子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實詞也應該掌握,因為這些實詞對疏通句子意思起到了重要作用,舍其則理解句意會帶來偏差。另外,應掌握“之、其、以、而、何、于”等六個虛詞的用法。
    至于課外短文的閱讀理解,有的學生感到復習無從入手,其實,課外短文的復習得益于課內文言文的積累,因為課外文言短文所選的的材料一般都很淺顯,如2009年中考的 “慈雞”、2010年中考的“五易其稿”其難度相當于初一、初二年級所讀過的文言文,其知識內容與課內有一定的聯系,所解釋的字詞在課內文章均學習過,句子意思的解釋也是與初三學生認知水平接近,至于冷僻字詞,試題中會有相關的注釋,幫助學生理解。據此,只要平常認認真真學習好課內文言文,積累一定量的詞語、句子,課外文言短文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篇二:中考文言文翻譯要點
    1.找到要譯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細審讀要譯句子在前和在后的句子,揣摩這段話的大致含意,明確其說的方向和范圍。
    2.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翻譯原則:
    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從這幾方面去做。
    1.字字要落實,不可能遺漏。
    2.代詞要置換,不可有含糊。
    3.活用應譯清,不可無對應。
    4.句式要細辨,不可無交代。
    二、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詞匯、專有名詞。 如人名、地名、 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政區(qū)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稱等,均不必翻譯,原樣保留。
    三、對于詞的基本意義(不是特定語境的)只要用現代漢語的詞語組合方法疏通即可。
    四、對于詞的特定含義,要對照語境落實關鍵實詞和虛詞的含義,一定要明白對實詞是作合情合理的引申,所以推敲要反復仔細考慮語境。要注意瞻前顧后,聯系前后文作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
    五、要重視語意的合理搭配和對應關系。它能幫助我們理解某些難以確定的詞的含義。
    六、表述要連貫完整,省略成分要補充。
    文言文翻譯歌決:熟讀全文,領會文意;扣住詞語,進行翻譯。
    字字落實,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詞語。
    調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后聯系;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完美,翻譯完畢。
    1.蘇代為燕說齊,未見齊王,先說淳于髡曰: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今臣欲以駿馬見王,莫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為臣伯樂乎?臣請獻白璧一雙,黃金十鎰,以為馬食。淳于髡曰:謹聞命矣。入言而見之。齊王大說蘇子。
    2.莊宗好田獵。獵于中牟,踐民田。①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斥縣令去,將殺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諸伶走追縣令,擒至馬前,責之曰:②汝為縣令,獨不知吾天子好獵耶?奈何縱民稼穡,以供賦稅?③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天子之馳騁!汝罪當死。④因前請亟行刑,諸伶共倡和之。莊宗大笑,縣令乃得免去。(《五代史 伶官傳》)
    3.陳寵字昭公,少為州郡吏,辟司徒鮑昱府。是時三府掾屬專向交游,以不肯視事為高。寵常非之,獨勤心物務,數為昱陳當世便宜。2'+d$D陳寵經常批評這種現象,(他自己)獨自努力專心于工作事務,多次向司徒鮑昱陳說當前社會上應解決的問題。)
    4.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嗚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孟嘗君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輩的頭目罷了,哪里說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5.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地名)封人(官名,春秋時掌典守封疆)而乞食。綺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適(如果)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韓非子》)
    翻譯:管仲束縛,是意念被動句,管仲被捆縛著。自魯之齊之,往。從魯國到齊國去。道而饑渴,名詞道,活用動詞,走在路上。意謂管仲走在路上又饑又渴。
    綺烏封人跪而食之。而表修飾連詞。食(sì)之,使之食,給他吃。這句意思是,綺烏封人跪著給他飯吃。
    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即適幸及(于)齊不死而用(于)齊。這句意思是,如果你有幸到了齊國不死而被齊國重用。將何以報我,就是將以何報我,你將要拿什么報答我。
    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文中3個之,助詞,都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師說》:句讀。之之不知,惑。之之不解。),語句調整后即我且用賢,使能,論勞,意思是我將任用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評定有功勞的人。!
    文言翻譯標準信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走樣,不漏譯,不錯譯;達譯文明白通暢,無語病;雅譯文用詞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文言翻譯步驟:對就是對譯,逐字逐句落實。
    換就是用現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詞匯、專有名詞。
    刪就是刪去文言文中某些虛詞。
    補就是增補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調就是調整語序,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移位)
    貫就是將文言中帶修辭的說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
    篇三:文言文總復習5天計劃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中考必爭之分。歷屆中考證明,凡是文言文分數高的考生,其中考語文分數都比較高。但同學們在復習文言文上往往有一個誤區(qū):因為老師已經不同程度地領著學生對文言文進行了復習,這使得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已經復習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數同學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許知識,而真正落實到“點”上,許多同學還是會因為知識掌握不準確、不細致而敗下陣來。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在復習中按照5天計劃再進一步。
    第一天:專攻背誦默寫
    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以H版為例,古文19篇,古詩32首,同學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把默寫功夫做到細致準確、一字不差、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才能達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聲誦讀。
    誦讀確實是背誦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聲誦讀古文古詩,每篇連續(xù)誦讀五遍以上,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誦讀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即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體會,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會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出聲背誦。
    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上,現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xù)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fā)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fā)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鍵,因為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復,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能隨時發(fā)現、檢查自己的錯誤。尤其對一些背誦準確度不高的同學而言,出聲背誦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
    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真對待。
    第四步:勾畫出每一篇古文、古詩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huán)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
    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咀嚼題干的要求,抓住關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微變化。
    如“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學很容易混淆。這道題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應是“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話均不是理由,所以不應寫。
    第六步:對于某一篇古文、古詩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于在所有學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干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
    這只能要求同學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zhàn)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閑自得的心境、自然環(huán)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范圍,在答題時可多想幾個詩句,然后選擇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