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將于3月11日進行,請考生做好備考準備,迎接考試,小編在此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
課程推薦:小編在此為大家中公網校課程,套餐、免費試聽體驗【>>點擊查看詳情】
【幼兒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小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中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1.我國學校產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古代( )的教育。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3.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jié)”的決定頒布于( )。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4.在教學中,初入學兒童的注意狀態(tài)取決于( )。
A.個體知識經驗
B.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C.個體需要興趣
D.情緒狀態(tài)
5.5歲的玲玲想吃糖,她認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這說明其思維具有什么特征?( )
A.單維思維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
D.具體邏輯推理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思想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孟子》
D.《中庸》
7.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這說明其思維具有( )。
A.指向性
B.流暢性
C.變通性
D.獨創(chuàng)性
8.教育基本的途徑是( )。
A.教學
B.課外活動
C.社會實踐
D.校外活動
9.3~5歲兒童的言語掌握能力和記憶能力往往優(yōu)于成年人,這表明兒童發(fā)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0.教師角色扮演的先決條件是( )。
A.教師角色認知
B.教師角色體驗
C.教師角色期待
D.教師與家長的合作
1.A 【解析】人類早的學校出現(xiàn)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國的學校產生于公 元前l(fā)000多年前的商代。學校的出現(xiàn)意味著人類正規(guī)教育制度的誕生,是人類教育文明發(fā)展的質的飛躍。
2.D 【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
3.A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做出決議;規(guī)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4.B 【解析】在個體發(fā)展中,無意注意的發(fā)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已經相當成熟,他們的認識活動常依賴無意注意。在教學中,初入學兒童的注意狀態(tài)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5.C 【解析】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單維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認為其他人或物的思維與自己的一樣,是自我中心的表現(xiàn)。
6.B 【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學思結合”“學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質及規(guī)律,一直成為教育的基本的原則,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長期的堅持。
7.C 【解析】思維的變通性,也稱為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
8.A 【解析】教學是教育工作構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是學校教育中基本的活動,在學校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居于中心地位。
9.C 【解析】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不平衡的,表現(xiàn)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心發(fā)展甚至同一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維、記憶、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關鍵期。
10.A 【解析】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角色的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guī)范的認識和對與社會的其他角色的關系的認識。角色認知是角色扮演的先決條件。
新東方網課推薦:2017年教師資格順利課程?。↑c擊免費試聽>>>
課程推薦:小編在此為大家中公網校課程,套餐、免費試聽體驗【>>點擊查看詳情】
【幼兒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小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中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1.我國學校產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古代( )的教育。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3.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jié)”的決定頒布于( )。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4.在教學中,初入學兒童的注意狀態(tài)取決于( )。
A.個體知識經驗
B.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C.個體需要興趣
D.情緒狀態(tài)
5.5歲的玲玲想吃糖,她認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這說明其思維具有什么特征?( )
A.單維思維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
D.具體邏輯推理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思想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孟子》
D.《中庸》
7.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這說明其思維具有( )。
A.指向性
B.流暢性
C.變通性
D.獨創(chuàng)性
8.教育基本的途徑是( )。
A.教學
B.課外活動
C.社會實踐
D.校外活動
9.3~5歲兒童的言語掌握能力和記憶能力往往優(yōu)于成年人,這表明兒童發(fā)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0.教師角色扮演的先決條件是( )。
A.教師角色認知
B.教師角色體驗
C.教師角色期待
D.教師與家長的合作
1.A 【解析】人類早的學校出現(xiàn)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國的學校產生于公 元前l(fā)000多年前的商代。學校的出現(xiàn)意味著人類正規(guī)教育制度的誕生,是人類教育文明發(fā)展的質的飛躍。
2.D 【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
3.A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做出決議;規(guī)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4.B 【解析】在個體發(fā)展中,無意注意的發(fā)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已經相當成熟,他們的認識活動常依賴無意注意。在教學中,初入學兒童的注意狀態(tài)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5.C 【解析】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單維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認為其他人或物的思維與自己的一樣,是自我中心的表現(xiàn)。
6.B 【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學思結合”“學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質及規(guī)律,一直成為教育的基本的原則,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長期的堅持。
7.C 【解析】思維的變通性,也稱為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
8.A 【解析】教學是教育工作構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是學校教育中基本的活動,在學校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居于中心地位。
9.C 【解析】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不平衡的,表現(xiàn)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心發(fā)展甚至同一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維、記憶、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關鍵期。
10.A 【解析】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角色的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guī)范的認識和對與社會的其他角色的關系的認識。角色認知是角色扮演的先決條件。
新東方網課推薦:2017年教師資格順利課程?。↑c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