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礎知識:侮辱罪

字號:


    (一)概念與特征
    本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敗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1.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敗壞他人名譽。(1)必須有敗壞他人名譽的侮辱行為。侮辱,是指對他人予以輕蔑的價值判斷的表示。侮辱方式可以分為四種:一是暴力侮辱。這里的暴力不是指殺人、傷害、毆打,而是指使用強力敗壞他人的名譽。如扒光男子的衣褲,當眾羞辱(強行扒光婦女衣褲的,成立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使用強力逼迫他人做難堪的動作;強行將糞便塞人他人口中等。二是非暴力的動作侮辱,即用動作表示出對他人輕蔑的價值判斷,如和他人握手后立即取出紙巾擦拭,表示對他人的蔑視。三是言詞侮辱。表現(xiàn)為使用言詞對被害人進行戲弄、詆毀、謾罵,使其當眾出丑。四是文字侮辱。即書寫、張貼、傳閱有損他人名譽的*、小字報、漫畫、標語等。利用互聯(lián)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構成侮辱罪、誹謗罪。(2)侮辱行為必須公然進行。所謂“公然”侮辱,是指采用不特定或者多數(shù)人可能知悉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如果僅僅面對著被害人進行侮辱,沒有第三者在場,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則不構成侮辱罪。另一方面,只要不特定人或者多數(shù)人可能知悉,即使現(xiàn)實上沒有知悉,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3)侮辱對象必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shù)人,但必須是具體的,可以確認的。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無特定對象的謾罵,不構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為本罪的侮辱對象,但如果行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實際上是侮辱死者家屬的,則應認定為侮辱罪。法人也不能成為本罪對象。
    2.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3.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只有情節(jié)嚴重的侮辱行為才構成侮辱罪。情節(jié)嚴重主要是指以下情況:手段惡劣的,如當眾將糞便塞入他人口中等;侮辱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如被害人不堪侮辱自殺的,因受侮辱導致精神失常的;多次實施侮辱行為的,等等。
    (二)認定
    侮辱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有相似之處,二者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前者侵犯的是他人名譽,后者侵犯的是性的自主權;前者的對象沒有限制,后者的對象只能是婦女;前者不要求采取強制方法,后者必須采取暴力、脅迫等強制方法;前者必須公然實施侮辱行為,后者不要求公然實施;前者要求情節(jié)嚴重,后者不要求情節(jié)嚴重;前者是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后者不是告訴才處理的犯罪。
    出于報復等心理對婦女實施傷害其性的羞恥心,侵犯其性的自主權,違反性行為秩序的行為(如甲出于報復當眾或者在非公共場所強行脫掉婦女乙衣褲的行為),是對婦女的性自主權的侵犯,也是對婦女名譽的侵犯,但針對婦女而言,性自主權這一權益性質重于其他方面的名譽,于是刑法對侵犯婦女的性自主權的行為作.了特別規(guī)定。因此,凡是使用暴力、脅迫等強制手段損害婦女的性羞恥心,侵犯婦女的性自主權的行為,就不再屬于第246條的侮辱行為。換言之,除強*罪之外,侵犯婦女的性自主權的行為,都屬于刑法第237條規(guī)定的猥褻行為。據(jù)此,不管出于什么動機與目的,不管在什么場所,強行剝光婦女衣褲的行為,都屬于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如果將上述甲的行為認定為侮辱罪,則存在疑問。與單純侵犯名譽的侮辱罪相比,甲的行為更為嚴重地侵害了乙的性自主權與性羞恥心,僅以侮辱罪論處會違反罪刑相適應原則。
    (三)處罰
    根據(jù)刑法第246條規(guī)定,犯侮辱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的,告訴的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