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奧數(shù)幾何圖練習及答案【三篇】

字號:

芬芳襲人花枝俏,喜氣盈門捷報到。心花怒放看通知,夢想實現(xiàn)今日事,喜笑顏開憶往昔,勤學苦讀最美麗。在學習中學會復(fù)習,在運用中培養(yǎng)能力,在總結(jié)中不斷提高。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奧數(shù)幾何圖練習及答案【三篇】》 供您查閱。
    【第一篇】
    習題:一個長方形,如果寬不變,長增加8米,面積增加72平方米,如果長不變,寬減少4米,面積減少48平方米,原長方形的面積是()。
    考點: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分析:用增加的面積除以增加的長,就是原來的寬,即72÷8=9米;用減少的面積除以減少的寬,就是原來的長,即48÷4=12米,從而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72÷8=9(米)
    48÷4=12(米)
    12×9=108(平方米);
    答:長方形的面積是108平方米。
    故答案為:108平方米
    【第二篇】
    鳥頭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邊定理的一種。
    共角定理:
    若兩三角形有一組對應(yīng)角相等或互補,則它們的面積比等于對應(yīng)角兩邊乘積的比。
    共邊定理:
    有一條公共邊的三角形叫做共邊三角形。
    共邊定理:設(shè)直線AB與PQ交與M則S△PAB/S△QAB=PM/QM
    這幾個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圖形的方法,但小學階段沒有學過相似圖形,而小學奧數(shù)中,常常要引入這些,實在有點難為孩子。
    為了避開相似,我們用相應(yīng)的底,高的比來推出三角形面積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個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點,靠近B點。連接AD,E是AD上一點,連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個三角形。
    很顯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積之比是1:2
    因為共邊,所以兩個對應(yīng)高之比是1:2
    而四個小三角形也會存在類似關(guān)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積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積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積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積比,這就是傳說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據(jù)共邊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積之比證明所得。
    必須要強記,只要理解,到時候如何變形,你都能會做。至于鳥頭定理,也不要死記硬背,掌握原理,用起來就會得心應(yīng)手。
    【第三篇】
    習題:兩條直線相交,四個交角中的一個銳角或一個直角稱為這兩條直線的“夾角”。如果在平面上畫L條直線,要求它們兩兩相交,并且“夾角”只能是15°、30°、45°、60°、75°、90°之一,問:
    (1)L的值是多少?
    (2)當L取值時,問所有的“夾角”的和是多少?
    解答:
    (1)固定平面上一條直線,其它直線與此條固定直線的交角自這條固定直線起逆時針計算,只能是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十一種角度之一,所以,平面上最多有12條直線。否則,必有兩條直線平行。
    (2)根據(jù)題意,相交后的直線會產(chǎn)生15°、30°、45°、60°、75°的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均有12種;他們的角度和是(15+30+45+60+75)×12=2700°;產(chǎn)生90°角的有第1和第7條直線;第2和第8條直線;第3和第9條直線;第4和第10條直線;第5和第11條直線;第6和第12條直線共6個,他們的角度和是90×6=540°;所以所有夾角和是2700+54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