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關(guān)于“人才”的哲理材料

字號:

用人觀念決定了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
    據(jù)報載,廣東省一個偏僻的山區(qū)小縣,由于聚才有方,重才愛才,對人才委以重任,不僅原有的人才愿意留下,而且吸收來了外地的 1700 多位知識分子。區(qū)區(qū)一小縣,一時人才濟濟,經(jīng)濟建設(shè)于是振興。
    相反,河南一個交通便利的城市,有 2300 多名大中專畢業(yè)生。由于得不到合理使用,人才大量外流,經(jīng)濟建設(shè)處于后進狀態(tài)。
    公孫龍收徒
    公孫龍一直認為和沒有本事的人交朋友是沒有意義的。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人前來拜見,自稱“我的聲音洪亮,嗓門粗大,善于大聲喊叫”。公孫龍得知自己的學生沒有這樣的人才,便將此人收為弟子。不久,公孫龍帶著弟子們北上燕國,來到黃河岸邊,渡船恰好停在黃河對岸,急于渡河的公孫龍便請剛剛?cè)腴T的弟子向?qū)Π逗艉?,這弟子只喊一聲,對岸船家便向這邊劃了過來。
    驥遇伯樂
    太行山中,一匹已老的千里馬,正拉著滿載食鹽的大車,艱難地往坡頂爬去。伯樂看到這一情景后,急忙扳住車轅,輕輕地撫摸馬的鬃毛,眼中止不住流下淚水。過了一會兒,伯樂脫下身上的衣服,蓋在千里馬的背上。千里馬低下頭來,粗粗地噴了幾口氣,隨即昂首長嘯,嘶鳴聲直沖九霄,清亮高亢,猶如金石撞鐘聲,為遇見伯樂這樣能理解它的知己而仰天長嘯。
    晏殊重才不重名
    晏殊是北宋的宰相,詞人。他重視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才。如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韓琦等都出自他門下。一次他出巡江南。他聽說揚州大明寺有許多好詩,便來到大明寺。他叫隨從給他念題詩。規(guī)定只念詩,不念詩的作者姓名、籍貫、地位頭銜。他聽著聽著,發(fā)現(xiàn)一首與眾不同,一查問作者是當?shù)匾粋€任主簿的小官,名叫王淇。他特意把王淇請來,當面考察他的真才實學。晏殊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上聯(lián),請王淇對下聯(lián)。王淇即以“似曾相識燕歸來”對之。晏殊極為贊賞王淇的才能。
    后來晏殊舉薦王淇到集賢院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