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蟲性陰道炎介紹:
一、病因
滴蟲性陰道炎是最常見的陰道炎,抗原體為陰道毛滴蟲,易在酸性較低的環(huán)境中繁殖。
二、傳染途徑
主要通過公共浴池、浴具、游泳池、便器、性交以及消毒不徹底的醫(yī)療器械等傳染。
三、臨床表現(xiàn)
主要癥狀為白帶增多,分泌物刺激外陰皮膚可引起瘙癢。少數(shù)可侵犯尿道、膀胱,而有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等癥狀。滴蟲能吞噬精子,陰道分泌物可妨礙精蟲的存活,因而有時可引起不孕。少數(shù)患者陰道內(nèi)有滴蟲感染而無炎癥反應,可無癥狀,稱為“帶蟲者”。
婦科檢查可發(fā)現(xiàn)陰道內(nèi)有較多黃綠或灰黃色帶泡沫的分泌物,陰道粘膜充血,重者可出現(xiàn)出血點。
四、診斷
多不困難。在玻片上加一滴生理鹽水,混入分泌物少許后作鏡檢,如能發(fā)現(xiàn)有呈波形運動的毛滴蟲,即可確診。室濕過低時滴蟲活動力也減低,可將鹽水稍加溫后再檢查。必要時培養(yǎng),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五、預防
滴蟲性陰道炎易于傳播,治療后也易復發(fā),必須重視預防。
(一)加強衛(wèi)生宣教,注意個人衛(wèi)生。
(二)公共浴室應設淋浴、浴盆、浴貼等用具有消毒。公共廁所以蹲式為宜。嚴格管理好游泳池,有滴蟲者必須治療后方能入池。
(三)患者家屬也應作檢查,發(fā)現(xiàn)有滴蟲者,應治療。
(四)婦科檢查用具應嚴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六、治療
(一)局部用藥 初次治療,用肥皂液擦洗陰道,繼用0.5%~1%乳酸或醋酸沖洗陰道后再用藥,可提高高療效。無此條件時可用淡醋液坐浴(半盆溫開水加入經(jīng)煮沸的食醋2湯匙)。常用藥為滅滴靈200-400mg,每晚置陰道深部,連續(xù)7~10天為一療程。亦可用中藥苦棟皮、苦參、椿樹皮根、蛇床子、蒼術(shù)、黃柏各15g,每日一劑,水煎用坐浴。
(二)全身用藥 滅滴靈200mg,每日3次,7日為一療程,或400mg每日2次,共5天。亦有用1-2g頓服者。
(三)治療中注意事項 為避免再次感染,治療期間,內(nèi)褲及洗滌用具應煮沸消毒。因治療后易復發(fā),故經(jīng)后3~5日應復查。無條件復查,經(jīng)后又出現(xiàn)癥狀者,可重復治療。久治不愈者,應檢查本人及愛人尿液或前列腺液,如發(fā)現(xiàn)滴蟲,應同時用滅滴靈口服治療。連續(xù)3次月經(jīng)后檢查白帶滴蟲陰性者,方可認為治愈。
霉菌性陰道炎:
一、病因
為常見的陰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該菌平時寄生于陰道內(nèi),當陰道內(nèi)糖厚增多、酸性增強時,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癥,故多見于孕婦、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如長期應用抗生素,改變了陰道內(nèi)微生物之間的相互抑制關(guān)系,亦可使該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
二、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
外陰瘙癢或灼痛為主要癥狀,急性期白帶增多,呈乳凝塊或豆腐渣樣。
檢查可見陰道粘膜上有一層白色粘稠或豆腐渣樣分泌物覆蓋,擦凈后可見粘膜充血紅腫,甚至有糜爛面及表淺潰瘍。取分泌物置于滴有生理鹽水玻片上作鏡檢,可發(fā)現(xiàn)霉菌。多次檢查皆為陰性而癥狀典型者,可改用培養(yǎng)法。疑有糖尿病者應查尿糖及血糖。
三、預防
注意外陰清潔,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
四、治療
(一)用堿性溶液如2~4%碳酸氫鈉或肥皂水沖洗外陰及陰道,改變陰道酸堿度,使不利于霉菌生長。沖洗后,再用制霉菌素片劑或栓劑塞入陰道內(nèi),每次10萬~20萬單位,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外陰再涂以3%的克霉唑軟膏,效果可更好;
(二)可用冰硼片兩片置入陰道,每晚一次,7~10天為一療程;
(三)1~2%龍膽紫水溶液擦陰道,隔日一次,共2周,注意勿用藥過渡過頻,以免引起化學性皮炎或潰瘍;
(四)10%硼砂甘油涂擦陰道及外陰亦有效,可與龍膽紫間隔應用。頑固病例可口服酮康唑或克霉靈,以消滅腸道念珠菌,或外用咪康唑。
治療中禁性交,每日更換洗凈消毒之內(nèi)褲。經(jīng)期后復查。
一、病因
滴蟲性陰道炎是最常見的陰道炎,抗原體為陰道毛滴蟲,易在酸性較低的環(huán)境中繁殖。
二、傳染途徑
主要通過公共浴池、浴具、游泳池、便器、性交以及消毒不徹底的醫(yī)療器械等傳染。
三、臨床表現(xiàn)
主要癥狀為白帶增多,分泌物刺激外陰皮膚可引起瘙癢。少數(shù)可侵犯尿道、膀胱,而有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等癥狀。滴蟲能吞噬精子,陰道分泌物可妨礙精蟲的存活,因而有時可引起不孕。少數(shù)患者陰道內(nèi)有滴蟲感染而無炎癥反應,可無癥狀,稱為“帶蟲者”。
婦科檢查可發(fā)現(xiàn)陰道內(nèi)有較多黃綠或灰黃色帶泡沫的分泌物,陰道粘膜充血,重者可出現(xiàn)出血點。
四、診斷
多不困難。在玻片上加一滴生理鹽水,混入分泌物少許后作鏡檢,如能發(fā)現(xiàn)有呈波形運動的毛滴蟲,即可確診。室濕過低時滴蟲活動力也減低,可將鹽水稍加溫后再檢查。必要時培養(yǎng),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五、預防
滴蟲性陰道炎易于傳播,治療后也易復發(fā),必須重視預防。
(一)加強衛(wèi)生宣教,注意個人衛(wèi)生。
(二)公共浴室應設淋浴、浴盆、浴貼等用具有消毒。公共廁所以蹲式為宜。嚴格管理好游泳池,有滴蟲者必須治療后方能入池。
(三)患者家屬也應作檢查,發(fā)現(xiàn)有滴蟲者,應治療。
(四)婦科檢查用具應嚴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六、治療
(一)局部用藥 初次治療,用肥皂液擦洗陰道,繼用0.5%~1%乳酸或醋酸沖洗陰道后再用藥,可提高高療效。無此條件時可用淡醋液坐浴(半盆溫開水加入經(jīng)煮沸的食醋2湯匙)。常用藥為滅滴靈200-400mg,每晚置陰道深部,連續(xù)7~10天為一療程。亦可用中藥苦棟皮、苦參、椿樹皮根、蛇床子、蒼術(shù)、黃柏各15g,每日一劑,水煎用坐浴。
(二)全身用藥 滅滴靈200mg,每日3次,7日為一療程,或400mg每日2次,共5天。亦有用1-2g頓服者。
(三)治療中注意事項 為避免再次感染,治療期間,內(nèi)褲及洗滌用具應煮沸消毒。因治療后易復發(fā),故經(jīng)后3~5日應復查。無條件復查,經(jīng)后又出現(xiàn)癥狀者,可重復治療。久治不愈者,應檢查本人及愛人尿液或前列腺液,如發(fā)現(xiàn)滴蟲,應同時用滅滴靈口服治療。連續(xù)3次月經(jīng)后檢查白帶滴蟲陰性者,方可認為治愈。
霉菌性陰道炎:
一、病因
為常見的陰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該菌平時寄生于陰道內(nèi),當陰道內(nèi)糖厚增多、酸性增強時,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癥,故多見于孕婦、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如長期應用抗生素,改變了陰道內(nèi)微生物之間的相互抑制關(guān)系,亦可使該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
二、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
外陰瘙癢或灼痛為主要癥狀,急性期白帶增多,呈乳凝塊或豆腐渣樣。
檢查可見陰道粘膜上有一層白色粘稠或豆腐渣樣分泌物覆蓋,擦凈后可見粘膜充血紅腫,甚至有糜爛面及表淺潰瘍。取分泌物置于滴有生理鹽水玻片上作鏡檢,可發(fā)現(xiàn)霉菌。多次檢查皆為陰性而癥狀典型者,可改用培養(yǎng)法。疑有糖尿病者應查尿糖及血糖。
三、預防
注意外陰清潔,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
四、治療
(一)用堿性溶液如2~4%碳酸氫鈉或肥皂水沖洗外陰及陰道,改變陰道酸堿度,使不利于霉菌生長。沖洗后,再用制霉菌素片劑或栓劑塞入陰道內(nèi),每次10萬~20萬單位,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外陰再涂以3%的克霉唑軟膏,效果可更好;
(二)可用冰硼片兩片置入陰道,每晚一次,7~10天為一療程;
(三)1~2%龍膽紫水溶液擦陰道,隔日一次,共2周,注意勿用藥過渡過頻,以免引起化學性皮炎或潰瘍;
(四)10%硼砂甘油涂擦陰道及外陰亦有效,可與龍膽紫間隔應用。頑固病例可口服酮康唑或克霉靈,以消滅腸道念珠菌,或外用咪康唑。
治療中禁性交,每日更換洗凈消毒之內(nèi)褲。經(jīng)期后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