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事業(yè)單位招聘公共基礎(chǔ)知識輔導(dǎo):道德之道德的普遍律

字號:


    道德的普遍律則必依個體性的意志自由而具體化為其內(nèi)在的價值信念。儒家對這一點有很明確的認識?!抖Y記·中庸》說:“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薄吨倌嵫嗑印罚骸爸贫仍诙Y,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 乎!”這個“達道五”或者所謂五倫,即人倫之普遍性,古人或稱為“禮”,或稱為“道”?!八孕兄呷?,即智、仁、勇諸德?!暗隆笔莻€體心靈之事,與人 的具體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相關(guān)。作為制度、人文的“禮”,其所行在“人”,亦是言在人的具體的心靈、情感生活上落實和表顯倫理的普遍性意義。故古人論道 德云:“德之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苯袢搜缘赖?,往往區(qū)分“公德”與“私德”。這樣分,大體可以。但對“德”的這種劃分,只是理論上的方便說法。 其實,就道德之本性說,“德”之作為德,一方面,莫不與“道”相關(guān),因而無不具普遍性的意義。完全沉沒于個體化的“德”并不存在。而另一方面,所謂“公 德”、義務(wù)、責(zé)任之類,亦莫不與內(nèi)在的個體修養(yǎng)和實質(zhì)性的情感生活相關(guān)而在其行為上顯示出其特殊性和具體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