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素材:關于“難與易”的創(chuàng)新論證

字號:

難與易
    唐代的龐蘊居士一家都信佛。有一天,龐居士在草庵中獨坐,突然說道:“難!難!十斛油麻樹上攤。”龐婆聽了,接口說:“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迸畠红`照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這則有趣的故事,說明了龐家三人對禪的領悟。世間的事情,也是如此,有些容易做到,有些則是不容易做到?!半y與易”的分別在哪里?
    第一、獨立為己易,包容他人難。一般人為追求成功,可以不畏艱難,屢仆屢起,屢敗屢戰(zhàn),再大的困難,也甘之如飴努力奮斗。因為自己心甘情愿吃苦,所以容易。但是,要做到包容他人,而且要能讓對方感動,愿意接受你、聽從你的教導,那就不容易了。
    第二、聰明智巧易,敦厚含蓄難。社會上具備聰明才智,善用靈巧機智,做事創(chuàng)業(yè)、研究學問,得到種種成就者,時而見之。但是,同時要擁有這種特長和美德,是不容易的。因此,一個人既聰明又敦厚,靈巧之余也懂得含蓄,那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第三、樂助親人易,普愛世人難。一般人大多都會幫助自己的親朋好友,要敦親睦鄰,也還不太難,甚至要向認識者伸出援手,也頗多見。但是,能對不認識的人施予慈悲,施予方便,施予恩惠,就不容易了。尤其要進一步做到佛教所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于沒有緣的人,把他看成跟我是一體,完全不與他對立,也能給他慈悲,就更困難了。
    第四、清高自視易,拙樸處世難。能力好、資質(zhì)優(yōu)秀的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自命清高、自命不凡,自覺了不起。所謂“藏巧要比藏拙難”,聰明的人,能拙樸無華處事,用淳樸厚道待人,就更難得了。因此,真正潛藏不露的,正是能拙樸應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