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教招分析題中??嫉男睦韺W知識

字號:

教師招聘考試中,對于很多考生來說比較難的題型就是案例分析題。碰到案例分析題考生總不知道如何下手,可能背了很多內(nèi)容,但就是不知道應該練習哪些。這說明大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不完全,而且在復習的過程中沒有把可能出現(xiàn)在分析題中的內(nèi)容總結出來。
    心理學中不是所有內(nèi)容都適合出分析題的,下面我將給大家總結一些,僅供大家參考。
    1·記憶與有效地復習
    這兩塊內(nèi)容很多時候連在一起,比如案例中提到老師總喜歡罰抄,以一罰十或罰百等。這類題目大家就要聯(lián)想到記憶的效果和記憶的內(nèi)容性質和數(shù)量有關的,而且過度學習是不利的,應該適度學習等。
    2、氣質
    心理學中提到人有四種氣質: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那學生也是會有不同的氣質類型的,每種氣質都有自身的優(yōu)缺點,老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需要因材施教,就是要針對這些不同氣質類型來分析。
    例如:甲同學活潑好動、能說會到、反應靈活、愛好交際,他上課時愛搞小動作、不注意聽講。乙同學安靜穩(wěn)重、沉默寡言、喜歡沉思、情緒不易外露、自制力強、不好交際,他上課時不愛發(fā)言、學習不主動。甲、乙同學分別是什么氣質類型?面對二者的不同表現(xiàn),作為教師,如何使他們揚長避短?
    3、自我效能感和歸因理論
    這兩個都是動機理論,自我效能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信心,班級中總會存在很多學生缺乏自我效能感,老師就需要去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而好的途徑就是讓學生體驗成功。老師在幫助學生歸因時,一般都要歸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例如:你班上有學生成績很不好,他們總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總覺得老師和同學不喜歡他們,作為他們的老師,你會怎么做?
    4、皮格馬利翁效應
    即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望效應。意思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之,如果老師根本對某些學生不管不問,這些學生也就會自暴自棄,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比如:一個班級中,老師總會對成績好的學生倍加關心,而對于學困生總是愛理不理,還有些老師會勸退這些學生。對于這樣老師的行為,請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
    5、推薦
    美術作品欣賞題是招教考試美術專業(yè)試卷中非常重要的一類主觀題,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考試都有這種題目,而且所占的分值較高,做題難度也大,很多考生面對這些題目往往無從下手。所以更應該多了解一些做題技巧和考試范圍的問題。
    總結: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幾個經(jīng)常會在案例分析題中提到的一些知識點,但大家還要知道,有些分析題是綜合性質的,即會包括幾方面的知識,甚至還包括教育學的 相關內(nèi)容,而不是單獨考一方面的內(nèi)容。所以,大家要先把這些基礎知識先理解透徹,這樣綜合運用起來才會比較順利,才更容易聯(lián)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