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春望教案【三篇】

字號: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小編整理了初中語文春望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望教案一
    教學要點:①朗讀②賞析③探究④拓展
    教學難點:①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作者簡介;
    2、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賞析活動(讀懂詩意、品味詩情)
    1、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2、學生質疑,領悟全詩內容(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動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注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里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于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四、朗讀活動(讀出詩韻)
    1、給學生2分鐘左右,自由朗讀;
    2、老師范讀;
    3、學生試讀;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聯(lián)交錯齊讀全詩;
    5、集體朗讀。
    五、拓展活動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消息后怎樣的心情?
    (2)《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雖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達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yè)
    1、以“家書抵萬金”為話題說幾句話,你想說些什么?
    2、根據老師教的賞析詩歌方法,自選一首你喜歡的寫景抒情詩進行賞析。
    春望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春望》及五律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特點。
    難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xiàn)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三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zhàn)亂烽火已持續(xù)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fā)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⑴本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fā)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詩的首聯(lián)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皣粕胶釉凇保胶右琅f,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zhàn)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lián)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zhàn)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啊!
    詩的尾聯(lián)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fā)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jié)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么來抒發(fā)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板書設計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簪
    春望教案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春望》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2.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事與情的關系,品味詩歌的意境。
    一、導入
    七年級我們所學的《登岳陽樓》的寫作背景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1.關于作者。他是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的詩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
    他的詩多沉郁頓挫。
    后人尊稱他為“詩圣”。
    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現(xiàn)實,故被譽為“詩史”。
    2.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冬,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六月攻破潼關,玄宗奔蜀,長安陷落。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八月,杜甫從鄜(fu)州家中到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捉住,帶到長安。本詩寫于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抵搔渾濺簪
    師補充律詩的押韻問題。
    四、聽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語調。
    師提示:五言律詩的節(jié)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學生個別朗誦、全班集體朗誦。
    六、理解詩意
    經過反復的朗讀,你讀懂詩歌的內容了嗎?小組交流,參照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
    1.學生小組交流。
    2.說出下列字詞的意思。
    國破感時恨別抵搔
    3.小組推舉代表說出各句話的意思。
    七、再讀詩歌,感知詩歌的內容。
    1.本文題目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
    如:國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鳥
    2.看到這樣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用原詩或自我歸納的語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勝簪家書
    3.作者通過春望這首詩抒發(fā)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如:感時恨別憂國思家
    八、賞析詩歌
    參考角度:1.詩歌中精彩的字詞句;2.寫作手法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首聯(lián)對比反襯寓情于景頷聯(lián)觸景生情承上啟下
    頸聯(lián)思家迫切引起共鳴尾聯(lián)細節(jié)描寫憂思之深
    九、探究質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一般認為:花鳥本是娛人之物,但因感時傷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對這兩種說法,你怎樣看?
    (觸景生情/移情于物)
    十、拓展比較
    詩人在本詩中反映了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也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當七年之后詩人聽到官兵勝利的消息后又會是怎么的呢?試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比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學生討論并說出詩歌的大意。
    2.思考下列問題: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兩首詩表達的感情一悲一喜,然而卻有著相同點,相同之處是什么?
    板書設計: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
    寓情于景感時憂國
    城春草木
    濺淚花
    觸景生情過渡
    驚心鳥
    產生共鳴烽火家書
    恨別思家
    細節(jié)描寫搔更短不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