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經濟學備考:用收入法核算GDP

字號:


    這種核算方法,是從居民戶向企業(yè)出售生產要素獲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從企業(yè)生產成本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生產了多少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但嚴格說來產品的市場價值中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生產成本,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國民生產總值,應當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首先是工資、利息和租金等這些生產要素的報酬。工資從廣義上說應當包括所有對工作的酬金、補助和福利費,其中包括工資收入者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利息在這里指人們儲蓄所提供的貨幣資金在本期的凈利息收入,但政府公債利息及消費信貸的利息不計入國民生產總值,而只被當作轉移支付。 租金包括個人出租的確良土地、 房屋等租賃收入。
    其次是非公司企業(yè)收入。它指各種類別的非公司型企業(yè)的純收入,如醫(yī)生、律師、農民和店鋪等等的收入。他們被自己雇用,使用自有資金,因此他們的工資、利息、利潤和租金等等是混在一起作為非公司企業(yè)收入的。
    第三是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利潤稅(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
    第四是企業(yè)轉移支付和企業(yè)間接稅。前者指公司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賒賬。后者指企業(yè)繳納的貨物稅或銷售稅、周轉稅。這些稅收雖然不是生產要素創(chuàng)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加價轉嫁給購買者,故也應看作是成本。這和直接稅不同,直接稅(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都已包括在工資、利潤及利息中,故不能再計入GDP中。
    第五是資本折舊。這是資本的耗費,也不是生產要素的收入,但由于包括在支出法中的總投資中,故這里也應計入GDP中。
    這樣,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國民收入等于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yè)轉移支付+折舊。利用收入法計算GDP,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銷售上一期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取得的收入不計算在內。 第二、與生產無關的收入不計在內,如出售股票和債券它們只是一種金融交易。第三、政府的轉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