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四

字號:

2017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將于3月11日進行,請考生做好備考準備,迎接考試,小編在此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
    課程推薦:小編在此為大家中公網(wǎng)校課程,套餐、免費試聽體驗>>點擊查看詳情】
    【幼兒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小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中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一、單選題
    1.生長發(fā)育旺盛、變化快、可塑性強、接受教育佳的時期為( )。
    A.幼兒期
    B.嬰兒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答案】:C
    【解析】:
    少年期是生長發(fā)育旺盛、變化快、可塑性強、接受教育佳的時期,故選C。
    2.根據(jù)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可分為( )。
    A.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
    C.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D.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答案】:D
    【解析】:
    根據(jù)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有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之分,正式評價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估,且采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的評價,并且評價的資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故選D。
    3.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 )。
    A.教育目的服務的
    B.教師和學生服務的
    C.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D.當前工作服務的
    【答案】:C
    【解析】:
    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教師自編測驗通常用于測量學生的學習狀況。故選C。
    4.知道了“長方形的四個頂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長方形的一個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方形的四個頂角都是直角”。這種同化模式屬于(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組合學習
    D.推理學習
    【答案】:B
    【解析】:
    根據(jù)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chǎn)生的。故選B。
    5.關于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按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可分為( )。
    A.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C.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D.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答案】:B
    【解析】:
    根據(jù)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之分。常模參照評價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yōu)閰⒄諛藴?即常模),根據(jù)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評價結果。標準參照評價,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lián)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故選B。
    6.已有舊信息對新信息的學習的抑制作用叫做( )。
    A.前攝抑制
    B.后攝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答案】:A
    【解析】:
    干擾說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一旦干擾被排除,記憶就能恢復,而記憶痕跡并未發(fā)生任何變化。干擾說可用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來說明。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是指后面學習的材料對保持或回憶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故選A。
    7.不是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yōu)越性。
    A.客觀性
    B.計劃性
    C.可比性
    D.公平性
    【答案】:D
    【解析】:
    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qū)W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guī)模范圍內(nèi)評定個體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測驗,這種測驗具有客觀性、計劃性、可比性,公平性不包含在內(nèi)。故選D。
    8.下列不屬于觀察評價技術的是( )。
    A.行為檢查單
    B.逸事記錄
    C.成長記錄袋
    D.等級評價量表
    【答案】:C
    【解析】: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非正式觀察,教師也能夠收集到大量的關于學生學業(yè)成就的信息,這種觀察評價技術包括行為檢查單、逸事記錄、等級評價量表的具體方法。故選C。
    9.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的測定稱為( )。
    A.配置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總結性評價
    【答案】:D
    【解析】:
    根據(jù)教學評價實施的時機來劃分,教學評價可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偨Y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一個單元、章節(jié)、科目或?qū)W期)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故選D。
    10.奧蘇伯爾提出的解釋遺忘原因的理論是( )。
    A.痕跡衰退說
    B.干擾說
    C.同化說
    D.動機說
    【答案】:C
    【解析】:
    奧蘇伯爾的“同化說”認為,在真正的有意義學習中,前后相繼的學習不是相互干擾而是相互促進的,因為有意義學習總是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后面的學習則是前面的學習的加深和擴充。遺忘就其實質(zhì)來說,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故選C。
    新東方網(wǎng)課推薦:2017年教師資格順利課程?。↑c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