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教育心理學復習重點(6)

字號:

38、 動機,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或內(nèi)部動力。
    具有三種功能:激活、指向、維持。* 學習動機指激發(fā)個體進過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nèi)在過程或內(nèi)部心理狀態(tài)。
    學習動機有兩個基本成份: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學習需要是個體從事學習活動的最根本動力。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因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
    誘因:與學習需要相聯(lián)系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如表揚、獎勵等。
    39、學習動機的種類:1)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2)內(nèi)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3)認知內(nèi)驅力、自我提高內(nèi)驅力和附屬內(nèi)驅力。
    40、認知內(nèi)驅力。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tǒng)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
    自我提高內(nèi)驅力:個體經(jīng)由自己的學業(yè)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屬內(nèi)驅力:一個人想獲得長者的贊許和認可,取得應有的常識。
    41、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有啟動、定向和維持作用。
    此外,學習的結果也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42、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是一致的,表現(xiàn)為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提高成績。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倒U型)。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以學習行為為中介。
    43、學習動機的理論:
    1)斯金納提出強化論。
    2)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缺失需要和成長需要,前者包括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后者包括自我實現(xiàn),即追求完整、豐滿的人性實現(xiàn)和個人潛能的實現(xiàn))。
    3)維納提出的歸因論(三個維度:內(nèi)部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和不可控歸因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tài)、外部環(huán)境)。
    4)阿特金森代表的成就動機理論(追求成功的和避免失敗的)。
    5)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天因素的影響,行為結果因素即強化,有三種: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44、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jīng)驗影響。
    2)歸因方式可使個體的成敗經(jīng)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出現(xiàn)變化。
    3)自我效能感還受替代強化的影響。
    45、如何樹立自信心?
    1)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①通過要求學生形成適當?shù)念A期來實現(xiàn)。
    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
    ③通過提供挑戰(zhàn)性任務來實現(xiàn)
    2)設置合理的目標:
    ①具體的、短期內(nèi)能實現(xiàn)的、中難度的目標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動機。
    ②對學習目標達到與否的反饋或評價有助于激發(fā)動機。ax
    3)進行歸因訓練:
    ①教師幫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
    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③對于低成就的學生,還必須教授他們有效的學習方法。
    習得性無助:學習者認為無論自己怎樣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產(chǎn)生沮喪,喪失動機,甚至不去避免失敗,放棄學習的無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