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試卷三民事訴訟考點: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內容

字號:


    司法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2017年司法考試課程!】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取證夢想助力!
    【手機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電腦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一)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概念
    為了規(guī)制惡意訴訟,保護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權利,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賦予沒有參加訴訟的第三人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根據立法原意,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是指當第三人因不可歸責于己的事由而未參加原案審理,但原案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使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或改變原案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對其不利部分的訴訟程序。
    (二)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特征
    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有以下幾個特征:
    1.屬于一種事后救濟機制。第三人撤銷之訴則不同于前述參加之訴,是在原案已經生成具備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之后,對非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參加到原案訴訟程序中的第三人所提供的事后救濟機制,以扭轉其合法民事權益受損的局面。
    2.屬于一種特殊性、非通常的救濟機制。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對原裁判之既判力的沖擊和挑戰(zhàn)。就我國目前的立法來看,在增設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前,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產生沖擊的程序制度只有審判監(jiān)督程序。鑒于此,在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過程中,須有效平衡保護第三人民事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和秩序之間的關系,通過適當的程序配置來避免該救濟路徑被濫用,并進而大程度地發(fā)揮該制度的預設功能。
    3.屬于一種以保護第三人的民事實體權益為主要目的的訴訟程序。第三人未能獲得充分的事前程序保障并非啟動撤銷之訴的或核心事由,若第三人的民事權益并未受到原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損害,則其無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4.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提起主體具有法定性與特定性。法定性是指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主體由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而特定性則是指有權提起撤銷之訴的只能是前訴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即原本應具有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的民事主體),并且該當事人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即非因可歸責于本人的事由而未能參加訴訟、與本訴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三)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程序設置
    由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系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的新增內容,尚待司法解釋對其具體的訴訟制度和操作流程予以安排,目前只能根據訴訟法理,并參照通常程序,對其具體的程序設置做出一般性概括:
    1.啟動主體。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必須是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但并非一切案外人均有權啟動該程序,其須對原案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與原案的裁判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該第三人應當具備訴的利益,即其民事權益受到了原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損害。此外,啟動主體還需滿足程序性要求,即其未能參加原案的訴訟程序是因不能歸責于己的事由。
    2.訴訟客體。依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客體為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該訴屬于形成之訴。但是,是否所有類型和性質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所涉及的案件都可以提起撤銷之訴,尚待明確。
    3.提起訴訟的期限與受理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的規(guī)定,第三人可以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審理方式。現行法典并未明確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審理方式,但考慮對于利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而言,該訴訟程序屬于第司法救濟,且具有事后性和特殊補救性等特點,因此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進行審理為宜。然而,撤銷之訴由于對啟動主體有明顯的要求,因而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對相關訴訟要件的審查,要嚴于一般案件。
    5.法律效力。撤銷之訴的判決對第三人、原案當事人以及善意第三人均會產生影響。對提起撤銷之訴的第三人來說,若法院經過審理認為第三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成立,那么就應當撤銷或改變原判決、裁定、調解書中對損害第三人利益的部分,該部分對第三人失去拘束力。對原審程序的當事人來說,與第三人利益無關的部分在原當事人之間依然有效,但如果對第三人不利的部分與原案裁判所確定的利益之間不可分,那么法院應當撤銷整個裁判。對于原判生效后通過合法轉讓途徑而獲得訴訟標的物的善意第三人,第三人撤銷之訴不應對其產生影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提起不應當中止對原裁判的執(zhí)行,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當事人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來實現拖延訴訟、轉移財產、阻礙執(zhí)行等不正當目的。
    6.救濟程序。撤銷之訴盡管以前訴的存在為前提,但它系第三人提出的新的訴訟,因而各方當事人如果對其裁判結果不服,依然可,以上訴。
    (四)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關系
    在第三人撤銷之訴建立之前,我國賦予第三人類似的救濟途徑是,2008年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中規(guī)定的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案外人可以通過提起再審申請,啟動再審程序,從而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
    案外人通過再審申請啟動再審程序,與第三人撤銷之訴存在共同之處,都是通過訴訟程序撤銷已經生效的原審法律文書,保護權利人利益。其不同之處在于,啟動再審的案外人范圍要大于撤銷之訴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第三人必須是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guī)定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即其具有以當事人身份參加原審的可能性,而申請再審的案外人只需要是“對執(zhí)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民事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