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歷史期末考試試卷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并涂在答題卡上。共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弊鹱婢醋谑亲诜ㄖ频闹匾獌?nèi)容,其對今天的影響表現(xiàn)在
    A.規(guī)范宗教儀式 B.傳承中華傳統(tǒng) C.禁錮人們思想 D.阻礙社會進步
    2.觀察,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陛下”本是對他人的尊稱?!氨荨笔桥_階,稱人“陛下”表示謙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臺階下和你說話。但秦朝以后,“陛下”一詞只能專稱皇帝。這體現(xiàn)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點
    A.皇位世襲 B.皇帝獨尊 C.君權神授 D.家天下
    4.我國目前34個省級級行政區(qū)劃,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我國“省”這一稱呼最早源于
    A.郡縣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5.朱熹說:“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遂盡奪藩鎮(zhèn)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边@段話說明宋朝
    A.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B.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
    C.政治和理學思想緊密結合 D.藩鎮(zhèn)割據(jù)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6.下圖分別反映了漢、唐、明、清四朝中樞的演變過程,空白處應該填寫
    A.三公九卿制 B.內(nèi)閣制 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
    7.下圖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地方權力強弱的變化,其中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8.宋朝中樞機構中“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的兩個機構是
    A.中書門下和三司使 B.中書門下和樞密院
    C.參知政事和樞密院 D.樞密院和三司使
    9.隨著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央巡視組巡視地方工作已全面展開。下列古代官職與其職能相似的是
    A.秦丞相 B.西漢刺史 C.宋三司使 D.明內(nèi)閣大臣
    10.有人說:“英國挑起鴉片戰(zhàn)爭的主要目的是要掃除中國設在貿(mào)易往來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币韵赂黜椬钅苷f明這一觀點的是
    A.鴉片貿(mào)易合法化    B.割占香港島
    C.協(xié)定關稅 D.獲得領事裁判權
    11.南京的文閣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權應科舉;天國春秋,軍民協(xié)力斬頑妖”的門聯(lián)。其中的“頑妖”主要指
    A.外國資本家 B.清朝統(tǒng)治者 C.民族資本家 D.西方傳教士
    12.中日雙方對1894年7月25日發(fā)生的豐島海戰(zhàn)記述各異。中方《濟遠航海日志》記載:“7點45分,倭三艦同放真彈子,轟擊我船,我船即刻還炮?!比瘴某霭娴摹抖甙四旰?zhàn)史》稱:“7點52分,彼我相距約3000米之距離。濟遠首先向我發(fā)炮,旗艦吉野立即迎戰(zhàn),以左舷炮向濟遠轟擊?!边@說明
    A.研究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解釋 B.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
    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 D.原始記錄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真相
    13.“人無貴賤皆兄弟,物論多少一秤分。鏟除韃虜建天國,剿滅妖言傳真經(jīng)?!边@段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抗日戰(zhàn)爭
    14.下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幅漫畫。符合其主題的是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zhàn)爭)
    ①日本企圖從海上封鎖中國  ②抗日戰(zhàn)爭開始進入相持階段
    ③中國抗戰(zhàn)牽制了日軍主要兵力?、芮致詳U張使日本陷入戰(zhàn)爭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近年來,有學者通過計量化的統(tǒng)計得出,從武漢失守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期間,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組織了南昌會戰(zhàn)等9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占國民黨22次會戰(zhàn)的41%,甚至有過一些攻勢作戰(zhàn),難能可貴。這一時期國民黨還有大的戰(zhàn)斗496次,占整個抗戰(zhàn)時期戰(zhàn)斗的44%,共傷
    亡137.6萬人,占整個抗戰(zhàn)時期傷亡人數(shù)的43%。由此材料最能說明
    A.正面戰(zhàn)場牽制了日軍侵華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原因
    C.國民黨在相持階段仍然在繼續(xù)抗日
    D.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一部分
    16.如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某次戰(zhàn)役的示意圖,這場激戰(zhàn)三個月的戰(zhàn)役是
    A.太原會戰(zhàn) B.徐州會戰(zhàn)
    C.淞滬會戰(zhàn) D.武漢會戰(zhàn)
    17.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廣東省地方高級官員的電報:“省城亂黨潛圖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轟擊督署?!彪妶笏f的事件是
    A.武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金田起義
    18.毛澤東說:“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當
    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是資產(chǎn)階級性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睂Σ牧现小案?BR>    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A.否定了君主專制,實現(xiàn)了民權主義
    B.否定了君主專制,確立了民主共和制
    C.*了封建制度,確立了民主共和制
    D.否定了君主專制,確立了總統(tǒng)制
    19.有學者說,因辛亥革命,中國人的腦袋與雙膝不再為磕頭而準備著,而是為思考問題、為走路而準備著。這里強調(diào)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膽嘗試的民權政治舞臺
    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
    C.促進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識的覺醒
    D.奠定了中國實行民主憲政的制度框架
    20.陳獨秀說,中共“一大”對“黨的要求——無產(chǎn)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找到了中國實際的聯(lián)系并決定了黨要走的道路。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黨的綱領 B.決定參加共產(chǎn)國際
    C.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D.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21.某報刊刊登的“七一”贊歌中寫道:“一聲驚雷震九天,南湖八十六年前,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同心開創(chuàng)新紀元?!边@里的“新紀元”新在
    A.革命任務 B.革命手段 C.革命性質(zhì) D.革命前途
    22.五四運動時,人們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口號是
    A.“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B.“*親日派賣國賊”
    C.“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 D.“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
    23.閱讀表5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符合這一時期中國外交狀況的結論是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國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國對外關系出現(xiàn)全新局面 ②中國外交沒有受到“文化*”干擾
    ③中美兩國關系逐步緩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1954年,毛澤東在第xx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中說:“我們這次會議具有偉
    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fā)展的里程
    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實際上是指
    A.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 B.選舉新的國家和政府領導人
    C.確立了共產(chǎn)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D.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5.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反復強調(diào),民主的含義就是“人民說了算”“人民是統(tǒng)治者”“民主意味著人民統(tǒng)治國家”。下列選項中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A.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依法治國的方略
    26.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原主席成思危說:“西方的政黨制度是‘打橄欖球’,一定要把對方壓倒。我們的政黨制度是‘唱大合唱’?!边@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各民主黨派直接參與政府管理
    C.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D.民主黨派在新中國取得合法地位
    27.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歸綏(歸順、平定之意)改為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迪化
    (開導、教化之意)改為烏魯木齊(意為優(yōu)美牧場),這說明新中國
    A.重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B.讓少數(shù)民主當家作主
    C.貫徹各民族平等的原則 D.尊重少數(shù)民族風俗習慣
    28.在中國近現(xiàn)代,出現(xiàn)了許多反映時代特色的口號?!罢l敢反對毛主席,就砸爛誰的狗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舊政府”“砸爛公檢法”,這些口號反映的本質(zhì)問題是
    A.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嚴重混亂
    B.紅衛(wèi)兵的出現(xiàn)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階級斗爭已發(fā)展到黨內(nèi)
    D.“*”期間中國的民主與法制遭到踐踏
    29.中共xx屆xx全會以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國人大xx屆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一部法律,它成為我國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這部法律是
    A.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30.1981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在談話中提出:“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边@一主張
    A.蘊涵了“一國兩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實行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
    C.提供了港澳回歸的法律依據(jù)
    D.直接推動了“九二共識”的達成
    31.“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在20世紀90年代末,這恐怕是炎黃子孫最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夠順利回歸,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xx屆xx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
    ③中英堅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④回歸是人心所向,符合歷史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香港的確沒有變:駕駛汽車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們依然會涌入馬場。但香港的確又發(fā)生了變化:一些關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們選為立法會議員的可能,而這樣的事情在港英時期根本無從發(fā)生。這里的變與不變
    A.體現(xiàn)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B.說明香港回歸沒有對民眾產(chǎn)生深刻地影響
    C.說明“一國兩制”得到很好的實施
    D.反映了回歸前后香港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
    33.1949年春,毛澤東在中共xx屆xx全會上指出,“中蘇關系是密切的兄弟關系”“只要一有機會就要公開發(fā)表文告說明這一點”。下列外交政策體現(xiàn)了這一指導思想的是
    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另起爐灶”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4. 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從“一邊倒”到區(qū)域合作 B.美蘇對峙格局的演變
    C.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發(fā)展 D.中蘇關系的演變
    35.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說過,“中國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人,也絕不允許別人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中國”,“中國不打美國牌,不打蘇聯(lián)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從中反映出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是
    A.反對新老殖民主義,維護民族獨立
    B.反對美蘇霸權,實行改革開放
    C.維護國家利益,堅持真正的不結盟
    D.堅持獨立自主,妥善處理大國關系
    36.一般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別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實與三次高潮成因相對應的是
    A.中蘇建交、尼克松訪華、兩極格局的崩潰
    B.一邊倒、“求同存異”、《中美聯(lián)合公報》
    C.日內(nèi)瓦會議、萬隆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D.不結盟運動、重返聯(lián)合國、中日關系改善
    37.1971年10月,美國代表布什說:“這是聯(lián)合國歷的轉(zhuǎn)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边@里“擊敗美國”的事件是指
    A.中國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取得勝利
    B.中日關系實現(xiàn)正?;?BR>    C.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
    D.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
    38.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周恩來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他的發(fā)言受到與會各國代表的熱烈贊揚和擁護。這次會議是
    A.雅爾塔會議 B.布雷頓森林會議
    C.萬隆會議 D.第2xx屆聯(lián)合國大會
    39.外交家喬冠華曾總結說,中國外交是50年代一邊倒,60年代反兩霸,70年代一條線, 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義是
    A.全面與社會主義國家發(fā)展關系
    B.奉行不結盟的多邊外交
    C.聯(lián)合美國抗衡蘇聯(lián)擴張
    D.發(fā)展南南合作,反對大國霸權
    4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決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開展多邊外交。下列圖片
    中能夠反映我國積極參與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41.國家的對外事務既是一國的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nèi)政的延續(xù),也是其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結合回顧新中國外交走過的風雨歷程,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對《紐約每日新聞》發(fā)表談話時說:“我愿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chǎn)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chǎn)黨中國進入聯(lián)合國。依照聯(lián)合國憲章,一個國家必須愛好和平才具有進入聯(lián)合國的資格。十分明顯,中國不是。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海盜?!?BR>    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nèi)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j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聯(lián)合公報》
    材料三 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合法政府……中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zhàn)爭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并進行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為目的的談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聯(lián)合聲明》
    請回答:
    (1)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美國對華政策有何變化?指出其變化的原因。(8分)
    (2)根據(jù)材料二、三分析,中國政府對美國、日本與中國發(fā)展友好關系提出的相同條件是什么?(6分)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的認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