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批招生面試,5月20、21日兩天舉行??紝W習潛能、考創(chuàng)新能力、考綜合素養(yǎng),成為各校在挑“尖子生”“特長生”時重點考察的內(nèi)容。而考生們則普遍反映,想被高中提前錄取,市面上泛濫的教輔書、補習班真的沒啥用處,而且也與初中進的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沒有太大關系。
解題思路更趨多元
“考題很活,大多是能力考查。”在將近四個小時里,大同中學先讓學生花十多分鐘時間做了兩張理科卷,然后開始面試。與語文相關的內(nèi)容有古詩詞問答,就鳥類、蔬菜、電器等與人類的關系給出見解,就某一句名人名言談感想。英語題是閱讀理解、話題演講、看圖說話等。一位參加考試的男生說,題目的難度與以往參加過的冬令營等比較接近,出題者也似乎并不是刻意為了難住學生,相反,通過答題很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的廣度。
復旦附中的面試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4對4的團體辯論,每人按分工承擔辯手角色,由三位教師給出評判。第二部分是先看一場10多分鐘的與DNA有關的全英語科技視頻,然后回答9個問題,答題既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第三部分是就這幾天十分火熱的由一位民間“科學家”引出的電荷之爭展開實驗探討,既要說理,也要求證,還要找到實驗的良策?!坝胁簧兕}目的解答路徑是多元的,是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就看每個人的發(fā)散性思維了?!币晃慌u價說。
注重考查綜合素質(zhì)
“平時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和鈔票去補課,竟然基本沒用?!笨忌鷤冞@樣的感慨正是來自于面試的題目幾乎都是“不可準備”的。多所學校不約而同地考學生們對于當下社會熱點的看法。比如,“某地5名貧困大學生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結果被取消了受助資格。對此你怎么看?”還比如,“對于愈演愈烈的課外培訓機構輔導班,該做何評價?”……顯然,回答好這些問題的功力,是參加“一對一輔導”或請家教所“補”不出來的。
無獨有偶。幾天前剛剛進行的今年本市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就有很多學生一走出考場就直呼“平時的補課算是白補了”。因為,作為新高考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越來越注重綜合素質(zhì)考查,特別是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今年的生命科學卷為例,據(jù)市教育考試院介紹,試題編制的來源多為可靠的真實科研、生產(chǎn)生活案例,僅靠背書、刷題是難以解答出來的。再看今年的地理等級考,問學生“青藏高原某震區(qū)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災措施”“雄安新區(qū)在解決白洋淀‘干淀’問題上可以采取哪些對策”等,不僅考學生地理認知的應用與綜合水平,更是要考出學生關心祖國建設的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公辦初中照樣很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人們忽視的問題,就是示范性高中更青睞于公辦初中還是民辦初中的生源。因為,近年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小學和初中要進民辦,否則就很難考入公辦高中”。許多培訓機構在網(wǎng)上發(fā)布高中學校生源分類排序,也讓大家強化了這種“民辦初中有優(yōu)勢”的印象。事實果真如此嗎?
就在今年中考提前批錄取面試和志愿填報之前,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在上海招考官微上分析說,4所本市為熱門的高中,去年一共招收1500多名學生,其中,來自公辦初中的占43%,看起來似乎來自民辦學校的學生所占的比重較高,但是在推薦生中,公辦初中生占50%,在零志愿及1-15志愿學生中,公辦初中生占52%。再看另兩所有著所謂“八大高中”之稱的示范性高中,去年一共招收600余名學生,其中公辦初中生占65%;按招生類別,在自薦生中公辦初中生占53%,在推薦生中公辦初中生占71%,在零志愿及1-15志愿學生中,公辦初中學生占68%。由此看來,市示范性高中的生源主體還是來自于公辦初中。
解題思路更趨多元
“考題很活,大多是能力考查。”在將近四個小時里,大同中學先讓學生花十多分鐘時間做了兩張理科卷,然后開始面試。與語文相關的內(nèi)容有古詩詞問答,就鳥類、蔬菜、電器等與人類的關系給出見解,就某一句名人名言談感想。英語題是閱讀理解、話題演講、看圖說話等。一位參加考試的男生說,題目的難度與以往參加過的冬令營等比較接近,出題者也似乎并不是刻意為了難住學生,相反,通過答題很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的廣度。
復旦附中的面試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4對4的團體辯論,每人按分工承擔辯手角色,由三位教師給出評判。第二部分是先看一場10多分鐘的與DNA有關的全英語科技視頻,然后回答9個問題,答題既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第三部分是就這幾天十分火熱的由一位民間“科學家”引出的電荷之爭展開實驗探討,既要說理,也要求證,還要找到實驗的良策?!坝胁簧兕}目的解答路徑是多元的,是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就看每個人的發(fā)散性思維了?!币晃慌u價說。
注重考查綜合素質(zhì)
“平時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和鈔票去補課,竟然基本沒用?!笨忌鷤冞@樣的感慨正是來自于面試的題目幾乎都是“不可準備”的。多所學校不約而同地考學生們對于當下社會熱點的看法。比如,“某地5名貧困大學生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結果被取消了受助資格。對此你怎么看?”還比如,“對于愈演愈烈的課外培訓機構輔導班,該做何評價?”……顯然,回答好這些問題的功力,是參加“一對一輔導”或請家教所“補”不出來的。
無獨有偶。幾天前剛剛進行的今年本市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就有很多學生一走出考場就直呼“平時的補課算是白補了”。因為,作為新高考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越來越注重綜合素質(zhì)考查,特別是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今年的生命科學卷為例,據(jù)市教育考試院介紹,試題編制的來源多為可靠的真實科研、生產(chǎn)生活案例,僅靠背書、刷題是難以解答出來的。再看今年的地理等級考,問學生“青藏高原某震區(qū)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災措施”“雄安新區(qū)在解決白洋淀‘干淀’問題上可以采取哪些對策”等,不僅考學生地理認知的應用與綜合水平,更是要考出學生關心祖國建設的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公辦初中照樣很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人們忽視的問題,就是示范性高中更青睞于公辦初中還是民辦初中的生源。因為,近年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小學和初中要進民辦,否則就很難考入公辦高中”。許多培訓機構在網(wǎng)上發(fā)布高中學校生源分類排序,也讓大家強化了這種“民辦初中有優(yōu)勢”的印象。事實果真如此嗎?
就在今年中考提前批錄取面試和志愿填報之前,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在上海招考官微上分析說,4所本市為熱門的高中,去年一共招收1500多名學生,其中,來自公辦初中的占43%,看起來似乎來自民辦學校的學生所占的比重較高,但是在推薦生中,公辦初中生占50%,在零志愿及1-15志愿學生中,公辦初中生占52%。再看另兩所有著所謂“八大高中”之稱的示范性高中,去年一共招收600余名學生,其中公辦初中生占65%;按招生類別,在自薦生中公辦初中生占53%,在推薦生中公辦初中生占71%,在零志愿及1-15志愿學生中,公辦初中學生占68%。由此看來,市示范性高中的生源主體還是來自于公辦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