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2017)

字號:

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高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高,1月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低,1月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jù)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nèi)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qū)(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nèi)陸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guān)本節(jié)內(nèi)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nèi)居住的人口數(shù)。
    某區(qū)域的人口數(shù)(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qū)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qū):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
    人口稀疏地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廣的語言。
    漢語:主要分布地區(qū) : 中國 、東南亞等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區(qū) : 中國 、東南亞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shù)多的宗教。
    ○4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chǎn)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鄉(xiāng)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chǎn)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yè)、服務(wù)業(yè)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qū),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xiāng)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qū),當?shù)氐姆课菥哂袎?、窗小的特點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查字典地理網(wǎng)編輯以備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