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實用5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及反思篇一
    1、初步嘗試利用漢字進行想象添畫;
    2、利用顏色、線條和自己喜歡的物品來裝飾漢字,感受漢字的神奇。
    3、體驗名字設(shè)計的快樂,進一步激發(fā)對美術(shù)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ppt、白紙、蠟筆、油性筆、膠墊
    活動過程:
    一、以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導入,感受父母親對自己的期望與關(guān)愛。
    二、請一名幼兒上來寫自己的名字,要求:在白紙上大大的寫出自己的名字。
    三、老師出示預(yù)先準備好的名字畫,請小朋友猜猜、找找,是誰的名字?
    四、引導:小朋友畫的名字和我們平時寫的名字有什么不同呢?”(幼兒自由回答)
    五、啟發(fā)幼兒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名字裝飾成一幅畫。
    1、引導幼兒自由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物品或難忘的事情。
    2、啟發(fā)幼兒把自己喜歡的事物繪畫添加在自己的名字里。
    六、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在繪畫之前先思考自己想畫什么,然后再根據(jù)字形筆畫的形狀進行添畫。
    2、適時地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設(shè)計制作。
    七、欣賞作品,組織幼兒討論:“說說自己最喜歡那一個名字。為什么?”
    活動反思:
    我在教學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嘗試設(shè)計、裝飾自己的名字,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展現(xiàn)其獨特的設(shè)計風格,表現(xiàn)出別有新意的名字來,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雖然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我提出幼兒可以只裝飾名字中的某一個字,但最后只有一個幼兒裝飾了一個字,其他幼兒都能把全名裝飾出來,說明幼兒很喜歡這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他們的想象力、思維力得到了發(fā)揮與展示。在最后展示評價過程中采用自評與互評,促進了幼兒的個體發(fā)展。幼兒在課堂中非?;钴S,對美術(shù)課很感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繪畫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達到了教育目的。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欣賞藝術(shù)家畫字放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不識字的幼兒來說會有些抽象,不好理解。我的初衷是覺得中國漢字是從圖形文字演變過來的,只要幼兒能夠初步感知這種美感就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在最后幼兒作品展示后一起欣賞藝術(shù)家們是如果裝飾字的。
    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及反思篇二
    1.引導幼兒學習用蛋殼拼貼在花瓶上。
    2.引導幼兒學習不同的手工操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細心操作的習慣,保持作品整潔。
    準備:
    1.花瓶實物2~3個。
    2.操作卡片《花瓶》、壓平后,蛋衣連在一起的蛋殼、水粉顏料、毛筆、調(diào)色盤、漿糊、干抹布等。
    過程:
    1.導人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來做設(shè)計師,每人設(shè)計一個花瓶并用蛋殼來制作設(shè)計好的花瓶。
    2.引導幼兒觀察實物花瓶的特征。
    教師出示實物花瓶:這幾種花瓶的式樣各有什么特點?幼兒議論、回答后,教師:花瓶樣式很多,有頸子長、肚子大的,有上下粗、中間細的,有瓶口大、頸子細、肚子略大的。
    3.引導幼兒學習蛋殼花瓶的制作方法。
    教師示范并講解:先在圖畫紙上設(shè)計一個花瓶式樣,畫出輪廓線,再用漿糊把蛋殼滿滿地貼在輪廓內(nèi),也可稍微超出輪廓線。然后用顏料涂在蛋殼上,讓顏色滲入裂紋中,再用干抹布輕輕抹去多余顏料。用另一張同樣大小的圖畫紙剪去一個同樣大小的花瓶輪廓后(注意保持輪廓線的平滑),貼在有蛋殼的圖畫紙上,使兩只花瓶輪廓重合,再在花瓶上面添畫上花,一只插滿鮮花的花瓶就做成了。
    4.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下面請小朋友來做花瓶,要先設(shè)計好花瓶式樣,再貼蛋殼,最后添畫。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蛋殼要貼滿,花瓶輪廓線要剪平滑,圖畫紙相貼時注意花瓶的位置。
    5.作品,結(jié)束活動。
    展示作品,找出誰設(shè)計的花瓶式樣最新穎,誰制作的花瓶最精美。
    延伸:
    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及反思篇三
    評析:這種導入方式自然、親切,直入主題,加上老師輕聲細雨而有柔美的聲調(diào),給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自然被激發(fā)調(diào)動起來了。
    2、三次感受音樂旋律:
    評析:學歌前,教師用了哼唱的方式,讓幼兒三次整體感知歌曲旋律,為后面的歌唱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這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后,在設(shè)計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處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師生動的過渡語言,讓每個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師設(shè)計的“陷阱”里了。
    評析:在這種甜美的意境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陽”“星星”。教師卻依然投入地傾聽,不予回答,任憑幼兒的好奇心懸在那,為他們認真傾聽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筆。
    問:誰來了?(月亮婆婆)(出示)
    問:為什么來呀? (喜歡我)
    問:玩了什么游戲,(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問:玩了幾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評析:五次層層遞進的提問,把歌詞的句子和關(guān)鍵詞進行了有效的提煉,而且“灑”“摸”兩個字還配上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加深印象,讓我再次佩服設(shè)計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學唱歌曲:
    (1)看圖完整唱第一遍:(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示喜歡月亮婆婆吧;)
    (2)邊做動作邊演唱:(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唱:(晚上用什么聲音唱?)
    (4)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唱(白天唱這首歌用什么樣的聲音?那我們試試)
    評析:集體教唱部分共四次練習,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學唱歌曲的枯燥,還保護了幼兒的聲帶不致疲勞。這樣的過渡語言設(shè)計體現(xiàn)了教師的智慧。
    1、聽錄音,感知伴唱的音樂部分。
    師:天空中的星星被我們吵醒了,朝著我們眨眼睛呢!我們來聽聽,他們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樂,教師在相應(yīng)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勢,幫助幼兒感知)
    評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個執(zhí)教老師認為很難處理的部分,但這位老師用星星眨眼睛的辦法處理,首尾呼應(yīng),與整個教學設(shè)計融會貫通,真的是獨具匠心。
    2、請幼兒找星星,貼在相應(yīng)的地方:
    評析:由于幼兒第一次聽,有兩處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急于糾正,而是又唱一次,讓幼兒對應(yīng)感知后,再糾正,體現(xiàn)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3、集體練習一次:我來做月亮婆婆,你們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練習幾次(教師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聲音的均衡確定角色練習的方式)
    評析:這樣教師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僅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更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師: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對,小朋友睡著了,做了個甜美的夢。誰睡得香,誰睡得甜,月亮婆婆就來親親他的小臉蛋。(循環(huán)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輕輕撫摩每位幼兒,讓喧鬧活躍的課堂逐漸安靜,呈現(xiàn)了一幅教師輕撫每位幼兒的怡人感人畫面。)
    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及反思篇四
    1、 讓幼兒了解民間結(jié)婚貼紅雙喜的婚慶風俗。
    2、初步掌握看圖剪雙喜的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剪紙藝術(shù)的喜愛之情。
    各種雙喜的剪紙范例、剪刀、紅色方形紙。
    一、欣賞雙喜(一)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字?你見過他嗎?在什么地方見過的?
    教師出示不同的雙喜,提問:你在什么時候見過這些不同的喜字?
    這么多的喜字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這些喜字是什么顏色的?看到這么多的喜字,你的心里覺得怎么樣?
    為什么人們在結(jié)婚的時候到處要貼喜字呢?(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jié):人們結(jié)婚的時候貼上喜字表示祝福新娘和新郎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教師:這個雙喜還有一個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故事《王安石寫雙喜》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人叫王安石,在一次回家的途中,無意間回答了一個問題,那戶人家見他非常聰明,便把他的女兒嫁給王安石,并且就在當天結(jié)婚,這真是一件大喜事。就在他結(jié)婚的那一天,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說王安石考試中了狀元,做大官了,這又是一件大喜事。這兩件喜事在同一天發(fā)生了,王安石實在太開心了,于是拿起筆就在大門上接連寫了兩個大大的“喜”字,表達他現(xiàn)在高興的心情。于是,雙喜就在這個時候傳開了,以后人們在結(jié)婚的時候都貼上了許多的雙喜,表達美好的祝愿。
    二、剪雙喜
    教師出示剪“喜”字的圖示,了解折疊方法及陰影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教師示范剪雙喜:結(jié)婚的那一天桌子上有好多吃的東西,咱們一起來嘗一嘗。
    教師每剪一個口子說一句話:我從右邊開始吃,吃一口喜糖開開心心、吃兩口吃三口喜糖甜甜蜜蜜,到對面吃一口棗子,早生貴子,回過來吃一口雞蛋,五子登科,再吃一口百合,百年好合,最后到對面吃一口蓮子,連生貴子。
    三、幼兒操作,剪雙喜
    教師提出注意事項:找到開口的地方,不會的可用模型代替等。
    四、送“喜”字
    教師:咱們一起把“喜”字送給老鼠爸爸,還要說一句祝福的話。
    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及反思篇五
    孩提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純粹的時期,應(yīng)是培養(yǎng)幼兒認知能力的時期,而游戲是幼兒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接觸新鮮事物,感受周圍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下面是有幼兒園大班手工教學反思20xx,歡迎參閱。
    《燈籠》是一個幼兒們都喜歡的一種手工活動,孩子們馬上就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了,對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的情景記憶還非常的深刻!而掛燈籠是我國每個節(jié)氣的節(jié)日氣象習俗之一,有過好幾次經(jīng)驗的孩子們對燈籠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孩子們對于這一做燈籠的紙工活動表現(xiàn)出了非常大的興趣!
    剛開始,我用提問的方式,將孩子的記憶引入到兒童節(jié)并欣賞圖片幫助幼兒回憶!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對燈籠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這是個非常好的現(xiàn)象!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欣賞范例引導幼兒觀察燈籠的形狀,材料,然后教師進行示范。
    最后幼兒自己嘗試操作,然后進行同伴間的相互欣賞!通過這一活動,幼兒掌握了制作燈籠的方法,能對燈籠進行裝飾,鍛煉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差。
    2.幼兒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動方面缺乏鍛煉,對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強!
    二、缺乏自信
    原因:個別孩子在家也不用見剪刀,對于剪刀的運用都不怎么靈活,雖然在活動操作時,我會進行個別的一對一的輔導,但是仍有個別的孩子在屢試屢敗的情況下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對手工活動逐漸缺少了興趣和動力。
    1. 在選材的時候要注意簡易性,難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
    2.通過家園合作,在家讓家長輔導孩子進行簡單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確用剪刀,如何正確用膠棒等。在班級的區(qū)域活動中投放各種符合孩子現(xiàn)階段水平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勵孩子多操作。在課上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手工技巧知識傳授和嘗試。
    3.多關(guān)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以鼓勵為主的方式。
    通過這次的反思,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這一方面教學的許多不足,還需更多的努力和學習。
    “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边@頗有哲理的標語掛于美國華盛頓圖書館的墻上。它說明了無論做什么事光聽是不行的,過后不久就會忘記。光看也還是不行的,雖然比光聽的效果好,能記住一些,但能理解嗎?也不一定。如果親自嘗試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運用起來就得心應(yīng)手。
    一吊起胃口,讓幼兒主動去探究。
    課堂上,好多老師總是擔心幼兒聽不懂,上課總是自己在上面講啊講啊,結(jié)果幼兒不感興趣,教學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兒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幼兒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yǎng)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應(yīng)用知識。
    首先讓幼兒產(chǎn)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興趣,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自學?;顒右潦?,我并不急于讓幼兒動手制作,而是通過網(wǎng)絡(luò)讓幼兒欣賞世界各地的風車,欣賞老師制作的各種漂亮的風車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幾分鐘下來幼兒學習動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著這股熱乎勁,我開始把幼兒引上正題,要求幼兒先自學書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個別幼兒覺得無從下手,就對他們進行個別的輔導,把他們引上路。
    二鼓勵幼兒質(zhì)疑,解疑。
    問題是幼兒學習的起點。幼兒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專家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開放式的課堂,要確保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
    在玩風車的過程中,幼兒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很多問題:為什么小風車會轉(zhuǎn)而風箏不會轉(zhuǎn)?為什么有風的時候風車會轉(zhuǎn)得快?為什么自己的風車側(cè)面吹比正面吹要轉(zhuǎn)得快,而老師的卻相反?為什么老師的兩個風車轉(zhuǎn)的方向不一樣?……對這些問題教師必要重視,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老師特別應(yīng)該耐心聽取一些看似荒唐的問題,給他展示的機會,可能會從中發(fā)現(xiàn)幼兒創(chuàng)新的火花,使幼兒的學習收獲遠遠高于預(yù)期的效果。
    1、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當幼兒掌握一定的折紙活動規(guī)則時,他們很愿意對自己和同伴的活動做出評價,這時要善于抓住引導幼兒掌握良好的活動規(guī)則的好時機。于是我就設(shè)計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有什么問題,你不滿意,說來大家評一評?!睂τ變核岢龅膯栴},我總是讓幼兒展開討論,在思考、分析的過程中來提高規(guī)則意識。
    2、你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的嗎?幼兒在折紙活動中常常會遇到困難,我總是先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由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比較淺薄,我也讓幼兒在評價時提出自己的困難,并鼓勵幼兒共同商量,從多方面探討解決的辦法。
    3、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們還應(yīng)該做些什么?折紙活動評價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為下次活動出謀劃策。鼓勵幼兒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幼兒協(xié)作創(chuàng)新,為下次活動做出明確的導向,發(fā)揮折紙活動的魅力。
    總之,幼兒學習折紙要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制訂合理目標,提供折紙環(huán)境,選擇適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中,使它成為幼兒喜愛的活動。只有這樣,折紙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