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數(shù)學應用題怎樣講解

字號:

一、多看即多觀察。
    “解答應用題有助于學生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應用”,“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編排應用題時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最開始出現(xiàn)的是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應用題(圖畫),運用數(shù)數(shù)等已有知識直接獲取一些表層信息。如教學時,可向學生提問:圖上畫了什么?蘋果分為幾堆?左邊和右邊各有幾個?此外圖上還畫了什么?數(shù)錯,不看問題是一年級學生解應用題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視學生的觀察訓練,效果會好得多。這樣可讓學生初步感知應用題由三個部分組成,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多讀
    多讀即反復讀題,審題前必先通讀題中文字,理解在圖畫應用題中主要是通過觀察獲得表層信息,而對于圖文表格應用題及文字應用題則看不出所以然,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即使都認識,一年級孩子自制能力較差,注意力極容易無意識地分散,讓學生看獲取信息效果遠不如讀(文字)。對于理解這兩類應用題,多讀既可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學生對結構的印象和題意的理解。
    三、多說
    教師應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且要鼓勵學生多說,即使錯了也不要批評學生。其實,數(shù)學就是找規(guī)律、找關系、形成表達式,這整個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我們應讓學生大膽地去說,去猜測,去嘗試。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理解同一道題的意思,不要擔心什么無意識的思維浪費時間,往往這種思維能產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讓學生多說條件和問題,多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重復”某一題意,如僅“去掉”的意思,學生可以有“送去”、“拿掉”、“獎給” 、“吃掉” 、“藏起來” 、“遮住” 、“壞了”、“削好”等二十余個表達詞語。此時,你一定會感覺到你的思維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創(chuàng)造性。“三個臭皮匠”能“抵”幾個“諸葛亮”呀!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學生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題意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