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為您整理的知識與能力訓(xùn)練地理七上答案湘教版【四篇】,僅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xué)地理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B2.A3.B4.A5.D6.D7.B8.D9.A10.B11.B12.A13.D14.A15.A16.B17.A18.B課后鞏固
1.⑴1∶80000000(2)②①②①(3)小詳細(xì)2.A沙漠B時令河C長城D鐵路E水電站F山峰G湖泊H公路3.縮小圖上距離數(shù)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北南北東西北南西東地圖上的文字說明或數(shù)字標(biāo)注4.略單元測驗一、單項選擇題1.B2.B3.B4.B5.C6.C7.B8.C9.C10.A11.D12.A13.D14.B
15.A16.D17.C18.D19.D20.B
二、綜合題
19.(1)經(jīng)緯網(wǎng)指向標(biāo)(2)指向標(biāo)正北(3)西南-東北正東(4)南北(5)東南20.
文字式
圖上l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千米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800千米0
100km
①濱海地區(qū)
②我國東北地區(qū)(冬季)③河湖地區(qū)④山地地區(qū)⑤草原地區(qū)
040km
線段式
0
50km
數(shù)字式1:800000001:1000000021.(1)甲小詳細(xì)(2)西南正東島的連線為界分黃海和東海)。
⑶大致以長江(北)口為界(江蘇省啟東市啟東角到到韓國濟(jì)州
1.D2.B3.B4.B5.D6.B7.A8.D9.B10.A11.D12.B13.C14.C15.C16.A17.A18.C課后鞏固
1.觀察地球儀,比較經(jīng)線和緯線及經(jīng)度和緯度,填寫下表。
經(jīng)線緯線相互關(guān)系連接南、北兩極,且與緯線垂直相交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
自成圓圈形狀半圓(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形成一個圓圈)
長度等長不等長(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減小)指示方向南北東西起點線本初子午線(O篭u32463?線)赤道(0篭u32428?線)位置經(jīng)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長的緯線且距南、北極相等的緯線圈經(jīng)緯分度自本初子午線向東、西各180癨par經(jīng)緯度數(shù)自赤道向南、北各90癨par由赤道分別向自O(shè)篭u32463?線分別向東、西度數(shù)增大到南、北度數(shù)增大到90?赤道以南為南緯,180篭par書面表示0癨u32463?線以東為東經(jīng),記做‘“E”,記做“S”,以北為北緯,記做“N”以西為西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經(jīng),記做“W”半球劃分20篧-160篍的經(jīng)線圈把地球分為東、西半
球。2.(1)A.180篍,20篠B.100篍,40篘C.100篍,50篘D.135篧,70篘(2)A.西半球、南半球B.東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3.因為O癨u32463?線穿過英國及非洲大陸,為了避免把英國和非洲大陸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分在不同的半球上,造成生產(chǎn)和生活上的不便,選擇了穿過陸地面積較少的西經(jīng)20?東經(jīng)160篭u30340?經(jīng)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C2.B3.C4.D5.A6.C7.A8.A9.D10.B11.D12.B13.C14.B15.D16.C17.B18.B19.A20.A21.B22.D23.C24.B25.A26.B27.C28.C
課后鞏固
一、填空題
1.太平洋大西洋紀(jì)錄2.島嶼亞洲大洋洲3.太平洋北冰洋4.巴拿馬蘇伊士5.太平印度北冰6.太平大西7.亞歐北美8.歐非北美南美南極二、綜合題10.(1)
大西洋非洲
北冰洋歐洲
亞洲太平洋北美洲
9.南美洲非洲南極洲亞洲
大西洋非洲
南美洲
印度洋南極洲
太平洋大洋洲
(2)北美歐南極(3)北冰亞歐北美
11.⑴太平大西印度⑸
②
蘇伊士運(yùn)河
A北回歸線
巴拿馬運(yùn)河
C
⑵大洋歐洲北美⑶亞馬孫剛果⑷青藏格陵蘭島
白令海峽
⑥
③
B
赤道
⑤
④
①
12.(1)南極洲非洲大洋洲(2非大洋南極
21.√
三、判斷題(請在正確的題目后畫“√”,在錯誤的題目后畫“╳”)13.╳14.╳15.╳16.√17.╳18.╳19.√20.√第三節(jié)世界的地形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C2.A3.C4.C.5.C
6.B7.B
8.D
9.B
10.D11.D12.C13.A
14.A15.A16.C17.A18.A19.D20.A21.A22.B23.A24.C25.C26.A27.C28.D29.A30.C31.C32.A33.B34.A35.C36.B37.B課后鞏固
1.C2.A3.B4.A5.D6.D7.A8.(1)③(2)正西400350
第四節(jié)海陸變遷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B2.B3.B4.B5.C6.B7.A8.B9.A10.B11.A12.C13.A14.D15.C16.D17.A18.B19.A20.B課后鞏固
1.AA左2.(1)2(2)6500(3)現(xiàn)代(4)連接(5)泛(6)擴(kuò)大縮小3.(1)阿爾卑斯喜馬拉雅(2)紅地中(3)碰撞張裂(4)擴(kuò)大大洋
4.(1)太平洋馬六甲蘇伊士(2)歐13.3篭ul0E,42.4篘東處于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yùn)動活躍
(3)地球自轉(zhuǎn)形成的兩地地方時的差異。(4)B5.⑴巖石圈六大交界碰撞⑵地震火山太平洋亞歐印度尼西亞⑶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⑷①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使地層隆起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這種運(yùn)動現(xiàn)在仍在繼續(xù),所以珠穆朗瑪峰仍在升高。
②我國臺灣省及附近地區(qū)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活動頻繁,所以多地震。單元測驗
一、單項選擇題
1.C2.C3.C4.D5.D6.D7.B8.D9.B10.B11.B12.C13.D14.B15.B16.B17.D18.C19.B20.A21.B22.C23.B24.D25.B26.C27.C28.B29.D30.D31.A32.A33.C34.B35.B36.B37.B38.A39.B40.C二、綜合題(共40分)41.經(jīng)度度數(shù)起點線度數(shù)劃分符號半球劃分緯度本初子午線赤道,0癨u32428?線自0篭u32463?線向東、西分別分東、西經(jīng)自0篭u32428?線向北、南分別分北、南緯90篭par180篭par代表東經(jīng)-E,西經(jīng)-W北緯-W,南緯-S以20篧→160篍為東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以160篍→20篧為西半球42.(1)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歐洲④亞洲⑤非洲⑥大洋洲⑦太平洋⑧印度洋亞洲非洲
(2)烏拉爾烏拉爾高加索伊斯坦布爾43.(1)山頂鞍部山脊山谷陡崖(2)甲從甲到山頂?shù)穆飞系雀呔€較密集(3)80090044.圖2-3為經(jīng)緯網(wǎng)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170篍,10篠170篧,20篠(2)西(3)南(4)東南45.讀“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帶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
(1)環(huán)太平洋太平洋美洲(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亞歐印度洋(3)太平洋(4)印度洋亞歐不是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節(jié)世界的人口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C2.B3.B4.D5.A6.B7.D8.B9.D10.B11.B12.D13.D課后鞏固
1.(1)①歐西②亞南③亞東④東
(2)沿海中低緯平原和盆地自然條件是否適宜人類居住(3)濕熱干燥空氣稀薄寒冷(4)北半球2.(1)1003213世界人口快速持續(xù)增長
(2)生活、醫(yī)療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長率提高。
(3)不能。由于世界各地的文化、經(jīng)濟(jì)、民族之間的風(fēng)俗習(xí)慣差異很大,用遷移人口的辦法會帶來很多矛盾;不同地區(qū)的自然資源能夠供養(yǎng)的人口也不同,只求人口平均分布,會給一些地方帶來巨大的環(huán)境壓力。
3.(1)死亡出生(2)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急劇增加,會帶
來就業(yè)困難、住房緊張、環(huán)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4)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會帶來人口老齡化、缺少勞動力、社會負(fù)擔(dān)過重等一系列問題。4.C5.B第二節(jié)世界的人種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A2.B3.A4.A5.C課后鞏固
1.(1)白黃黑
(2)歐大洋北美亞非皮膚呈白色或淺棕色,眼色和發(fā)色都比較淺,頭發(fā)呈波浪狀,鼻梁細(xì)高,嘴唇較薄,體毛較多,身材比較高大。(3)亞白黑色(4)非美大洋皮膚和眼睛呈黑棕色,頭發(fā)卷曲,鼻形扁平,嘴唇較厚,下巴較低,體毛很少,四肢較長。(5)黃黃
6.C
7.A8.C9.A10.A
第三節(jié)世界的語言與宗教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B2.B3.C4.D5.C6.C課后鞏固
1.讀圖3-3-2,完成下列問題。
7.D8.B
9.C
10.B
(1)①②(2)黃種人漢語白種人伊斯蘭教(3)B熱帶沙漠炎熱干燥白種人基督教2.下圖中的三座建筑是幾種宗教的標(biāo)志性建筑物,完成下列要求。(1)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2)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第四節(jié)世界的聚落課堂練習(xí)-單項選擇題
1.C2.C3.B4.B5.D6.C7.A8.C9.C10.B課后檢測1.B2.(1)鄉(xiāng)村(2)河流(3)BC處于兩河交匯之處。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交通方便。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