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二. 獨(dú)立譯《吾腰千錢》一文。
三. 為下列字注音。
曛 渭 浥 客舍
四. 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
A. 本文的兩首詩是古代送別詩的名篇,其中的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為后人廣為傳唱。
B. 《別董大》共有兩首,這是其一。董大即董庭蘭,是唐代的音樂家。
C. 《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景,先從渭城的風(fēng)物談起,淡筆素描,點(diǎn)明送行的地點(diǎn)、季節(jié),描繪了一幅凄涼又雄渾的景象,景中寓情。
D.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個更字,把詩人頻頻舉杯殷勤相讓的情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意味深長。
五. 填空。
(1)《別董大》,作者 ,是 代詩人,是盛唐 詩派的代表作家,與 齊名,并稱“高岑”。
(2)《送元二使安西》,作者 ,是 代詩人, 家。他是 詩派的作表作家,與孟浩然并稱“ ”。
六. 閱讀分析
水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jì),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為后?”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痹唬骸昂尾蝗ブ俊辈粦?yīng),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jì)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為貸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1. 解釋加點(diǎn)的字。
水暴甚 絕湘水 是以后 有頃益怠
2. 翻譯句子。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為貸為?
3. 讀過本文你獲得什么啟示?
七. 閱讀理解
黔之驢
柳宗元
(1)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嬋淮笪镆?,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2)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jì)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文: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載了一頭驢進(jìn)了黔地。送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dāng)做了神奇的東西。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紤]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jǐn)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lǐng)。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shí)遠(yuǎn)遠(yuǎn)地逃跑;認(rèn)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似的;漸漸地習(xí)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1. 寫出出自這個故事的兩個成語。
2. 老虎初見驢子時(shí),印象如何?
3. 找出三個形象勾畫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態(tài)的詞。
4. “虎因喜”,你能說說老虎為什么高興嗎?
5. 本文通過一頭驢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6. 讀完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是否覺得黔驢可悲呢?然而它又可悲在什么地方呢?
【試題答案】
一. 略。
二. 略。
三. xūn wèi yì shè
四. C
五. 略。
六. 略。
七. 1. 龐然大物、黔驢技窮。
2. 見其“龐然大物”,“以為神”。
3. 蔽、窺、稍。
4. 老虎經(jīng)過大膽、謹(jǐn)慎的試探,終于摸清了驢的虛實(shí),知道驢的伎倆不過如此,自然非常高興。
5. 貌似強(qiáng)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勝它。
6. 形體龐大好像很有風(fēng)度和德性,聲音洪亮好像很有本事和能耐,實(shí)際上是徒有其表,名不副實(shí),這是第一可悲之處;既不知自己無能,更不知敵手強(qiáng)大,輕舉妄動,終于落了個被“斷喉”“盡肉”的下場,這是第二可悲之處。
二. 獨(dú)立譯《吾腰千錢》一文。
三. 為下列字注音。
曛 渭 浥 客舍
四. 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
A. 本文的兩首詩是古代送別詩的名篇,其中的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為后人廣為傳唱。
B. 《別董大》共有兩首,這是其一。董大即董庭蘭,是唐代的音樂家。
C. 《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景,先從渭城的風(fēng)物談起,淡筆素描,點(diǎn)明送行的地點(diǎn)、季節(jié),描繪了一幅凄涼又雄渾的景象,景中寓情。
D.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個更字,把詩人頻頻舉杯殷勤相讓的情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意味深長。
五. 填空。
(1)《別董大》,作者 ,是 代詩人,是盛唐 詩派的代表作家,與 齊名,并稱“高岑”。
(2)《送元二使安西》,作者 ,是 代詩人, 家。他是 詩派的作表作家,與孟浩然并稱“ ”。
六. 閱讀分析
水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jì),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為后?”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痹唬骸昂尾蝗ブ俊辈粦?yīng),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jì)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為貸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1. 解釋加點(diǎn)的字。
水暴甚 絕湘水 是以后 有頃益怠
2. 翻譯句子。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為貸為?
3. 讀過本文你獲得什么啟示?
七. 閱讀理解
黔之驢
柳宗元
(1)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嬋淮笪镆?,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2)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jì)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文: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載了一頭驢進(jìn)了黔地。送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dāng)做了神奇的東西。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紤]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jǐn)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lǐng)。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shí)遠(yuǎn)遠(yuǎn)地逃跑;認(rèn)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似的;漸漸地習(xí)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1. 寫出出自這個故事的兩個成語。
2. 老虎初見驢子時(shí),印象如何?
3. 找出三個形象勾畫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態(tài)的詞。
4. “虎因喜”,你能說說老虎為什么高興嗎?
5. 本文通過一頭驢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6. 讀完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是否覺得黔驢可悲呢?然而它又可悲在什么地方呢?
【試題答案】
一. 略。
二. 略。
三. xūn wèi yì shè
四. C
五. 略。
六. 略。
七. 1. 龐然大物、黔驢技窮。
2. 見其“龐然大物”,“以為神”。
3. 蔽、窺、稍。
4. 老虎經(jīng)過大膽、謹(jǐn)慎的試探,終于摸清了驢的虛實(shí),知道驢的伎倆不過如此,自然非常高興。
5. 貌似強(qiáng)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勝它。
6. 形體龐大好像很有風(fēng)度和德性,聲音洪亮好像很有本事和能耐,實(shí)際上是徒有其表,名不副實(shí),這是第一可悲之處;既不知自己無能,更不知敵手強(qiáng)大,輕舉妄動,終于落了個被“斷喉”“盡肉”的下場,這是第二可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