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綜合暑假作業(yè)本九年級答案

字號:

第一首《飲酒》
    1.1至4句為第一層,講作者因為能夠超脫現(xiàn)實紛擾,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覺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靜了。5至10句為第二層,說明欣賞美麗的自然景物,能獲得無限的意趣。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諦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2.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親近?!靶倪h地自偏”,隱居重在精神上的寧靜、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遠。
    4.如果把“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么?“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見”表現(xiàn)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5.陶淵明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的人格,渴望自由,總的特點是“淡泊”,“獨善其身”。這在當時來說,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反叛,因此有其積極意義。但是,要改選社會,消除污*,不能單靠“歸隱”與“獨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 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的退隱思想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第二首《行路難》
    1、略
    2、停杯、投箸、拔劍、四顧——茫然、憂郁悲憤
    3、不是寫實。用冰塞黃河、雪滿太行象征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征前途渺茫
    4、借呂尚垂釣碧溪、伊尹夢舟日邊這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希望能跟傳說中的呂尚、伊尹一樣,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得以大展才智,成就功名的心理
    5、總有一天,我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徑直揚起高大的風帆,橫渡滄海。表達了詩人的積極、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向往和追求
    6、詩人正是借這首詩歌來表現(xiàn)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積極追求,樂觀自信,頑強地堅持理想的高尚風格。
    7、這首詩歌里詩人運用了像“黃河”“太行山”“滄?!边@些壯美的意象,通過豐富的想象,象征出人生道路的艱難也表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用了極夸張的筆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場珍貴的勝宴卻筆鋒一轉道出自己“不能食”更突顯其內心苦悶的程度,又巧用典故來表明自己的信念又豐富了詩歌的內容。短短的幾句詩卻似乎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面以及穿越千年依然在向我們自信微笑的詩人形象,加上詩歌跳動的韻律和節(jié)奏,全詩情感一波三折,跌蕩起伏,無不體現(xiàn)出古典詩歌所具備的意境美、形象美、韻律美及情感美。 第三首《游山西村》 1、略
    2
    2、詩人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中,留戀村民的好客、熱情、淳樸,對此次郊游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鄙轿鞔迳江h(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
    4、寫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涵著希望。 在遇到挫折,身處逆境時,要充滿信心,振作起來,就能擺脫困境,迎來光明和希望。 三、達標檢測:
    1、停 投 拔 顧;內心的苦悶、抑郁
    2、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權貴堵塞
    3、詩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終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對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經(jīng)過前面感情的反復回旋之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xiàn)的一天 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參考答案:
    一、基礎性知識
    1 略 2B 3C 4 略5(1)潔白 不被風塵所染的高尚純潔 ( 2 )崔扶把"人面桃花"放在前,是用桃花襯托姑娘的美麗.這里把"桃花"放在前,是突出桃花的紅艷,反襯梨花的潔白.
    二、閱讀(1)不是因果關系,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歧視中國人的行為表現(xiàn)出憤激的感情。
    (2)第二年添教霉菌學 到 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 第①句 嗚呼,無法可想。
    (3)A.在課中的日本學生 B.閑看槍斃犯人的人
    (4)“那”是指示代詞,指的是日本仙臺講堂里看影片時。 “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指的是棄醫(yī)學文。
    (5)A
    (6)副詞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未曾,和“不”連用,表示看槍斃犯人的人無一 例外地喝采,表現(xiàn)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狀況的悲哀。
    (7)這些中國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覺悟,作者感到萬分痛苦而又無可奈何, 所以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8)指的是在仙臺醫(yī)學院講堂里看電影,電影中日本人槍斃中國人,周圍還有 許多中國人圍觀。
    (9)我便覺得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茁壯, 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 以我們的第一
    自強不息 永爭一流 超越自我 共同發(fā)展
    3
    要著是改變人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 然是文藝了,所以棄醫(yī)學文。 (10)敘述 議論
    《醉翁亭記》復習試題練習(六)參考答案:
    一、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1—4題
    1.(4分)要求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
    ①臨: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樂趣)。
    ③樂:以„„為樂(把„„當作快樂的事;感到快樂)。 ④誠:確實(果真;實在)。 2. D (2分)
    3.(4分)要求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
    ①句: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訪了這戶人家,靜靜地坐了很久。 4.讀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若畫面或語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與評分:聯(lián)系文段內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達不好,
    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歷山水表達自己對山水的喜愛;乙段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
    二、文言文閱讀 5.(1)情趣 (2)開花,這里指滋長的意思。 (3)長 (4)把 (4分。解釋對一個詞語得1分。) 6.(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chǎn)
    豐饒可以養(yǎng)家。(4分。每句2分,第二句的翻譯意思對即可。)
    7.春季:生機勃勃或姹紫嫣紅 秋季:秋高氣爽或秋水怡人 (2分。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
    8.A 江湖 B 山林 (2分)
    9.甲乙兩文都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3分。意近即可。)
    語文預習或復習(七)《出師表》
    答案 (一)1. 先帝
    2.Zhòu; 親自 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
    3.恢復漢室一統(tǒng)霸業(yè)(或:“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 興復漢室”“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等) 4.“天下計”╱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有關典故如: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等 有關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關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世
    自強不息 永爭一流 超越自我 共同發(fā)展
    4
    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等
    有關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二) 6.(1)通“以”(2)而且(并且)(3)挾持(控制)(4)物資(4分,每處1分)
    7.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竹籃、竹筒)盛著食物、用壺裝著水(酒水)來迎接將軍你呢?(2分,如關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8.(1)奪取荊、益二州,作為“霸業(yè)”的根基(2)外結孫權,內修政理,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和睦相處(3)聯(lián)吳抗曹,并從荊、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題1分,答題順序可顛倒,意同即可) 9.(1)①曹操“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②孫權“賢能為之用”⑧劉備“總攬英雄”(1分,可選其中一例回答)(2)當今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
    (三)10.(1)拜訪 (2)到……去,這里有“去拜訪”之意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1.(1)因為 (2)總共
    12.(1)我原來是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種,只希望在*的年代中茍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當時一般人沒有誰同意他這種比附 13、(1)三顧茅廬、臨危受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如正面寫諸葛亮隱居時的不平抱負,側面寫徐庶的推薦
    語文預習(或復習)(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答案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1)秋深(2)幾層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著拐杖(5)一會兒(6)將近 3.(1)被(2)做(3)刻(4)因為(5)為了(6)當,在 4.略,參看課后練習 5.略。
    6.略,參看課文。
    7.(1)①秋風破屋圖②群童抱茅圖③屋漏無干圖④遙想廣廈圖
    (2)經(jīng)過“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生活的杜甫來到成都,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幾間茅屋,艱難度日。茅屋難以抵擋狂風大雨的襲擊,茅草被風吹走,終日屋漏,難以入睡;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坦露了詩人以天下蒼生為念、寧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懷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
    (3)詩中不少樸素的語言,至今依然活躍在人們的口頭上,如:“風怒號”“唇焦口燥”“公然”“嘆息”“冷似鐵”“少睡眠”等,明白如話。從句式上看,這首詩的前三段敘事如實描寫,以七言為主;后一段轉而言志抒情,為適合感情表達的需要,句式也變成了雜言。 8.(1)以群童的頑劣、無所顧忌來表現(xiàn)詩人的年老無力;群童是無知的,當時的社會背景
    自強不息 永爭一流 超越自我 共同發(fā)展
    5
    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就作者來說是無可奈何的。(意思對,有見解即可)
    (2)安史之亂;從755年開始到763年結束,是當時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史思明先后發(fā)動的反叛朝廷的叛亂,給廣大的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是唐由盛轉衰的標志。(大致情況說清即可)
    (3)兩句詩展現(xiàn)了詩人愛及天下的博大襟懷。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也觸動了作者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秋風、秋雨的威力,貧困、流離失所的生活,都沒能擊垮作者。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詩人從個人“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一躍聯(lián)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落的窮苦百姓,從沉思中振作起來,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 9.略。
    1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11.(1)年老體弱——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2)生活貧困——布衾多年冷似鐵。(床頭屋漏無干處)(3)憂心國事——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4)關心天下“寒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12.略。
    預習或復習(九)《愚公移山》練習參考答案
    1.rèn běn hè jì kuì chèn chéng shuāng
    2.寓言 《列子》 反映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3.將近 ;況且 ; 同“無” 沒有 ; 贊同 ; 同“慧”智慧 ; 同“返”往返 4. (1)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2)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河曲智叟亡以應 5.愚公堅持不懈移山的決心
    6.大智若愚、目光遠大等 鼠目寸光 目光短淺等 7.如;鄭人買履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等等
    二
    1.⑴通,變通 ⑵窮盡 ⑶愁 ⑷通“無” 評分標準:每處1分,第⑷題直接寫“無”,也不扣分,共4分。 2.你太不聰明了! 評分標準:整體意思答對,關鍵詞“惠”、“甚”翻譯正確,得3分;“惠”、“甚”翻譯錯誤,每詞扣0.5分。共3分。 3. D 評分標準:共3分。
    4.不愚。因為從這個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fā)展的目光,盡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xiàn)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后代子孫堅持奮斗,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評分標準:表明態(tài)度,得1分;不怕艱難、堅持不懈,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