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2017七年級下冊練習冊答案人教版

字號:

自主學習
    二、1、(1)當?shù)?,當?BR>    (2)“邪”通“耶”,語氣詞
    (3)粗略地閱讀
    (4)到了……的時候
    (5)軍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6)認清事物
    2、(1)博士:古義,專指負責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一種學位名。
    (2)但:古義,范圍副詞,只;今義,轉折連詞,但是。
    (3)往事:古義,指歷史;今義,過去的事。
    (4)孤:古義,古時王侯的自稱;今義,孤單。
    3、(1)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
    (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3)你現(xiàn)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4)長兄為什么認清事物這么晚??!
    三、1、先是一語道破,指出“學”的必要性;
    然后現(xiàn)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
    2、示例:一個人即使基礎再差,只要端正態(tài)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課文研讀
    四、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3、因為情況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通過魯肅的所見所語來寫。
    5、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與之深交。
    五、1、文章主要敘述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昌蒙論議后贊嘆“非復吳下阿蒙”兩件事。
    2、“邪”表示反問語氣,翻譯為“嗎”。聯(lián)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
    4、二人的對話,既從側面烘托出孫權勸學的顯著成效,也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課外延伸
    六、1、(1)晚、遲
    (2)為什么
    (3)與……比哪一個
    (4)好
    2、少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光芒;
    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
    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
    3、《孫權勸學》和《炳燭而學》都是勸學的名篇。前者以自身體會規(guī)勸,后者用形象的比喻委婉規(guī)勸,都富有積極意義。
    4、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附譯文:晉平公向師曠詢問道:“我年紀七十了,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睅煏缯f:“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晉平公說:“說得好??!”
    七、思路點撥:回憶小學時學過的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或上網查找有關名人讀書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