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幾天開始,鄭州也有了ofo共享單車,不過在大爺大媽的面前,共享單車著實有點尷尬。網(wǎng)友@張木頭1108爆料稱,ofo小黃車在鄭州已經(jīng)變了味,鄭州滿大街的大爺大媽圈塊地都說是自己的地點,看管自行車都要收費,不管你是什么共享單車還是私人自行車。每次去推小黃車的時候,都要先拿一塊錢給他們,不然不讓用。(2月14日映象網(wǎng))
一直以來,很多事情,一旦碰到了被稱作“大爺大媽”的一群人,就會變得很難辦。比如,噪音擾民問題,如果噪音是建筑工地產(chǎn)生的,或者是某個年輕的鄰居產(chǎn)生的,一投訴,環(huán)保部門或警察一出現(xiàn),問題通常很快就能解決,甚至,感覺被噪音騷擾了的人自己出面交涉,很多時候也能解決,但是,如果制造噪音的是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不僅深受其害的人出面交涉無望,連警察出面也不一定能解決。
而且,問題也不限于噪音擾民,其他的諸如公交車上讓座之爭、鍛煉場地之爭、停車位之爭等等問題上,一旦出現(xiàn)大爺大媽們的身影,尤其是當矛盾的另一方是年輕人時,即便是年輕人一方占理,也很難把問題跟大爺大媽們掰扯清楚;即使有社區(qū)居委會、警察等第三方出現(xiàn),最后也會搞成一筆糊涂賬,通常也會是年輕人吃虧,大爺大媽們得勝。個中原因其實不復雜,就是個“怕”字,大家都怕這些大爺大媽,而“怕”的背后,則是一種“惹不起”的心態(tài)。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這里講的“大爺大媽”,不是指所有的“大爺大媽”,而是指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偏負面的新聞中、很難跟他們講道理的狹義的“大爺大媽”。他們總是一幅“我有理”的姿態(tài),噪音擾民有理,剮了別人的車不賠有理,占了別人的車位有理,把不讓座的小朋友打哭了有理,當然,還有把共享單車納入自己管轄之下收費有理。
在我們這個有著悠久的尊老敬老傳統(tǒng)的社會里,人們在看待或處理很多事情時,總是喜歡給對方加上個年齡的標簽,比如“孩子”“小伙兒”“姑娘”“大爺大媽”“老漢”等等。如果一些標簽給了人們一些“長者”的感覺,自覺不自覺地就升起一絲敬畏之心。但問題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長者都值得尊敬,也不是所有長者的所作所為都合理合法,為老不尊者其實大有人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這一原則之下,所有犯罪者、違法者,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按照其犯罪或違法的事實受到相應的懲罰。按照同樣的邏輯,在一些雖無涉法律,但卻有違社會公德或給他人帶來困擾的事情上,無論年齡大小所有的人也都應該受到道義上的譴責。
如果把持著共享單車向人收費的是個年輕人,恐怕早就像《水滸傳》里開封等頭那位被楊志殺掉的牛二一樣被指為流氓無賴,遭到公安機關(guān)調(diào)查處理了,但一旦把持收費者是“大爺大媽”,人們似乎除了不滿之處也沒什么辦法,公安機關(guān)或市場管理部門也無人出面進行管理。
這些不守規(guī)矩的“大爺大媽”,不僅敗壞了年長者的形象,也敗壞了城市的形成,更阻礙著新生事物的成長,說得再嚴重一點,他們還是“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實施的一大阻礙性力量。是時候跟這些“大爺大媽”們講講道理講講規(guī)矩了,而那些不講道理不講規(guī)矩的“大爺大媽”也應該被一視同仁地懲罰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