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知識點【五篇】

字號:

#初中一年級# #七年級上冊知識點【五篇】#:初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為日后進一步進行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知識點【五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知識點
    一、三角形的有關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線上;②三條線段;③首尾順次相接;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條重要線段:角平分線、中線、高
    (1)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2)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說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都是線段;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都在三角形內部且都交于一點;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內部(銳角三角形)、外部(鈍角三角形),也可能在邊上(直角三角形),它們(或延長線)相交于一點。
    二、三角形的邊和角
    三邊關系: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由三邊關系可以推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三、三角形內、外角的關系
    1.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三角形的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為360°。
    四、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稱為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說明: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況。
    2.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兩個銳角互余。
    七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
    一、詞匯積累(加點的要注音)
     
    癡想 隱秘 凝成 喧騰 一瞬間 啜泣 納罕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騷擾 小憩
     
    糟蹋 庸碌 擎天撼地 迸濺 佇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瓊漿 蜂圍蝶陣 盤虬臥龍
     
    綴連 倔強 洗濯 玷污 詛咒 冉冉 雛形 繁弦急管 玲瓏剔透 具體而微 慧心
     
    嬉戲 閑適 稟告 厄運 心曠神怡 險象迭生 執(zhí)著 鞭策 奢望 蹂躪 猝然長逝
     
    醞釀 黃暈 抖擻 鑲 水藻 貯蓄 澄清 逝川 湛藍 唱和 玄奧 犬吠 凝神
     
    津津樂道 丁丁 棲息 歸泊 寥闊 枯涸 清洌 夢寐 竦峙 澹澹 骸骨 蔥蘢
     
    峰巒 預兆 一霎間 狩獵 喑啞 靜謐 窸窣 開膛破肚 海域 一葉孤舟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一切烏有 丫杈 憔悴 肅殺 訣別 蕩漾 嫌惡 什物 驚惶
     
    瑟縮 傲然 虐殺 寬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詣 攥 逮 怦怦 寒顫 嫩芽 霎時 水波粼粼
     
    羅摩衍那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至愛 炫耀 稱職 妥當 頭銜 爵士 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縹緲 籠罩 疏星 女媧 澄澈 莽莽榛榛 嬉戲 哞哞 潺潺 孿生 癢酥 踉踉蹌蹌
    二、課文理解
     
    1、《在山的那邊》選自《長江文藝》,作者王家新,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人運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本文記敘的是"我"童年時"脫險"的經歷。文章卻蘊含著一個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后的勝利。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劉俠)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三個事例引出了對"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從不同的側面引發(fā)出了三點思考:即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要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了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一樹盛開的紫藤蘿的駐足觀賞,使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詩人流沙河的一首現(xiàn)代哲理詩。這首詩從理想的歷史意義、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三個方面告訴人們: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樹立了理想,并為之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7、《短文兩篇》中的《行道樹》是由臺灣女作家張曉風所作。這篇文章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了奉獻者的襟懷,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真好》,由臺灣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達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當然,作者所說的第,都是有益身心的第。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國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訴人們: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通過王子的經歷又告訴人們: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蘭科學家瑪麗·居里(即居里夫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闡述了一個位科學工作者應當具備三個方面的品質。其一,科學工作的宗旨是探討真理,而不是"謀求物質上的利益。"其二,科學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寧靜,需要時間。其三,科學研究需要獻身精神。其中獻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質的根本。
     
    10、《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之一。課文所選的十則,有的談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變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繪春和贊春的思路來結構全文。在繪春部分,依次描繪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后運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稘系亩臁芬晃?,開篇就以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濟南無風、無霧(響晴),無毒日(溫晴)的寶地特點,然后,從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不結冰的水三個方面寫了濟南的冬天。表達了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13、《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滿了浪漫色彩。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要到山中尋訪一位朋友,原來是古橋、古樹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過與這些朋友互拆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4、《秋天》這首詩,選自詩人、評論家何其芳的《預言》。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由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和少女思戀圖組成。
     
    15、古代詩歌五首分別出自漢樂府、唐詩(五律、七律)、宋詞和元曲。
     
    第一首《觀滄?!酚蓶|漢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所作,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通過描寫茫茫滄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宏偉的抱負、寬廣的胸襟,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自信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詩人王灣所作,作者通過對江南殘冬早春景象新鮮而又精致的描繪,表達出詩人無比熱愛江南水鄉(xiāng)和懷念家鄉(xiāng)及親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錢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詩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這首詩通過抓住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特征,選取典型景物描繪了錢塘湖的早春風光,抒發(fā)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第四首《西江月》由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所作。這首詞通過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的閑適心情。詞的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第五首《天凈沙·秋思》是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所作。天凈沙是曲牌名。這支"曲"通過九個具有明顯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寫景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通過相互映襯達到情景妙合無痕的效果,真切地表達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16、《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吟"是古典詩歌的和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本文先通過幾個疑問句啟發(fā)人們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17、《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在結構上,全文運用了總分總的關系。
     
    18、《綠色蟈蟈》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選自他的作品《昆蟲的故事》(《昆蟲記》),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xiàn)。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19、《月球上的足跡》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從"準備、登月、升空、返航"四個方面按時間順序作了記敘。這是一篇饒有興味的科普小品。全文寫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吸引人。
     
    20、《山市》選自《聊齋志異》(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市,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xiàn)象。本文再現(xiàn)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
     
    21、《風箏》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fā)表了代表作《阿Q正傳》。魯迅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墳》《三閑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風箏"為線索,圍繞"風箏"敘寫了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精神上的壓制,表現(xiàn)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對冷酷現(xiàn)實的極端憎惡。
     
    22、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為線索, 通過"查問木雕--贈送木雕--取回木雕"幾個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態(tài),并提出疑問:要木雕還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個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點。
     
    23、《散步》以時間順序敘寫散步的過程,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昭示中年人應肩負起承前啟后的責任,給人以深刻啟示。
     
    24、詩兩首?!督鹕ā芬?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fā)想象,展開三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都埓凡捎猛形锛那榈氖址?,表達了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文中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25、《世說新語》兩則?!对佈愤x自南朝宋時劉義慶組織人員編寫的《世說新語》,它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全書共8卷,分為德行、言語、文學、政事等36門。本文編入"言語"門。通過謝太傅一家雪后賞景的故事,對才女謝道韞給予了有力的贊賞。謝朗的詩形象地寫出了雪落的顏色和姿態(tài);而謝道韞的詩在追求形似的同時,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蛾愄鹋c友期》記陳記七歲時的故事,表現(xiàn)了他的聰慧,但主要是寫了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和"無禮"為全篇核心。
     
    26、《皇帝的新裝》是19世紀丹麥的童話大師安徒生初期創(chuàng)作的童話作品。本文通過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shù)墓适?,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詩兩首》?!短焐系慕质小啡〔挠谖覈糯嘘P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靜夜》在寫法和風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轉而進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和向往。這首詩立足"靜夜",描繪月光、松樹、疏星等景物,展開聯(lián)想,有一位鮫人在天河岸邊對著月夜無聲地流下了珍珠淚。寄托詩人的失望情緒,隱含對祖國、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媧造人》以時間為序,記敘了女媧造人的全過程,表現(xiàn)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文中處處充滿了人類誕生的喜悅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文章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啟示我們都應該來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對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進行了諷刺,告訴我們要重視事物的本質,不能愛慕虛榮;另一則《蚊子和獅子》則提醒我們,取得成績后不要驕傲自滿,得意忘形?!吨亲右舌彙诽嵝盐覀儾荒芨鶕?jù)親疏遠近去判斷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見?!度淌яR》告訴我們,禍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七年級上冊英語知識點
    一、48個國際音標及26個英文字母的正確書寫
     
    要熟練掌握元音和輔音,5個元音字母(a, e, i, o, u),字母的正確占格及單詞間距。
     
    二、be動詞的用法
     
    be動詞有三種變形,分別是:am, is, are。記憶口訣:
     
    "我"用am, "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單數(shù)全都用is,復數(shù)全部都用are。
     
    三、人稱及人稱代詞的不同形式(主格和賓格)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I, we),第二人稱(you, you),第三人稱(he, she, it, Maria)。
     
    2、人稱代詞的主格,即人稱代詞位于句子主語位置時的形態(tài):I, We, You, You, He, She, It, Maria。
     
    3、人稱代詞的賓格,即人稱代詞位于句子賓語位置時的形態(tài):me, us, you, you, him, her, it。
     
    4、形容詞性物主代詞:my, our, your, your, his, her, its, their。
     
    5、名詞性物主代詞:mine, ours, yours,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6、反身代詞:myself, ourselves, yourself, yourselves, himself, herself, itself, themselves。
     
    四、基數(shù)詞(表示數(shù)量多少的詞,大致相當于代數(shù)里的自然數(shù))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twenty-one, twenty-two, twenty-three,twenty-four, twenty-five, twenty-six, twenty-seven, twenty-eight, twenty-nine,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seventy, eighty, ninety, one hundred,one hundred and one。
     
    五、一般疑問句及特殊疑問句
     
    1、一般疑問句:能用Yes或No來回答的問句。一般疑問句句尾讀升調。
     
    2、特殊疑問句:不能用Yes或No來回答的問句。特殊疑問句句尾讀降調。
     
    六、可數(shù)名詞變復數(shù)
     
    可數(shù)名詞變復數(shù)時,有規(guī)則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兩種。
     
    1、規(guī)則變化:
     
    (1)一般情況直接在詞尾加"-s ",如:cake-cakes, bag-bags, day-days, face-faces, orange-oranges等;
     
    (2)以s, x, sh, ch結尾的詞,要在詞尾加"-es ",如:bus-buses, watch-watches, box-boxes等;
     
    (3)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詞,變y為i再加"-es ",如:baby-babies, country-countries, family-families等;
     
    (4)部分以f (e)結尾的詞,變f (e)為"ves ",如:knife-knives, half-halves等;
     
    (5)以o結尾的詞,加"-s "或"-es ",如:zoo-zoos, photo-photos, tomato-tomatoes, potato-potatoes等。記憶口訣:除了"英雄"hero外,凡是能吃的,加"-es ",不能吃的加"-s "。
     
    2、不規(guī)則變化:
     
    (1)改變單數(shù)名詞中的元音字母:man-men, woman-women, foot-feet, tooth-teeth等;
     
    (2)單、復同形:sheep-sheep,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等;
     
    (3)其他形式:mouse-mice, child-children等。
     
    七、簡單句的成分及主謂一致原則
     
    基本構成:主語+謂語+賓語,其中謂語由動詞來充當。
     
    主謂一致原則,就是句子的謂語要始終與主語保持數(shù)量上的一致性。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簡稱"三單")時,謂語動詞也要相應變成單數(shù)形式;當主語非"三單"時,謂語動詞就用原形。實意動詞變"三單"的規(guī)則如下:
     
    (1)一般動詞在詞尾加"-s ",如:like-likes, tell-tells, play-plays等;
     
    (2)以字母s, x,ch, sh結尾的動詞加"-es ",如:guess-guesses, teach-teaches, watch-watches等;
     
    (3)以o結尾的動詞一般加"-es ",如:do-does, go-goes等;
     
    (4)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動詞,先變y為i,再加"-而是",如:fly-flies, carry-carries等;
     
    (5)have的三單形式是has。
     
    八、冠詞的用法(名詞前面必須要有冠詞)
     
    冠詞分為定冠詞(the)和不定冠詞(a, an)兩種。
     
    1、定冠詞the表示"特指",可譯為"這個"、"那個"、"這些"、"那些"。
     
    2、不定冠詞a, an用來表明(可數(shù))名詞的數(shù)量是"一個"。an用于以元音開頭(注意不是以元音字母開頭)的單詞前,a則英語非元音開頭的單詞前。
     
    3、不定冠詞a, an與基數(shù)詞one的區(qū)別是:不定冠詞不是刻意強調"數(shù)量",而基數(shù)詞則強調"數(shù)量"。
     
    九、助動詞(do, does )的用法
     
    只有實意動詞作謂語時才涉及使用助動詞。以like為例:
     
    (1)當句子為肯定句時不涉及使用助動詞,只涉及"主謂一致"原則。
     
    eg : I like English a lot.
     
    Michael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
     
    (2)當句子為否定句時,要根據(jù)主語的人稱來決定使用相應的助動詞:當主語為"三單"時,要使用does;當主語為"非三單"時,用助動詞原形do。例如把下列句子變否定句:
     
    Kangkang likes math.----Kangkang doesn't like math.
     
    They like sports.------They don't like sports.
     
    (3)當句子變疑問句時,同樣要根據(jù)句子的主語來決定在句首使用Do或Does.例如下列句子變問句:
     
    Michael likes Chinese Food.----Does Michael like Chinese food?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Jane and Helen like music.----Do Jand and Helen like music?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十、名詞所有格
     
    1、Kangkang's books;Tom and Helen's desk; Ann's and Maria's bikes;
     
    2、用of表示"......的",但要從of后往of前翻譯:a book of mine(我的一本書)
     
    3、have與of的區(qū)別:
     
    have一般表示"主動擁有",往往用于有生命的人或動物;無生命的物體一般不能"主動擁有",表示所屬關系時要用of。例如:
     
    I have a new bike. She has two big eyes.
     
    a door of the house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么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xiàn)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xiàn)象,又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shù)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高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高,1月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低,1月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jù)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qū)(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jié)內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shù)。
     
    某區(qū)域的人口數(shù)(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qū)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qū):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
     
    人口稀疏地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廣的語言。
     
    漢語:主要分布地區(qū) : 中國 、東南亞等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區(qū) : 中國 、東南亞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shù)多的宗教。
     
    ○4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鄉(xiāng)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yè)、服務業(yè)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qū),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xiāng)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qū),當?shù)氐姆课菥哂袎?、窗小的特點
     
    五、發(fā)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qū)”。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qū)。
     
    5.國界主要依據(jù)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fā)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zhàn)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目前,世界上大的國際組織是聯(lián)合國,正式成立于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
     
    10.在國際上,習慣把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fā)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shù)分布在南半球。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3.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國迄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大的青銅器,也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稱為“甲骨文”。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fā)展來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牧野之戰(zhàn)擊敗商軍,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鎬,歷稱為西周。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西周實行分封制和等級制。
    5.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按呵镂灏浴保糊R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皯?zhàn)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齊桓公先稱霸,因為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還提出了“尊王攘夷”口號。
    6.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改革,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guī)定: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基礎。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釉唬骸诵?,必有吾師焉?!?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好學。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8.戰(zhàn)國時期,許多思想家發(fā)表各自的主張,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莊子和法家的韓非子。
    9.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聞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10.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xù)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朝的統(tǒng)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餅榱遂柟探y(tǒng)一,加強封建統(tǒng)治,秦朝創(chuàng)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度。嬴政規(guī)定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文字(小篆)、貨幣(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度量衡;修長城、御匈奴;修馳道,鑿靈渠;焚書坑儒。
    11.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領導秦末農民戰(zhàn)爭。陳勝、吳廣發(fā)動的中國歷第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沉著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
    秦漢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這是世界藝術的一顆明珠。
    12.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且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將西漢統(tǒng)治推向鼎盛。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學者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在地方興辦郡國學。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漢武帝大力加強監(jiān)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在地方,將全國分為13個監(jiān)察區(qū)域,稱為“十三州部”,每個州部派刺史一人,負責監(jiān)督地方官員。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13. 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因此有了“絲綢之路”的美稱。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統(tǒng)轄的開始。
    14.西漢前期,人們發(fā)明了紙。東漢時候,宦官蔡倫(龍亭候)改進了造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