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里的經(jīng)典句子

字號:

佛經(jīng)是對佛教經(jīng)典的一種簡略說法。通常指佛教全部經(jīng)典。漢文佛教經(jīng)典總稱為“大藏經(jīng)”,一般分大乘經(jīng)、小乘經(jīng)兩種。佛經(jīng)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jù)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經(jīng)文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赡軙`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jīng)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1.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4. 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5. 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
    6. 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7. 離心者,非是遠(yuǎn)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
    8.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9.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fèi)功而無益。
    10. 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11. 一心有滯,諸法不同。
    12. 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3. 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4. 諸法不相到,當(dāng)處解脫。
    15.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6. 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17.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18. 若不修內(nèi)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9.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0. 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1.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2.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23.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4.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xué)道省力工夫。
    25.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
    26. 自性發(fā)時,業(yè)識來空。
    27. 自見性者一切業(yè)障剎那滅卻。
    28. 現(xiàn)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dá)法也。
    29. 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30. 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31. 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32.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dāng)下息。
    33.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34. 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
    35. 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余殃。
    36. 認(rèn)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37. 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38.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yīng)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40. 但學(xué)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fù)。
    41. 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shí)義。
    42. 息念忘慮,佛自現(xiàn)前。
    43.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44. 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45. 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46. 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47.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48. 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49. 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50.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51. 綠水無憂,因風(fēng)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52. 向外馳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53.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54. 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55. 禪非語文可闡揚(yáng),祛除妄心能品嘗,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56.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57. 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58. 生計(jì)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59. 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60.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61.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62.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63. 問曰:“人為何而活?”
    64. 佛曰:“尋根?!?BR>    65. 問曰:“何謂之根?”
    66. 佛曰:“不可說?!?BR>    67.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68.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69.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70.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71.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72.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73.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74.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75.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shí),名物不實(shí),是以物無物也。
    76.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BR>    77.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78.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79.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80. 佛曰:為何不必?
    81.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82.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83. 佛曰: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84.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5.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86.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87.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88.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89.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90. 佛曰:“尋找自我。”
    91.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9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93.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心不除,塵不可出。
    94. 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
    95.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96. 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97.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98.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
    99.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00.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1.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02.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103.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104.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05.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106.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07.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108.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109.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110. 一念不生全體現(xiàn),六根才動被云遮。
    111. 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guān)不閉關(guān)。
    112. 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113.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114.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guān)。
    115. 末后一句,始到牢關(guān)。鎖斷要津,不通凡圣。
    116. 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117.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118.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119. 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120. 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121.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22.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