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滬教版

字號:

1. 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單獨存在;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其中被研究的對象都是受力物體。
    2. 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 力學(xué)必記的三句話:①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動←→靜、快←→慢、方向改變)③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不能說改變形變或物體形變發(fā)生改變)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 力(F):國際單位是牛(頓),符號是N;2個雞蛋在手上對手的力大約是1N。
    6. 力的表示法有2種: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用一個帶有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同光線一樣,這個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訣為:一定點二畫線、三定比例四截線、五在末端標(biāo)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寫尖邊。
    注:①力的示意圖比力的圖示少了畫標(biāo)度的過程。可以這樣記:示意圖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沒有圖示詳細;
    ②在同一個圖中,如果有幾個力的話要公用一個標(biāo)度和力的作用點。(作用點一定在受力物體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線段長度沒有半格的,也沒有一個格的,也就是說最少2個格,且是格的整數(shù)倍。
    8. 物體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復(fù)到原來的形狀叫彈性形變。
    產(chǎn)生條件或依據(jù):①物體間是否直接;②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和拉伸。
    9. 彈力的大?。篎=k x 其中F:彈力;k:勁度系數(shù),和物體本身有關(guān);x:形變量,即形變
    后的長度也原長的差。即彈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額彈性強弱和形變量的大小有關(guān)。形變量越大,彈力越大,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
    10. 彈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形變方向相反;常見的彈力有壓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彈簧測力計又叫彈簧秤,可測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為:①看(量程)②認(分度值和單位)③調(diào)(調(diào)零,然后拉幾下掛鉤,避免彈簧被外殼卡?。軠y(拉力方向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⑤讀(視線與刻度面板垂直)⑥記(+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