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語文課本說課稿

字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是作者少年時代生活戀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狀況,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滿。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的這一思想感情,從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從知識、能力二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知識方面:
    學習作者在描寫時以準確的詞語來表現(xiàn)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
    觀察能力: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百草園景物的方法及描寫的方法。
    寫作能力:指導習作《美麗的邢中校園》,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興趣是好的老師”,生活是好的素材。這篇課文,不像鏡子那樣,只是原封不動的把原物照下來,而是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讓學生學習習作《這里有我的歡樂》,而后與20年代作者的歡樂比較。在今昔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精練、雋永。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學習作者的語言的同時還要教學生如何觀察。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引導學生觀察,從生活中搜尋寫作的素材,把所學的方法用到實踐中來,讓學生學會“開車”》
    在本課中,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寫生活感受《這里有我的歡樂》,以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把握教學重點。一則學習作者的語言,二則傳授觀察方法,三則練習所學的新知,讓學生在練中學,在學中練,以便鞏固。
    教學程序
    (一)、本課教學的整堂安排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講練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第一環(huán)節(jié):講授新知,大約用30分鐘;第二環(huán)節(jié):練習鞏固,大約用15分鐘。
    (二)、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安排
    導入新課
    興趣是好的老師,本課我采用練習式導入法。課前,先讓學生準備一篇100字的小文章《這里有我的歡樂》。教師批閱以后,選出兩篇短文:一篇較好的,一篇較差的。一開始上課,先投影兩篇文字,評析其詞語的運用??隙ê玫模瑫r也要指出不足。同時指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景物的仔細觀察;準確的語言運用;練習寫作《美麗的邢中校園》。
    教授新知
    (1)、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前8段,并思考這部分內(nèi)容中主要記敘了哪三個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內(nèi)容。
    明確: 景物(美好)
    百草園 故事(神奇) 樂園
    捕鳥(有趣)
    (2)、重點研讀第二段,放錄音。
    學生思考:課文寫了百草園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們各抓住了靜物的動物的什么特點來寫?
    明確: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一組詞語就寫出了十五種景物。寫靜物,作者分別抓住了形態(tài)和色彩。寫動物,則分別抓住形態(tài)、聲音和動態(tài);另外抓住動作寫出四件趣事。
    (3)、學生齊讀第七段,以捕鳥為例,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特別是動詞)。
    掃開、露出、撒、系、牽、看、拉、罩
    小結: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觀察需要從事物的形、色、聲、態(tài)等幾個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細,然后才能把這些感覺具體的寫到文章里。
    概括起來說: 觀察:看仔細
    描寫:寫具體
    (三)、練習運用
    指導寫作:《美麗的邢中校園》
    A、寫作手法采用“移步換景”法。
    B、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美麗”。
    C、注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描寫抒情等表達手法的運用。
    這既是本課的結尾,又是本課的高潮。它使學生從課堂的理論學習,走到實踐觀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整堂教學緊緊教學目標展開,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學以致用”.
    《爸爸的花兒落了》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課文內(nèi)容是以成長為主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節(jié)選自她的小說《城南舊事》,小說講述了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說,要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領悟父愛對“我”成長的影響。領悟文中的“我”對父親的摯愛,以及失去父親之后的痛楚。
    2、教學目標:
    ①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用簡明語言概述文章內(nèi)容。
    ②研讀課文,說說文章具體寫了哪些事,理清寫作思路。
    ③找出經(jīng)歷家庭變故后,有關“我”表現(xiàn)的詞句,認識生活需要勇氣這一道理。
    ④闡述具體體現(xiàn)父愛的事件,解讀人間至愛親情。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3、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愛,領悟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4、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這句話的含義。
    5、課時:2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說學情
    本課所記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解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們正處青春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并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愿望。
    三、說教法
    1、復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復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反復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四人為一小組,交流自己對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四、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發(fā)現(xiàn)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jù)《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學習課文之前播放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送別》,引入課文。然后簡介《城南舊事》的故事內(nèi)容。播放歌曲,是為了引發(fā)學生興趣,渲染一種淡淡的離別氣氛,如歌中所唱“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2、學習新課
    (1)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腫脹、叮囑、恐懼、驪歌、花圃。
    (2)感知情節(jié),讓學生帶以下問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①你是怎樣理解《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
    ②文中哪些寫眼前的事,哪些寫回憶的事?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的?
    ③說說下面的幾句話和文中哪幾件事相照應?
    A、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學校,這是你在小學的后一天,可不能遲到!
    C、沒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大了,是不是?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了解故事內(nèi)容、小說中插敘的寫法。從而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3)分析人物
    ①從全文來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請用“我認為這是一個 的爸爸”的句式說說你眼前的爸爸。
    ②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長?
    請以“英子,你是好樣的”開頭,說一句或一段話。
    父親的愛是本文重點,通過學生的評價,了解父愛,了解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4)品味語言:
    ①你感觸深的句子是: 為什么?
    ②能引起你的聯(lián)想的句子是: 它讓你想到些什么?
    ③你認為有哲理的句子是: 通過這些語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④說一處文章的妙筆。
    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親近文本,可以領悟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如文中爸爸叮囑我:“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大了,是不是?”學生可能體會到這個父親將要丟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時的那種辛酸痛楚和不放心。
    每個人體驗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課文,讀出情感,談出感受,進而體會父親的深情,以及他對我的影響。
    讓學生在說話中明白成長過程總會遇上一些挫折,為走好今后的路做好思想準備。 同時讓學生再感悟父愛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升華
    (5)感悟和反思
    ①說說自己或別人的成長經(jīng)歷。
    ②開展“尋找父愛”的活動,口頭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感悟父愛。
    ③說一句精彩的贊美爸爸的話。
    設計思路的指導思想:這一節(jié)課,是通過聽,讓學生走進故事,感知課文;然后說,分析人物、感受成長;接著讓學生品語言,獲得語感。課堂中通過讓學生聽、說、讀、寫、思來掌握學習語文的一些規(guī)律。
    六、板書設計
    2、爸爸的花兒落了
    說一段故事
    談一點感受
    品一品語言
    悟一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