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三篇】

字號:

寫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qū)的特點,因材施教。小編整理了初三化學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空氣 教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初步了解有關氮氣和稀有氣體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對空氣污染的防治。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了解空氣的組成。
    2.介紹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以增加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用品
    水槽、鐘罩、燃燒匙、酒精燈、紅磷。
    教學過程
    (提問)
    ①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電燈發(fā)光(物理變化)爆炸(舉例說明,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②判斷下列例子哪個是描述性質?哪個是表述變化的?
    (講解)通常鎂燃燒,酒精燃燒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
    (提問)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板書)第一節(jié) 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和用途
    (演示)實驗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提問)①實驗現(xiàn)象
    ②為什么紅磷燃燒時只消耗鐘罩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并簡介人類對氧氣的認識過程。
    (板書)
    二、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燒產生的煙霧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煙霧
    ③汽車排氣形成的煙霧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①工業(yè)三廢的回收與處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講解)
    1.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溫室效應”對自然界的影響。
    2.臭氧“空洞”的形成──對自然界的影響等。
    [作業(yè)] 略
    空氣 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2.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3.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使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重點和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方法
    談話、研討、講解相結合的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過程
    (引言)在我們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當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一種“看不到又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密切,它既是一切動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價的自然資源,它就是我們在小學自然課上已經學到,今天將要進一步學習的空氣。
    (提問)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對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小結)空氣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它不是一種單一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物質組成的。人們已經測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氣的組成
    1.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shù)(大約):
    (講述)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約占總體積的4/5,氧氣約占1/5.
    (提問)你知道氮氣和氧氣在性質上主要的不同嗎?
    (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
    (講解并提問)實驗可以證明: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實質上只是紅磷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固體,且極易溶于水。
    根據(jù)上述知識,你能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證明空氣中含有大約1/5體積的氧氣嗎?
    (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思考和議論)
    (演示實驗)①展示如圖裝置
    ②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和紅磷燃燒的位置
    ③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操作方法和實驗現(xiàn)象后,教師操作。
    (提問)
    ①你看到了哪些現(xiàn)象?
    ②為什么紅磷燃燒會生成大量白煙?白煙是什么物質?
    ③為什么打開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或稱反應容器)中?又為什么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只占集氣瓶體積的約1/5?
    ④剩余的4/5體積的氣體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證明?
    ⑤你認為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小結)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
    (講述)人類對空氣的研究和認識,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期間許多科學家都做過類似的實驗,但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成果。直到18世紀末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他所以能獲得突出的成果,關鍵是他敢于破除當時傳統(tǒng)的錯誤理論(燃素說)的束縛,能夠尊重實驗事實,并做出了嚴謹?shù)?、實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斷?BR>    在19世紀末以前,人們還深信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后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科學家才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稀有氣體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稀有氣體。
    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等氣體的總稱。
    (講述)稀有氣體因在空氣中含量極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氣體,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它們不跟其它物質發(fā)生反應的緣故。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也能跟某些物質反應,生成其它物質,故改稱為稀有氣體。
    由此可見,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因此把稀有氣體稱為惰性氣體是不科學的。
    (閱讀)課本使學生了解稀有氣體的特性和用途
    (講述)大家對空氣的組成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但是隨著現(xiàn)代化工業(yè)的發(fā)展,若不重視工業(yè)廢氣,特別是有害氣體的回收和處理,任其進入空氣,就會帶來空氣污染,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影響作物生長,形成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簡介)英國倫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國洛杉磯等空氣污染事件,以說明空氣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止
    1.污染空氣的物質
    (1)粉塵:水泥粉塵、煤煙粉塵、各種礦塵等。
    (2)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1)礦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燒
    (2)化工廠的廢氣
    (3)水泥廠的粉塵
    (4)燃放煙花爆竹
    (5)焚燒枯枝野草樹葉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1)工廠做到廢氣回收與處理
    (2)發(fā)展民用煤氣生產
    (3)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4)禁止焚燒樹葉、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小結)防止空氣與環(huán)境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練習)(投影出示練習題)
    在相同條件下:
    ①分離100 L空氣,大約可得氧氣______L,可得氮氣______L。
    ②分離______L空氣,可獲得42L氧氣。
    ③分離空氣獲得氧氣63m3時,同時可獲得氮氣______m3。
    (作業(yè))略。
     空氣 教案(3)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fā)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附1:課堂練習一
    1.空氣中按體積計算,含量多的氣體是(?。?BR>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2.在100升空氣里氮氣的體積大約是(?。?BR>     A.78升  B.78%  C.21升  D.21%
    3.空氣中氧氣與氮氣的體積比約為( )
     A.4∶1   B.1∶4   C.1∶5   D.4∶5
    附2:課堂練習二
    4.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BR>     A.一類  B.兩類   C.三類  D.四類
    5.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BR>     A.氮氣、氧氣        B.稀有氣體、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氣、二氧化碳
    6.下列情況一般不造成空氣污染的是(?。?BR>     A.煤燃燒生成的煙      B.汽車排氣生成的煙霧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產生的煙霧
    7.被污染了的空氣會嚴重地損害_____的健康,影響_____的生長,造成對自然資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壞。
    8.在發(fā)展生產的同時,必須要充分認識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類的健康和保護自然資源。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B  2.A   3.B   4.B   5.C   6.C
    7.人體 作物  8.保護環(huán)境 污染源
    附4:隨堂檢測
    1.將下列數(shù)據(jù)(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氣( ) (3)氮氣( ) (4)稀有氣體(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R>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氮氣占78%
     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
     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
    3.桌子上放一個空燒杯,燒杯內(?。?BR>     A.是氮氣 B.是氧氣 C.是空氣 D.沒有物質
    4.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BR>     A.法國的拉瓦錫 B.瑞典的舍勒 C.英國的道爾頓 D.英國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氣中的物質,不使空氣受到污染的是(?。?BR>     A.煤燃燒產生的煙  B.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
     C.汽車排出的尾氣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