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卷一《法理學》模擬選擇題及答案

字號: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tǒng)的復習司法考試,全面的了解司法考試的相關重點,特編輯整理了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卷一《法理學》模擬選擇題及答案,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1.法律體系是一個重要的法學概念,人們盡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理解、解釋和適用這一概念,但必須準確地把握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關于法律體系的表述中哪種說法不能準確地把握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國的法律體系必須以我國現(xiàn)行國內法為依據(jù)
    B.在我國,近代意義的法律體系的出現(xiàn)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訂法律后
    C.盡管香港的法律制度與大陸的法律制度有較大差異,但中國的法律體系是統(tǒng)一的
    D.我國古代法律是“諸法合體”,沒有部門法的劃分,不存在法律體系
    答案:D
    解析:法律體系是指一國的全部現(xiàn)行法律體系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類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內部和諧一致、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本題選項中C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香港和大陸雖然屬于不同法系,但是都屬于同一法律體系,因此C項是正確的。我國古代雖然是“諸法合體”,沒有劃分部門法,但不能因此說不存在法律體系,因此D項是錯誤的。
    2.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二者之間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下列有關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相互關系的表述中,哪種說法沒有正確揭示這一關系?
    A.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關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權利是為了更好地履行義務
    C.權利和義務的存在、發(fā)展都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和發(fā)展為條件
    D.義務的設定目的是為了保障權利的實現(xiàn)
    答案:B
    解析:本題考察“權利本位”思想,在權利和義務的相互關系中,權利處于最終地位,義務始終是為權利服務的,因此B項是錯誤的。
    3.從違法行為的構成要素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違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A.該行為在法律上被確認為違法
    B.該行為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過錯
    C.該行為由具有責任能力的主體作出
    D.該行為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某種社會關系和社會利益 (2002年試卷一第3題)
    答案:A
    解析:見教材“違法行為的構成要素“。
    4.道德與法律都屬于社會規(guī)范的范圍,都具有規(guī)范性、強制性和有效性,道德與法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下列有關法與道德的幾種表述中,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法律具有既重權利又重義務的“兩面性”,道德具有只重義務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強制是一種精神上的強制
    C.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片面強調法的安定性優(yōu)先是錯誤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答案:D
    解析: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5.以法理學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在近代,法律責任與權利、義務是可以相互轉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動承擔法律責任的一種方式
    C.立法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利益進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動
    D.行政機關執(zhí)行法律的過程同時是行使執(zhí)法權的過程
    答案:AB
    解析:在近代法律責任和權利、義務是確定的,不能相互轉移,法律制裁是當事人被動承擔法律責任的一種方式。
    6.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為確定的指引和有選擇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屬于有選擇的指引?
    A.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B.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C.刑法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則規(guī)定,公民對自己的發(fā)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2002年試卷一第33題)
    答案:BCD
    解析:有選擇的指引是指法律規(guī)范對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可以選擇的模式,人們可以自行決定為這樣的行為或不為這樣的行為,因此選BCD。
    7.法律秩序是人們在社會生活是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為有規(guī)則和有序的狀態(tài)。影響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選項?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個人方面的因素
    C.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法律秩序的形成的因素。
    8.法的移植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應該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A.法律體系的系統(tǒng)性
    B.適當?shù)某靶?BR>    C.供體與受體之間存在共同性
    D.時間的先后性
    答案:ABC
    解析:法律移植要有適當?shù)某靶浴?BR>    9.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A.法律淵源
    B.法的分類
    C.法典偏纂
    D.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序
    答案:ABCD
    解析:見教材兩大法系的區(qū)別。
    10.下列有關法的階級本質的表述中,哪些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的本質學說?
    A.一國的法在整體上是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
    B.歷所有的法律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質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
    D.法所體現(xiàn)的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各黨派集團及每個成員意志的相加
    答案:AC
    解析:《法理學·憲法》教材第7頁:“馬克思主義法的本質學說認為:法的關系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人類精神的一般發(fā)展來理解,相反,它們都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或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體現(xiàn)?!w現(xiàn)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不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各黨派集團及每個成員的個別意志
    11.法的實現(xiàn)的評價標準具有復雜性。下列社會事態(tài)中,哪些可以作為法的實現(xiàn)的評價標準?
    A.刑事案件的發(fā)案率
    B.普通公民對法律的了解程度
    C.社會大眾對社會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等法的價值的切身感受
    D.有關法律活動的成本收益的比率
    答案:ABCD
    解析:《法理學·憲法》教材第53頁:法的實現(xiàn)的評價標準有:(1)人們按法定的行為模式行為的程度,是否能按授權性規(guī)定行使權利,按義務性規(guī)范履行義務;(2)刑事案件發(fā)案、案件種類、破案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況;(3)各類合同的履行率和違約率等數(shù)字統(tǒng)計;(4)公民和公職人員對法律的了解程度;(5)與其他因家或地區(qū)法律實施情況進行可比性研究;(6)社會公眾對法的價值的切身感受;(7)法的社會功能和目的是否有效實現(xiàn)及其程度;(8)有關法律活動的成本與收益的比率。因此選ABCD項。
    12.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繹推理的方法、歸納推理的方法和辯證推理的方法。在下列何種情況下需要采用辯證推理的方法?
    A.法律規(guī)定本身的意義模糊
    B.出現(xiàn)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階的法律規(guī)定之間存在抵觸
    D.某些法律規(guī)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fā)展
    答案:ABCD
    解析:《法理學·憲法》教材第67頁:辯證推理,即側重對法律規(guī)定和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在相互沖突的利益間進行選擇的推理,在出現(xiàn)疑難案件的場合需要辯證推理,包括四種情況:首先,法律規(guī)定本身的意義模糊;其次出現(xiàn)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再次,同一位階的法律規(guī)定之間有抵觸;最后,某些法律規(guī)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fā)展情勢,嚴重不公正。因此選ABCD項。
    13.法律權利內容是下列哪些要素的統(tǒng)一?
    A.自由權 B.生存權 C.請求權 D.勝訴權
    答案:ACD
    解析:權利的構成要素有三個:自由權,即可自主決定作出某種和為的權利要素;請求權,即請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要素;勝訴權,即在權利受到侵害,提起公訴后,贏得訴訟的權利要素。法律權利是以上三種權利要素的統(tǒng)一,因此選ACD項。
    14.違法行為的發(fā)生不是由行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因而只能根據(jù)行為人行為的環(huán)境和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來確定法律責任的有無和輕重。此種觀點屬于下列選項中的哪一種理論?
    A.規(guī)范責任論
    B.歷史責任論
    C.環(huán)境責任論
    D.社會責任論
    答案:D
    解析:社會責任論強調任何事物都有其規(guī)律性、必然性及因果制約性,因此尉行為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法律責任的輕得應根據(jù)其社會危害性來定。
    15.根據(jù)我國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下列選項中哪一項行為不能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
    A.家住偏僻山區(qū)的蔣某把入室搶劫的康某捆綁起來,關押了六小時后,才將康某押送到四十里外的鄉(xiāng)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輛價值150元的自行車,十年后被人查出
    C.醫(yī)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鋸掉其長有惡性腫瘤的小腿
    D.高某在與三個青年打架時,拔出刀子將對方一個刺成重傷
    答案:D
    解析:在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三種情形:(1)自助行為;(2)時效規(guī)定;(3) A項中蔣某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B項蔡某的行為已過追訴時效規(guī)定;C項李某的行為不屬于違法犯罪行為;D項中高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不存在其他應減輕或免除處罰的行為。
    16.黃某是甲縣人事局的干部,他向縣檢察院舉報了縣人事局領導葉某在干部調配中收受錢物的行為。兩個月后未見動靜,黃某幾經努力才弄清是檢察院的章某把舉報信私下扣住并給了葉某,黃某于是又向縣人大、市檢察院舉報章某的行為。黃某的這一行為屬于下列哪一種?
    A.法的適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執(zhí)行 D.法的解釋
    答案:B
    解析:法的遵守又稱守法,就是指人們按照法律規(guī)范進行活動。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履行法律義務,是指人們按照法律的要求實施一定的行為,以便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種義務;二是享用法律的權利,即遵守法律中的授權規(guī)范。典某舉報葉某及章某的行為是行使憲法第41條賦予的權利,符合法的遵守理論。
    17下列哪些行為不符合我國法律的適用原則?
    A.法官樂某為辦好案件與原被告雙方的代理人分別有多次私下接觸
    B.族長決定****案的被害人趙某及家人不許向公安局報案,由****實施人董某向趙某賠償5000元
    C.在處理合同糾紛時,諸葛法官接到市委書記的批條,指示不能判外地企業(yè)勝訴
    D.監(jiān)獄根據(jù)法定的情況沒有將因貪污、受賄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的原局長萬某收監(jiān)執(zhí)行
    答案:ABC
    解析:我國法律的適用原則之一是司法機關依法猖行使職權,其內容包括:(1)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各級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統(tǒng)一行使,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此項權力;(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自己的職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3)司法機關審理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正確適用法律。題中A項違反了第(3)項內容的規(guī)定,即法官辦案應依公開、公正原則;B項違反了第(1)項內容的規(guī)定,族長無權行使司法權;C項違反了第(2)項內容的規(guī)定,市委書記不得干涉司法機關行使職權。
    18根據(jù)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下列哪些情況可以形成法律關系?
    A.劉某因賭博欠吳某1萬元
    B.甲區(qū)警方查處存在 隱患的企業(yè),有關人員或被拘留或被處以重罰
    C.何某為急趕回家,將已過有效期限的身份證涂改,機場安檢站不鄧放行登機
    D.任某在醫(yī)院進行腎移植手術
    答案:BCD
    解析:法律關系是指根據(jù)法律規(guī)范產生的,比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社會關系。A項中劉某與吳某之間的關系不是依法建立的關系,因此不是法律關系;B項中,警方與企業(yè)有關人員形成行政關系;C項中機場安檢站與何某形成行政關系;D項中任某與醫(yī)院形成民事法律關系。
    19下列有關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
    A.歷一切法的規(guī)定都是明確、肯定的
    B.法是司法機關辦案的主要依據(jù)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會規(guī)范,也可作為司法機關裁判案件的根據(jù)
    D.法是以國家政權意志的形成出現(xiàn)的
    答案:BCD
    解析:法的基本特征是:(1)法在形式上具有規(guī)范性、一般性或概括性的特征;(2)法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是國家意志的重要體現(xiàn);(3)法是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guī)范。因此根據(jù)特征(1),A項是錯誤的;根據(jù)特征(2),D項是正確的;法律是司法機關辦案的主要根據(jù),但不是惟一根據(jù),政策、道德等也可以成為辦案根據(jù),因此B、C項是正確的。
    20責任法定原則是法治原則在法律責任認定和歸結問題上的具體運用,下列選項哪些是該原則的要求?
    A.法律責任應由法的規(guī)范預先規(guī)定
    B.不允許任何的法的類推適用
    C.國家不能用今天的法來要求人們昨天的行為
    D.沒有法律授權的任何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都不能向責任主體認定和歸結法的責任
    答案:ABCD
    解析:責任法定原則是指沒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不承擔法律責任。它包括禁止類推、刑法無溯及力及權利義務的主體法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