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三篇】

字號:

大家都知道,升上六年級就面臨小升初考試。而六年級的語文是對整個小學學過的語文知識進行復習,所以學好六年級語文至關重要。下面是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墨梅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是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搜集王冕的資料
    2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請一學生介紹一下本首詩的作者——王冕
    一、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冕寫的《墨梅》(電腦出示全文),先聽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二、1、你們也試著讀讀,看看能否讀通,開始。
    2、好,能讀通嗎?那錢老師來考考大家(電腦出示詞語)。
    吾家洗硯淡墨痕乾坤
    誰來讀一下,讀對了其余同學跟讀兩遍。
    3、齊讀古詩。
    三、看來通過第一遍讀大家已經(jīng)把這首古詩讀通了,收獲挺大的。
    下面,錢老師再讓大家大聲地、自由地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當然有問題也可提出來,好不好?開始
    四、大家讀得很認真,有收獲嗎?也有問題吧?這樣,錢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把你的收獲(當然也包括問題)在小組里交流交流、討論討論,你們說好不好?暢所欲言吧!
    ……
    五、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有幾個小組特別的投入,錢老師要表揚他們。下面,我們就來匯報一下討論的結果。
    ……
    還有沒有什么疑問?錢老師有一些問題,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電腦出示《墨梅》圖),這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
    2、看著這樸實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長繪畫,他為什么尤其喜歡畫梅花呢?
    4、王冕自學成才,鄙視權貴,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5、對啊,這素潔的梅花不正是詩人鄙視俗流,貞潔自守高尚情操的寫照嗎?
    七、同學們,再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八、說說本首詩與《石灰吟》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九、欣賞課外的兩首托物言志的古詩,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電腦出示兩首古詩)。
    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

    一、案例
    《竹石》是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練習中的一首古詩,練習要求“讀讀背背”。學生對這首詩興趣很濃,讀得有滋有味。
    師: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生:知道,詩的后面寫著呢,他叫鄭燮(yán)。
    師:(板書:燮)這個字他讀對了嗎?
    生:這個字我們沒學過。
    師:對,這個字你們是沒學過:但你們有辦法把它讀準確。
    生:可以查字典。
    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師:這是個好辦法。我們祖國的文字多得難以計數(shù),如果光靠老師教,你們一輩于都學不完。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查字典。
    學生紛紛拿出字典,查到這個“燮”字讀“xiè”。他們大聲讀著“鄭燮”,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不一會兒,學生都已流利地背出了這首詩?!吨袷愤@首詩人人會背了,可同學們并不盡興。關于鄭燮這個人,他們?nèi)杂性S多疑問。
    生:他是個怎樣的人?
    師:讀了這首詩,你們能猜出鄭燮是個怎樣的人嗎?
    生:他是個詩人。
    生:從詩中我發(fā)現(xiàn)鄭燮很喜歡竹子。
    生:他一定是個像竹子一樣不怕風吹雨打的人。
    師:詩人常常以物言志。你能從詩中的竹聯(lián)想到詩人本身,勝人一籌。
    師:鄭燮就是鄭板橋,他的詩寫得好,畫比詩更好。猜猜看,鄭燮擅長、喜歡畫的是什么?
    生:竹,肯定是竹。
    師:你們真聰明,一猜就著。
    生:有一部電視劇中有他的故事,可我忘了。我想知道更多有關他的故事。
    師:老師也想知道關于鄭燮更多的故事,用什么辦法去搜集鄭燮的資料呢?
    生:去看有關他的書。
    生:可以上網(wǎng)搜索。
    生:我爺爺知道許多古代人的故事,我可以問問爺爺。
    師:原來辦法這么多,老師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
    一星期后的課堂上,他們暢所欲言,講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講了“難得糊涂”,講了鄭板橋不畏權貴的故事,朗誦了鄭燮的詩,帶來了鄭燮的畫(當然這是印刷品)。我被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高漲的學習熱情所感動,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解讀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所學的永遠只是滄海一粟。由此看來,如何讓學生有興趣、有信心、有能力獨自獲取更多的知識,是每個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分析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是越來越積極,對學習的信心越來越強。這是因為教師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擴大學習空間,整合利用有利因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一)巧用教學資源,使學生想學
    新課程告訴我們: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對下降的趨勢。語文學習的材料,不僅僅是課本學習,也可以是教材內(nèi)容的拓展和延伸,可以來自于課內(nèi)外其他方面學習資源的攝取。課堂中當學生對鄭燮這個人感興趣時,教師及時抓住這一問題巧妙展開,豐富了教學資源,使學生想學:雖然“鄭燮是個怎樣的人”不是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但它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它是有效的教育資源。教師必須積極對待,及時抓取。
    在我們?nèi)粘5慕虒W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如麻雀飛進教室,學生群起而觀之;如準備寫字時學生因窗外的雪花而雀躍;如學習《石頭書》一課時學生對礦石產(chǎn)生了興趣……這些事件乍一看是不利因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無關的,但是它也是教學資源。因為它是學生想了解的,只要教師好好利用,它就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強烈愿望。
    (二)關注學習情緒,使學生樂學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在你的課堂上,學生是愉悅還是愁眉苦臉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教師要把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感受以及對學生的愛融人課堂,不斷鼓勵學生,使學生永遠處于樂學的積極狀態(tài)中。
    教師要做學生樂于學習的培植者。像案例中讓學生讀讀詩,說鄭燮是個怎樣的人,再根據(jù)詩說說鄭燮愛畫什么。教師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培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激勵他們,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
    教師做學生樂于學習的培植者,就必須尊重學生,時時激勵學生,讓學生永保輕松愉悅的學習情緒。有位美術教師的做法很令人稱道。當他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畫的是方蘋果時,問:“蘋果都是圓的,你為什么畫成方形的?”學生說:“我在家看見爸爸把蘋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蘋果就滾到地上爛了。我想,如果蘋果是方形的就不會掉下來了?!苯處熉犃?,鼓勵說:“你真會動腦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蘋果來?!?BR>    試想,如果該老師認為學生的想法荒唐,或木訥地對待,不加詢問,該學生還會樂于學習美術嗎?
    另外,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習的參與者。如“老師也想知道更多的,用什么辦法去搜索鄭燮的資料呢?”“老師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們來交流?!焙唵蔚膸拙湓?,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與平等。在這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是愉悅的、積極的。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
    (三)點撥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沒有辦法把知識全部教給學生,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搜集,學會運用。當然教學中教師也不是純粹地把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利用暗示、點撥,讓學生學會尋找并且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當學生讀不準“燮”這個字時,教師沒有簡單地告訴,而是引導他們用學過的知識“部首查字法”來解決。以上案例中,教師無時無刻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會學。如“讀了詩你們能猜出鄭燮是個怎樣的人嗎?”“詩人常常以物言志?!薄坝檬裁崔k法去搜索鄭燮的資料呢?”
    學會,重在掌握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究知識。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只有讓學生會學,才能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
    如果把孩子的學習階段比作一條長長的跑道的話,那么每堂課都是一道起跑線,它提醒、激勵學生永遠向前,邁出踏實的每一步。而教師,就像是他們的教練員,教給他們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鼓勵他們不要停下腳步,但是永遠無法伴著他們跑完全程。
    
積累·運用一

    教學目標:
    1、背《望洞庭》,積累古詩,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閱讀短文《為銀杉保險》,了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3、看圖作文。
    4、歡慶國慶節(jié),自辦小報。
    教學重點:
    閱讀短文《為銀杉保險》,了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前準備:搜集、交流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背誦古詩《望洞庭》。
    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背一背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反復吟誦,讀出詩的韻味。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
    三、朗讀《為銀杉保險》,理解內(nèi)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還知道那些有關保險的事情?
    (3)交流你搜集的資料、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看圖作文。
    教學重點:有順序地觀察圖畫。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過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圖作文,作文要符合圖意。
    二、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nèi)容。
    三、再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學生可以寫從書中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寫從自己喜歡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有序觀察,看懂圖意;
    合理想象,豐富畫面;
    編寫故事,符合圖意。
    四、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五、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習作、設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習作、設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篩選搜集到的資料,辦有特色的小報。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辦小報,迎國慶。引導學生關注祖國的發(fā)展變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指名讀《實踐活動》中的“辦小報,迎國慶”。
    三、全班討論,明確辦特色小報活動的程序和方法。
    1、起報名。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觀大方,圖文并茂,錯落有致。
    3、書寫工整,盡量不寫錯別字。
    四、展示小報,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