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總復習教案

字號:

總復習
    第一課時: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復習內(nèi)容: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
    復習目標:
    1、通過自主分類與梳理,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計算知識。
    2、提高學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復習重點:對知識進行整理,回顧計算方法。
    復習難點:區(qū)分各個類型計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復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復習20以內(nèi)的加減法。
    師:這節(jié)課老師又要帶小朋友去數(shù)學王國了,你們高興嗎?要進大門,必須做出這些題目,你想試試嗎?
    課件出示題目: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學生口答完,師:大門開了,看,智慧爺爺來迎接我們啦!
    二、知識整理。
    師:智慧爺爺要帶我們?nèi)ヒ粋€美麗的大草坪,哎喲,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雜亂,我們?nèi)炱饋?,讓大草坪重新美麗,好不好?原來這些卡片上是些計算題呀,沒關(guān)系,我們能把它們算出來。讓我們小組合作,每人做3題,把它們算出來。
    (學生計算后,集體訂正)
    師:這些題目都是屬于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1、請小朋友把這些卡片分成兩大類。
    (學生自主分類)
    分完之后,請小組代表(兩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別說一說每一類相同的地方,即分類標準。
    可能有兩種答案:
    (1)加、減
    (2)兩位數(shù)與一位數(shù)  兩位數(shù)與整十數(shù)
    2、把每部分進行再分類。
    3、觀察一下,還有哪些是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4、請同學就各種小類型分別舉例出題,指名說答案和計算過程,板書括號里的內(nèi)容。
    5、師: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除了這些類型之外,我們還學過哪些類型?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指名舉例,并計算出來,說出計算方法。
    練一練:看誰跑得快:
    你能很快說出下面各題得數(shù)的十位是幾嗎?
    31+6=□7   75-6=□9    74-20=□4
    54+9=□3   37-8=□9    35+30=□5
    一、綜合練習。
    1、讓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每人一張練習紙,上面是100以內(nèi)的口算題)
    師:小朋友們真棒,智慧爺爺帶我們到智慧樂園去玩一玩。
    連線。
    2、我們先來到射擊場,這些目標球上都有一個算式,請你說出算式的得數(shù),如果正確,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領(lǐng)大不大,誰想來試一試?(學生做題)
    3、飛上太空。
    這個游戲更好玩了,是飛上太空,只要你做對這些題目,就能坐上這架小飛機,飛到太空遨游了,誰來試試?
    4、踩地鼠。
    (1)54+6=50      ?。ā  。?BR>    (2)73-20=71       (  ?。?BR>    (3)一個加數(shù)是4,另一個加數(shù)是50,和是54。
            ?。ā  。?BR>    (4)23+30﹥53      ?。ā  。?BR>    5、智慧果。
    師: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嗎?開動腦筋,在( ?。├锾钌线m當?shù)臄?shù),果實里的算式對了,就能把它們摘下來。誰先來試試?
    (  ?。?62=68
    (  ?。?40=53
    76-(  ?。?0
    54-(  ?。?0
    四、全課總結(jié)。
    師:小朋友們喜歡開動腦筋,在玩中又復習了知識,收獲可真多。你覺得你在數(shù)不學王國里哪些地方表現(xiàn)很出色,或者你覺得哪個小朋友很出色呢?
    第二課時:元角分的復習
    一、填空題:
    1.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角、( )角、()角。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分、()分、()分。
    2.一張一元的人民幣可以換( )張5角的人民幣和( )張1角的人民幣.
    一張一元的人民幣可以換( )張5角的人民幣.也可以換( )張1角的人民幣.
    3.5=( )-5 ( )- 6 = 3 + 6 ( )+ 6 = 5 + 9
    4.一個足球46元,小明:我?guī)У腻X正好夠買一個足球,我多帶了( ?。埵?BR>    小紅:我買足球付的錢全是十元的,我付了( ?。垼?BR>    5.一張50元可以換( )張20元和( )張10元。
    45.一張100元的可以換(  )20元的,也可以換(  )張10元的。
    6.26角=( )元( )角 100分=()元 3元6角=()角
    7.一個數(shù)它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shù)字和是9,這個數(shù)字可能是( )、( )、( )。
    一個數(shù)它的個位數(shù)字比十位上的數(shù)字大2,這個數(shù)可能是( )、( )、( )。
    一個數(shù)它的十位數(shù)字比個位上的數(shù)字大2,這個數(shù)可能是( )、( )、( )。
    8.88左邊的8在( )位,表示( )個( ),右邊的8在( )位,
    表示( )個 ( )。
    9.個位是5,十位是3的數(shù)是( )。
    二、選擇題:
    1.一個籃球的價格為( ) A:68分 B:68元 C:68角
    2.一本字典的價格為( ) A:8元2角 B:8角2分 C:82分
    3. 2角可以兌換成( )個5分。A:1 B:2 C:4
    三、解決問題:
    1.小亮買了一個練習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應(yīng)找回的錢是多少錢?
    2.小紅買文具用去9角,還剩1元1角,她原來有多少錢。
    3.小蘭有2元5角,買學具用去1元2角,還剩下的錢數(shù)是多少?
    第三課時: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的復習
    教學內(nèi)容:認識圖形、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幾何圖形的認識。
    2、一方面鞏固鐘表中整時和半時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看接近整時的鐘面,使學生進一步說出大約是幾時。
    教學重點:認識圖形,并能夠形成對這些圖形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圖形
    1、出示第116頁第4題
    (1)學生看書并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教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各有幾個?學生再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3)教師分別指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學生舉起對應(yīng)的幾何圖形。
    (4)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說出每種物品是什么形狀?
    (5) 指名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出示第117頁第5題
    (1)學生看書并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教師板書: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問: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幾個?學生再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3.對比
    (1)教師拿出一個正方體的盒子,和盒子一個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說出名稱。
    2)問:誰能說一說他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觀察:正方體的每一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3)用同樣的方法觀察長方體、圓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狀?
    (4)完成書上第119-120頁第7、8題,集體訂正。
     二.認識鐘表
    1、撥鐘,分組活動,讓學生利用鐘表的學具撥出每個整時和半時,小組中同學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2、認鐘,教師撥鐘,學生認;指名撥鐘,學生認。
    (1)引導學生觀察整時:時針和分針沒有正對著鐘面上的數(shù),而是稍稍偏了一點。告訴學生: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應(yīng)該說“大約是幾時”。
    (2)完成書上第120頁的第9題。
    同座相互說一說,指名說,并說一說為什么?
    3、數(shù)字表示法
    (1)問:你們認識電子表上的時間嗎?請學生說一說怎么認的?如果我們要把鐘上的時間跟電子表一樣表示,你會嗎?
    (2)看書第117頁第6題,學生在書上完成,點四人板演,集體訂正。
     三、小結(jié)
    四.游戲:在盒子里摸圖形,學生摸出來后,告訴大家這是什么?
    第三課時:統(tǒng)計復習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調(diào)查和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2、學生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有關(guān)事例的調(diào)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二、教學過程:
    ( 一)、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測量過體重嗎?測量了幾次?
    2、讀一年級剛?cè)雽W時,你測量的體重是多少?(學生自由匯報各自的體重情況)
    3、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們班所有人的體重情況呢?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統(tǒng)計表(1):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shù)
     師:現(xiàn)在我們就用“正”字記錄法來統(tǒng)計一下剛?cè)雽W時的體重(集體活動)
    2、活動結(jié)束后,師生共同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級時,我們的體重有什么變化呢?
     電腦出示統(tǒng)計表(2)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shù)
     集體進行統(tǒng)計活動,并將結(jié)果填入表中。
    4、討論:如果想把兩年的體重數(shù)據(jù)填入一個統(tǒng)計表中,該如何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單位:千克)5、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空,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指名上臺在黑板上填寫數(shù)據(jù)。
    6、引導觀察討論大屏幕上的兩個單式統(tǒng)計表與黑板上的復式統(tǒng)計表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7、觀察復式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
    (1)一年級時,體重在(?。┣Э说娜硕?BR>    (2)二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多
    8、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先在小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匯報。
    9、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的建議等。
    (三)、整理數(shù)據(jù),鞏固練習
     出示“做一做”,練習情景圖。
    1、交流圖上的小朋友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
     一班的同學參加各項課外外小組活動人數(shù)的情況是怎樣的?
    你參加了哪項課外活動?
    2、討論:怎樣收集我們班參加課外活動人數(shù)的數(shù)據(jù)?
    3、活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4、整理數(shù)據(jù)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復式統(tǒng)計表中。
    5、討論并回答統(tǒng)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
    (四)、匯報收獲,回顧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干了什么?(板書課題)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