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為依據,但這并不意味著有了一定的事實材料就能立案。只有當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實符合立案的條件時,才能做到正確、及時、合法立案。
立案的條件,是指立案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就是決定刑事案件成立、開始進行刑事追究所必須具備的法定條件。正確掌握立案的條件,是準確、及時地解決應否立案問題的關鍵。
刑事訴訟法第11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馗嫒巳绻环?,可以申請復議。根據這一規(guī)定,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犯罪事實,稱為事實條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稱為法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犯罪事實存在,也就談不到立案的問題了。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行為。根據刑法的規(guī)定,犯罪行為是指觸犯刑律的、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guī)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fā)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fā)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jié)、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fā)生。所謂確已發(fā)生就是指犯罪事實確已存在,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犯罪事實確已發(fā)生,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予以證明,而不能是道聽途說、憑空捏造或者捕風捉影。當然,立案僅僅是刑事訴訟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尚不能要求證據達到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為何人以及犯罪的目的、動機、手段、方法等一切案情的情節(jié)。但是,在這一階段必須有一定的證據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fā)生。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這是立案必須具備的另一個條件。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才具有立案的價值。只有當有犯罪事實發(fā)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法律 教育 網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guī)定,雖有犯罪事實發(fā)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哩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凡犯罪行為人具有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之一的,就不應當立案。
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立案的兩個條件,司法機關辦理立案時必須嚴格遵守,才能保證立案的正確性。但是,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立案條件、只是從刑事案件的總體上作出的原則性規(guī)定適用于所有的刑事案件,至于具體到某個刑事案件是否應當立案,還必須結合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該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來確定。由于犯罪行為多種多樣,在實踐中準確把握立案條件比較困難。為了統(tǒng)一執(zhí)行國家的刑事法律,正確把握立案的條件,公安部、高人民檢察院和高,,民法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各自管轄的刑事案件,分別或者聯合制定了一些具體的立案標準,如1999年9月9日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guī)定(試行)》,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98年3月26日發(fā)布的《關于盜竊罪數額認定標準問題的規(guī)定》等。
由于自訴案件不經過偵查,自訴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如果符合立案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予以受理,并直接進入審判程序。因此,自訴案件的立案條件除了應當具備公訴案件的兩個立案條件以外,根據高人民法院《解釋》第259條的規(guī)定,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屬于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
(2)屬于該人民法院管轄;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訴的;
(4)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
司法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2017年司法考試課程!】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取證夢想助力!
【手機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電腦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