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下冊數(shù)學教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字號: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課型:新授課 備課人:徐新齊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 理解三線八角中沒有公共頂點的角的位置關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毛
    2. 通過比較、觀察、掌握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征,能正確識別圖形中的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
    重點難點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出右圖中所有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2. 圖中的∠1與∠5,∠3與∠5,∠3與∠6 是鄰補角或對頂角嗎?
    若都不是,請自學課本P6內容后回答它們各是什么關系的角?
    二·問題導學
    1.如圖⑴,將木條,與木條c釘在一起,若把它們看成三條直 線則該圖可說成"直線 和直線 與直線 相交" 也可以說成"兩條直線 , 被第三條直線 所截".構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個,通常將這種圖形稱作為"三線八角"。其中直線 , 稱為兩被截線,直線 稱為截線。
    2. 如圖⑶是"直線 , 被直線 所截"形成的圖形
    (1)∠1與∠5這對角在兩被截線AB,CD的 ,在截線EF 的 ,形如" " 字型.具有這種關系的一對角叫同位角。
    (2)∠3與∠5這對角在兩被截線AB,CD的 ,在截線EF的 ,形如" " 字型.具有這種關系的一對角叫內錯角。
    (3)∠3與∠6這對角在兩被截線AB,CD的 ,在截線EF的 ,形如" " 字型.具有這種關系的一對角叫同旁內角。
    3.找出圖⑶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4.討論與交流:
    (1)"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與"鄰補角、對頂角"在識別方法上有什么區(qū)別?
    (2)歸納總結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征:
    同位角:"F" 字型,"同旁同側"
    "三線八角" 內錯角:"Z" 字型,"之間兩側"
    同旁內角:"U" 字型,"之間同側"
    三·典題訓練
    例1. 如圖⑵中∠1與∠2,∠3與∠4, ∠1與∠4分別是哪兩條直線被哪一條直線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小結 將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組成一個角,兩食指相對成一條直線,兩個大拇指反向的時候,組成內錯角;
    兩食指相對成一條直線,兩個大拇指同向的時候,組成同旁內角;
    自我檢測
    ⒈如圖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與∠2是同位角 B、∠2與∠3是同位角
    C、∠1與∠3是同位角 D、∠1與∠4不是同位角
    ⒉如圖⑸,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A和 是同位角,∠A和 是內錯角,∠A和 是同旁內角.
    ⒊如圖⑹, 直線DE截AB, AC, 構成八個角:
    ① 指出圖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②∠A與∠5, ∠A與∠6, ∠A與∠8, 分別是哪一條直線截哪兩條直線而成的什么角?
    ⒋如圖⑺,在直角ABC中,∠C=90°,DE⊥AC于E,交AB于D .
    ①指出當BC、DE被AB所截時,∠3的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
    ②試說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0)
    相交線與平行線練習
    課型:復習課: 備課人:徐新齊 審核人:霍紅超
    一.基礎知識填空
    1、如圖,∵AB⊥CD(已知)
    ∴∠BOC=90°( )
    2、如圖,∵∠AOC=90°(已知)
    ∴AB⊥CD( )
    3、∵a∥b,a∥c(已知)
    ∴b∥c( )
    4、∵a⊥b,a⊥c(已知)
    ∴b∥c( )
    5、如圖,∵∠D=∠DCF(已知)
    ∴_____//______( )
    6、如圖,∵∠D+∠BAD=180°(已知)
    ∴_____//______( )
    (第1、2題) (第5、6題) (第7題) (第9題)
    7、如圖,∵ ∠2 = ∠3( )
     ∠1 = ∠2(已知)
    ∴∠1 = ∠3( )
    ∴CD____EF ( )
    8、∵∠1+∠2 =180°,∠2+∠3=180°(已知)
    ∴∠1 = ∠3( )
    9、∵a//b(已知)
    ∴∠1=∠2( )
    ∠2=∠3( )
    ∠2+∠4=180°( )
    10.如圖,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二.基礎過關題:
    1、如圖:已知∠A=∠F,∠C=∠D,求證:BD∥CE 。
    證明:∵∠A=∠F ( 已知 )
    ∴AC∥DF ( )
    ∴∠D=∠ ( )
    又∵∠C=∠D ( 已知 ),
    ∴∠1=∠C ( 等量代換 )
    ∴BD∥CE( )。
    2、如圖:已知∠B=∠BGD,∠DGF=∠F,求證:∠B + ∠F =180°。
    證明:∵∠B=∠BGD ( 已知 )
    ∴AB∥CD ( )
    ∵∠DGF=∠F;( 已知 )
    ∴CD∥EF ( )
    ∵AB∥EF ( )
    ∴∠B + ∠F =180°( )。
    3、如圖,已知AB∥CD,EF交AB,CD于G、H, GM、HN分別平分∠AGF,∠EHD,試說明GM ∥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