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xué)語文課件:驛路梨花

字號:

作品是順敘,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組織材料。二人傍晚投宿至第二天清晨修屋,中間寫到瑤族老人的到來,梨花的妹妹出現(xiàn)。雖然只有一晚一晨,但所敘小茅屋的建造及照管過程卻達十幾年。把十幾年間的故事壓縮在極短時間的見聞中,內(nèi)容豐厚,表述簡潔,結(jié)構(gòu)精巧而緊湊。
    本課件是中學(xué)語文課件中的有關(guān)中學(xué)語文課件[驛路梨花] ,歡迎大家使用,謝謝。
    【目的要求】
    1.記敘中的抒情。
    2.直接寫人和間接寫人。
    【課文解析】
    1.注音、明形、釋義:
    注音:
    驛路梨花(yì)、竹蔑(miè)、攆走(niǎn)、麂子(jǐ)、修葺(qì)、蕈(xùn)
    明形:
    延伸、迷茫、暮色、陡峭、茂密、花瓣、竹篾、漆黑、簡陋、攆走、屋梁、悠閑、麂子、打擾、恍惚、修葺、蹦開。
    釋義:
    (1)陡峭:形容山勢直上直下。(2)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葦草覆蓋房頂。(3)修長:長。修,也是長的意思。
    2.內(nèi)容主旨:
    作者是當(dāng)代作家彭荊風(fēng),發(fā)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說,寫的是發(fā)生在哀牢山中的一個助人為樂的故事。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27):寫夕陽西下見梨花,深夜投宿有人家。
    第一層(1-2):通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交待了地點和時間。
    第二層(3-12):寫"我們"發(fā)現(xiàn)茅屋的過程和借住在茅屋。
    第三層(13-27):寫瑤族老人送糧,得知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小姑娘梨花。
    第二部分(28-37):寫雷鋒精神放光彩,驛路梨花處處開。
    第一層(28-36):寫"我們"修葺小茅屋,并見到小屋的新主人——一群哈尼小姑娘。
    第二層(37):以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作結(jié),深化主題,留下美好蘊味。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軍民之間,各族人民之間團結(jié)互助的情誼和助人為樂的精神面貌,歌頌了雷鋒精神,表現(xiàn)出社會主義新風(fēng)尚在祖國處處都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寫作特點:
    (1)記敘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來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鋒精神的,所以文中對自然界中梨花、梨樹林的贊美,都傾注著作者對一代新人的贊美、熱愛、崇敬之情。文中或通過夢境,或描寫梨花、梨樹林,或引用詩句,都是為了寄寓對新一代新人的情于這景中的。
    (2)直接寫人和間接寫人。
    本文中直接寫的人物是"我"、老余、瑤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間接寫的是梨花和解放軍。直接寫的人物都在現(xiàn)在出現(xiàn),間接寫的都是出現(xiàn)在以前的人。這樣寫使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容量增大。
    【重點語段研讀】
    語段: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分析解說:
    引用陸游詩句作結(jié),既點題又點人,把梨花的自然美與人物的心靈美交織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強,升華了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