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杞人憂天》教案【三篇】

字號:

杞人憂天傳說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說之一,在《山海經(jīng)》、《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記》等史料中均有記載。整理了七年級上冊語文《杞人憂天》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杞人憂天教案一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積累崩墜、憂、曉、若、屈伸、中傷等詞語。
    2.理解杞人憂天的含義,并進行現(xiàn)代審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情景激趣
    《左傳》魯莊公七年(前687年)有這樣的記載: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國一帶,落星砸毀半個國家,房屋焚燒,大火連燒三個月。經(jīng)歷過此事的人,總是害怕天再塌下來。于是列子寫下了《杞人憂天》這樣一個富有啟發(fā)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對于列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將列子封為“沖虛真人”,所著《列子》詔稱《沖虛真經(jīng)》;宋徽宗封為“致虛觀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間加封“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jīng)》。列子著書常言人之所未言,氣偉而才奇簡勁宏妙,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理解文意。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結(jié)合注釋,梳理文意,將課下重要注釋簡化后移到課文相關(guān)位置處。用序號標出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一、積累語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傷星宿(xiù)
    結(jié)合注釋積累詞語
    崩墜:崩塌,墜落
    身亡所寄:沒有地方存身。(亡,同“無”。寄,依附,依托)
    憂,憂愁、擔心。
    曉:開導
    若:就像。
    屈伸:身體四肢的活動。
    止:行動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傷:打中擊傷
    奈地壞何:那地壞了(又)怎么辦呢
    四虛: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棄心事的樣子
    二、探究結(jié)構(gòu)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課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jié)構(gòu)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憂天地崩墜,廢寢忘食
    憂憂彼之所憂者,曉之以理
    憂天者明理大喜,曉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讀課文,翻譯理解。
    一、翻譯課文。
    抽同學翻譯: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蹦莻€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二、理解課文
    1.杞人憂天地崩墜憂到什么程度?
    明確: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2.“曉之者”是怎樣解“憂”的?
    明確:先解釋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無處沒有空氣,不會塌;再解釋日月星辰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后解釋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不會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憂天》中那個好心人的解釋?
    明確: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學習的。
    4.課文有怎樣的寓意?杞人憂天的成語后來有怎樣的比喻義?
    明確:寓意:不必毫無根據(jù)地瞎擔心。
    比喻義:比喻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憂慮。
    第三步,熟讀課文,現(xiàn)代審視。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課堂探究:
    1.你贊成課文中的觀點嗎?為什么?
    2.學了本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杞人憂天教案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豐富的啟迪。
    3、有效訓練學生的想象、表達、表演等能力,喚醒學生的發(fā)現(xiàn)意識。
    4、滲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寓意,得到啟迪。
    2、難點:訓練各種能力,引導學生“換一種眼光看世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畫蛇添足》等多幅圖畫,讓學生看圖猜成語,然后歸納寓言的特點。再結(jié)合學生的表現(xiàn)談話導入,并板書課題。(例如:本來老師上課前還擔心……現(xiàn)在看來,完全是杞人憂天了。)
    二、檢查預習效果
    1、簡介《列子》
    2、正音、釋詞。
    三、師生合作,理解文章內(nèi)涵
    活動一:讀——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學生美讀——分角色讀
    (2)小組合作翻譯——學生質(zhì)疑——師生解惑
    活動二:想——大膽發(fā)現(xiàn)
    (1)杞人所憂何事?結(jié)果如何?(2)“曉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對此你想做出怎樣的評價?(3)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學們還獲得什么啟示?(學生上臺板書)
    活動三:辯——換種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乙方:我愿意給“杞人”點贊
    活動四:演——展示才華
    (1)讀文本,看插圖,自由想象、創(chuàng)造。(2)學生上臺表演。
    四、教師巧妙地將板書生成圖案,啟發(fā)學生想象后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版課本劇;積累有趣的神話故事。
    杞人憂天教案三
    教學目標:
    1、順暢朗讀,準確翻譯,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蘊涵的深刻寓意,從中接受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寓意。
    難點:順暢朗讀,準確翻譯。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庇蛇@句俗語,老師想到了古時候的一則成語故事--杞人憂天(投影出示)
    二、引導學生說說《列子》,了解作家作品眾生共享課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資料(出示投影)
    三、朗讀課文,聽讀,自讀,正音。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鼓勵學生查字典認識生字、生詞,鼓勵學生領(lǐng)讀。2、激發(fā)學生齊讀速讀3、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語氣,再讀課文。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傷(投影出示)
    四、個別學生朗讀、翻譯,結(jié)合課下注釋。(出示投影)重點句子;(1)又有憂彼之所憂者(2)充塞四虛,無處無塊(3)奈地壞何?(4)奈何憂其壞?(投影出示翻譯)
    五、學生討論這則寓言的寓意。
    1.杞人“憂”什么?“憂”到什么程度?后來杞人的情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曉之者”是怎樣解“憂”的?(由表及里化消極心態(tài)為積極心態(tài))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過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氣體,即使墜落,也不會擊中甚至打傷人。這句話揭示了杞人的無根據(jù)的瞎擔心。
    3、從這則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這是庸人自擾,毫無根據(jù)地瞎擔心,后比喻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憂慮。(投影出示)
    六、拓展
    討論:1、如何看待《杞人憂天》中那個好心人的解釋?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學習的。
    2、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你,面對今天的環(huán)境,杞人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九、課堂總結(jié):杞人憂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憂愁在所難免。如何更好地化解憂愁,笑對人生?相信大家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會有所感悟和啟迪。
    十、板書設(shè)計{投影出示)
    天,積氣--奈何憂崩墜乎?
    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曉日月星宿,亦積氣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地,積塊--奈何憂其壞?
    (廢寢食)(憂彼之所憂者)
    舍然大喜---------------(亦舍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