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的作文高中【三篇】

字號:


    本文《淡泊的作文高中【三篇】》由高中作文頻道整理,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篇一】淡泊的作文高中
    古往今來,欲望一直充斥著整個世界,連權力傾朝的皇后也會對著鏡子咽咽:到底誰才是世上最美的女人?人們總渴望能得到更多更多……
    而淡泊卻是一杯香飄十里的酒,一朵驚艷于世的奇葩,往往讓人心曠神怡??啻S多文人墨客就十分向往此種淡泊的情懷。
    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概讓人十分敬佩,但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有幾個能拾起原始的那份淡泊。我們早已經被世俗的一些誘惑給腐蝕。
    娛樂圈里的“潛規(guī)則”讓人不得不搖頭嘆息。何時這里面也充斥著這些惡俗的東西?讓人不敢耳聞。一個個抵擋不住奢華的誘惑,進入這所謂的“潛規(guī)則”。
    曾轟動一時的網絡紅人鳳姐,自恃前三百年后三百年無人給與之相比,所謂讀過的名著竟是知音,讀者這一類書刊。為了能紅,不怕自,而那位幕后推手為了能在其中獲得利益而肆意炒作。
    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誘惑讓人喘不過氣來,總有人想獲得更好的,一生奔波勞累。我們?yōu)楹尾唤o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呢?讓自己能夠放松下來,放飛習靈,而不是局限于這些世俗之中。
    多一份淡泊,少一份世俗。讓淡泊浸漬我們的心靈,消磨我們的欲望。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人最可卑的不是失去自己的尊嚴,而是一代人把幾代子孫的口糧都吃光了。人們總是浪費,奢華。倘若我們少一份欲望,多一份節(jié)約,有一顆淡泊之心,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美好。
    淡泊,可以浸漬我們的心靈,可以升華我們的靈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所以我們應該堅守我們自己的那份天空,讓世俗都見鬼去。使“大同社會”不再是夢想。
    淡泊,讓生活更美好,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讓我們盡守“淡泊”。
    【篇二】淡泊以明志
    “在當今時代,有一種幾乎是正宗的哲學,到成功的門下甘為仆役,穿上成功的號服,卑躬屈膝地效命?!拔覀円w黃騰達,這就是自上而下貫徹下來的慢性腐蝕教育。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坝抟詾檫@兩句的大意是”淡泊名利才能明確志向,不爭不搶才能看清未來、志存高遠?!?BR>    一杯清茶,醇香而透亮;加之靜止于透明的杯子,又為它的透亮增添幾分純凈。將金錢壓在杯底,金錢看得一清二楚,澈至好像穿過金錢。人既要淡泊名利,就要像清茶一樣透亮,刺過財富名利,看
    清自己的未來、明確自己的志向。因此,成功不意味著名利,從古至今的許多豪杰,反駁了文首雨果的觀點。
    我國東晉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北磉_出了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可能說他取得的成就不令人矚目嗎?
    人稱“詩仙”的浪漫主義代表詩人李白,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钡暮姥詨颜Z。他身體中流淌著的西域游牧民族的奔騰的血液,造就了他桀驁不馴的性格。視名利如糞
    土,不代表就不會成功。余光中評之“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以上二位,無不體現著淡泊以明志。眺望近現代,諸如此類的偉人仍有。
    面值一百人民幣上的毛主席,他的淡泊明志體現在《沁園春·長沙》中“糞土當年萬戶侯”,但他取得的成就不能隨意衡量。
    2015年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經歷成百上千次的實驗失敗,最終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她獲獎后告誡青年們“要以學術為目的,而不是名利。”正是因為屠呦呦能夠明確自己的志
    向,不以名利為目的,才獲得了真正的成功。
    他們在志向的幽邃視野中,目光如雷電,凝神注視,清楚望見名利外的事物。
    然而,這些令我們仰望著的絕對存在者畢竟是少數。在大眾的眼里,成功和出人頭地幾乎是一碼事。風云得意就意味著本事才干,你中了彩票就被視為一個精明的人。誰得勢誰就受人尊敬,只要萬事亨通,就能身價百倍。無論什么人,無論在什么方面,只要達到目的,就立刻贏得眾人喝彩,被夸為曠世奇才,被譽為摩西、但丁、米開朗琪羅,或者拿破侖。一言以蔽之,鍍金即真金。
    以上種種,世人都稱作天才,如同說穆斯克東的嘴臉非常俊美,克洛迪烏斯的儀表十分莊嚴。他們把爛泥塘中鴨子的爪印,和蒼穹上的星辰混為一談。我們不應如此。
    “淡泊以明志”也應當成為每個人的志向。
    【篇三】淡泊·江南
    我此生最為遺憾的事情,大概便是沒有生長于江南,即便我已經到過太多太多的小橋流水人家。
    逢日恰小住于南方。再無以滿足于那份典雅的柔膩情懷,就孑然尋去了當地一處禪院,旨覓一場枯藤古道,老樹昏鴉。
    這里的世界靜謐如新生。
    禪韻悠揚,佛香環(huán)繞,溢目碧綠的曲徑通幽過后,是一片清凈開明之地。院前的菩提巍峨,竟是幾人合抱不過的。池沼葦葉還稀疏著清晨未來得及吮拭的凝露,搖曳著,生輝耀目。院門的紅漆斑駁,低吟淺唱著幾經風雨多磨……遐思,我已跨入紅塵外的故我。
    院內肅穆。
    這不是一個香火極旺盛的多祈之地,但剃度人纏綿的誦經聲還是不絕于耳。我未嘗聽懂他們吟誦的高深,可這意蘊卻寧寂了我。腳踏的土地干凈無染,是誰在清晨便使香露打濕衣袂,為我們這些擾客鋪白引徑?
    殿前雙楹,火紅著喑啞,慰藉我一顆浮躁的心。殿內的氣氛教我連呼吸都平緩。不自覺放輕腳步,慢慢地環(huán)內行走。我分明感受到了來自于這里的審視,亦或是自己對自己的聲聲盤問。這便是流連于禪院的因由了——我總能從喧囂中暫時逃脫,聆聽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轉眼一瞬,卻須臾了我整段晌午,這個秘境太過美妙,竟羈絆的我不愿離去。
    可又能奈何?俗人,終究要回到繾綣淋漓的俗世里去。
    太陽已高過樹梢,我佇立在院外蔭蔽。再見這棵菩提,那是我仰視都不及的高度。葦葉依舊燦爛。
    再經過那繞指小徑,除了映目翠生,我又恍惚聽到了初入時的那首經詞又可能只是我的想象??v然縹緲,卻不自覺凝神、沉靜,讓我在靈魂深處埋一顆名為淡泊的種子,每每想起,便如同陶潛先生奏響無弦之琴一般,自而酩酊大醉——任它風雨幾經變幻紛亂,我自傲然于喧囂,閑庭信步。
    紅塵鋪白一世逍遙,我只愿為人常若江南,無所畏懼世俗紛擾,沉淀那些惱人的云翳,贈給自己一片彩芒,活出自我——
    “心似繁花艷照,身如古樹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