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科學植物教案【七篇】

字號:

小學三年級科學《植物》都講了些什么?小編整理了小學三年級科學植物教案【七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能夠學會記錄和學會討論、學會傾聽。
    【教學準備】
    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出示課件(梧桐樹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這是一棵什么樹呢?(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
    2.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
    3.學生匯報:(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二、 回憶中的大樹
    1.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剛才很多發(fā)現(xiàn)都是大家平時看到大樹時留下來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補充圖片上沒有的知識)
    3.激發(fā)興趣: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想不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呢?
    4.學生合作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小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小組合作交流: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
    三、 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匯報: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觀察注意事項:進入到草叢中,觀察大樹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把觀察到的信息,我們該怎么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短的詞語、畫畫等方式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
    3.研討: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四、 課外延伸
    1.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
    2.課外作業(yè):觀察跟課堂中不一樣的大數(shù)并做好記錄。
    3.準備材料:記錄本、一張紙,一支鉛筆(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板書設計】
    1.我看到了什么
    觀察內(nèi)容:樹枝、樹干、樹瘤等等
    觀察方法:看、摸、聞、聽
    借助工具:繩子
    【教學反思】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來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愛護樹木的情感和愿意與他人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本、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觀察了一棵大樹,這節(jié)課你們還想繼續(xù)去校園里觀察樹木嗎?(揭題)
    二、觀察樹木的方法
    1. 觀察樹木之前,我們先解決這幾個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我們應該按怎么樣的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為什么?(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nèi)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我們一邊觀察一邊記錄,很困難、很不方便,你們有什么辦法使我們的記錄更加完整、更加的快速呢?(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2.觀察時我們今天要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3.觀察筆記的要求: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觀察記錄一棵樹(學生實踐)
    1.溫馨提醒: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
    (4)觀察我們要注意什么?
    2.學生觀察實踐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jù)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交流:各小組的觀察記錄。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課外延伸
    1.總結、課外作業(yè):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nèi)。
    2.準備材料:撿幾種常見的小草(狗尾草、三葉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板書設計】
    2. 校園的樹木
    樹的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教學反思】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過程與方法:
    能用靈活運用觀察方法觀察小草;
    培養(yǎng)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的能力;
    用多種方法記錄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培養(yǎng)記錄意識,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培養(yǎng)記錄的及時和有效性。
    【教學準備】
    幾種常見的小草,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發(fā)興趣
    1.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我們應該怎么做?保護和愛護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大樹和小草。(揭題)
    二、觀察小草的方法
    1.看大家對自己帶來的小草已經(jīng)手癢癢了,誰來說說你的小草從什么地方撿來的?
    2.小草有了,你想怎么觀察小草呢?(用感官、借用其他器材:放大鏡、小刀等)
    3.按什么順序觀察?
    4.遇到不認識的小草我們應該怎么記錄呢?
    三、觀察小草的實踐
    1.溫馨提示
    (1)四人小組合作,及時做好記錄,遇到不知名的小草用簡圖記錄或標明不知名小草1、2
    (2)仔細觀察小草的根、莖、葉、果實等主要特點;(介紹小草的根莖葉果實指的是哪里)
    (3)觀察時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局部由整體;
    (4)當你使用小刀、剪刀等鋒利工具時要注意安全。
    2.表格設計
     我們觀察到的小草
    名稱 簡圖 根、莖、葉、果實主要特點
    小草的相同特點有:
    小草的不同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啟發(fā)引導:從小草器官及生存環(huán)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比較)
    3.學生交流:暢所欲言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記錄
    四、比較大樹和小草
    1.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觀察自帶的樟樹枝條、葉片、果實來完成對比表格:
     樟樹 狗尾草
    莖 顏色
     軟硬
     粗細
     質地
    葉 顏色
     形狀
     軟硬
     大小
     氣味
    果實 顏色
     形狀
     大小
     多少
    (3)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2.比較大樹和小草
    (1)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你們知道這個圖是什么意思?它也有自己的名字?
    大樹 小草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nèi)。
    3.總結:從以上維恩圖的表達內(nèi)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的共同點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tài)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的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征也各有不同。
    五、課外延伸
    1.作業(yè):我們知道了大樹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課后可以繼承補充并去學校的實驗基地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小草和大樹進行觀察和記錄。新 課 標 第 一 網(wǎng)
    2.準備材料: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記錄本、小刀。
    【板書設計】
    3.大樹和小草
    小草的觀察方法、觀察順序、記錄方式
    大樹 小草
    觀察水生植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填寫懂維恩圖;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感知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的區(qū)別和不同的生長情況;
    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的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
    【教學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相同與不同特征。
    【教學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記錄本,小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幾堂課我們學習了幾種植物,有大樹和小草。這些小草,大樹都是生活在陸地
    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下另外一類植物,卻不是生活在陸地的,你們猜猜它會是生長在那里?
    (學生:水里)
    對了,就是在水里,我們把這些生長在水里的植物稱水生植物。(板書揭題:水生植物)
    2.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觀察對于我們科學課是多么的重要,也通過觀察了解了很多。今
    天,我們還是來通過觀察來認識水生植物。
    3.大家在河邊、水池或者在電視上,都看到過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生植物?
    二、學習新課
    1.觀察金魚藻和水葫蘆
    (1)我們現(xiàn)在就來觀察水生植物,請同學們拿出水葫蘆和金魚藻以其他水生植物。每位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水生植物進行觀察。
    觀察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在水槽中觀察結束后,然后再拿出來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在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遇到了什么問題?觀察是要注意紀律問題。
    (2)小組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以及遇到的問題。老師這里也有這么一個問題:水葫蘆怎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小組合作交流)
    (3)引導學生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我們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水葫蘆的葫蘆里面不是實心的,是
    有很多空隙的,這種海綿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的環(huán)境)。其它水
    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結構?請課外繼續(xù)探究。
    2.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1)剛才我們觀察了水生植物,同時也觀察了水葫蘆和金魚藻,那么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tài)結構特征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2)記錄單
     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相同點
    (1)
    (2)
    (3)
    ……
    3.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1)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2)同學們,還認識這個圖形嗎?我們繼續(xù)用維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老師希望大家能填得更好,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三、課外延伸
    1.總結水生植物的一些知識:什么是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哪些特征和習性?不同水生植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水生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有些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2.作業(yè):觀察其他水生植物做好觀察記錄。
    3.準備材料:
    (1)學生準備:撿一些不同形狀的落葉、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記錄本。
    (2)教師準備:一條枝條上面長著不同老嫩的樹葉。
    【板書設計】
    4.觀察水生植物
    觀察方法:
    在水槽中進行觀察
    在水槽外進行觀察
    記錄自己遇到問題
    水葫蘆 狗尾草
     植物的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了解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掌握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植物葉的數(shù)量和葉的種數(shù);
    根據(jù)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植物葉和不同種植物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學生研究植物的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通過觀察、交流等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植物的葉的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撿一些不同形狀的落葉、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老師準備:一條枝條上面長有不同的葉子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 秋天是落葉的季節(jié),調皮的葉子寶寶紛紛從大樹媽媽的身邊跑開,到處去旅行交朋友。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樹葉寶寶是怎么樣子的?
    2.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植物的葉。(板書揭題)
    二、統(tǒng)計樹葉,粗分樹葉
    1.每個小朋友都收集了很多的樹葉寶寶,想不想和葉子寶寶交朋友???老師先請大家?guī)臀覀兊娜~子寶寶交交朋友,你覺得他們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讓他們成為朋友?
    2.學生觀察匯報:
    (1)你們小組共有幾片樹葉寶寶?
    (2)共有幾種樹葉?為什么這樣分?(預設答案:顏色、大小、殘破、形狀)一邊聽匯報一邊把學生劃分標準給記到黑板上。
    (3)你覺得( )和( )是同種的,因為( )
    3.交流討論:
    分別拿出不同的葉來交流,一一分辨出劃分標準
    三、葉的結構
    1.葉子寶寶在一起玩的很開心,你看他們要介紹自己了,葉子寶寶說到:“我們都有相同的結
    構就是…… ”小朋友們能猜猜看小樹葉都說了些什么?
    2.學生觀察不同的葉子,猜測小樹葉說的。
    3.小結:它們都有葉片和葉柄,在葉片上還有葉脈。
    (教師板書) 葉片:有葉脈
    完整葉的結構
     葉柄
    四、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一條枝條上的樹葉寶寶的觀察
    (1)出示一條枝條:我們剛才幫助樹葉寶寶找到了兄弟姐妹,現(xiàn)在我們看看是不是正確,一條枝條的葉子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這是為什么?(這條樹枝上生長著不同階段的葉子)
    (2)分發(fā)樹枝:下面請各組同學仔細觀察一下樹枝上的葉寶寶,你能在這條樹枝上找出幾種不同生長階段的樹葉寶寶?
    (3)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用板書引導:葉芽→小葉→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落葉)
    (4)總結:許多植物的葉在春天長出了葉芽,然后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到了秋天就枯黃死去了,完成了葉的一生。
    2.思考:那么,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大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長在樹上的新鮮的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落葉是死的,是無生命的。)
    師指出:看來,“葉也是有生命的?!保ò鍟?BR>    3.思想教育:既然葉也是有生命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對待樹葉寶寶呢?今天,為了給同學們研究植物的葉,老師沒有辦法,只好摘了一些葉子,老師的心理是十分難過的。大家平時盡量不要去采摘好嗎?
    五、課外延伸
    1.自然界中有些樹木竟然四季常綠,這是怎么回事?這些植物的葉有沒有生長和衰老的過程?
    2.請大家課外仔細觀察,或者查查資料,這些植物的葉為什么四季常綠?等到你有了明確的答案時再來告訴同學,告訴老師。
    3.準備材料:
    學生準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的葉片,記錄本。
    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的圖片,帶花苞的茶花。
    【板書設計】
    5.植物的葉
     葉片:有葉脈
    完整葉的結構
     葉柄
    葉的一生: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黃葉→落葉
    葉也是有生命的
    【教學反思】
    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的變化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征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能用數(shù)據(jù)記錄植物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
    培養(yǎng)熱愛植物、保護植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的葉片,記錄表。
    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的圖片,帶花苞的茶花。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 自然界真的很神奇,一年有四節(jié),不同的季節(jié)帶給我們不同的享受。植物在春天帶給我哪些神奇的變化呢?到了秋天又能有什么神奇的變化呢?
    2.我們知道,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xiàn)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揭示課題)
    二、觀察方法指導
    1.小組合作交流這些問題:
    (1)植物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呢?
    (2)我們應該怎樣來觀察植物的這些變化呢?怎樣測量這四張大小不一的樹葉?
    2.學生匯報:
    預設(1)樹干變長變粗、葉子變色掉落、樹木變高等。
    (2)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數(shù)一數(shù)每天有多少落葉,測一測樹葉的寬度等。
    (3)還可以看看茶花的花苞長得怎么樣?等
    三、校園內(nèi)實地觀察測量
    1.觀察樟樹的要求以及內(nèi)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1)測一條樹枝上的大葉與小葉、中間葉的長度和寬度。
    (2)測量樹干的粗細,連測三次,取平均數(shù)。(為什么?)
    (3)數(shù)一數(shù)落葉有多少?
    (4)完成前面的同學,可以再觀察和測量自己喜歡的?
    2.學生在操場上觀察測量,教師指導。
    四、交流觀察內(nèi)容
    1.匯報落葉的數(shù)量。
    落葉的數(shù)量說明了什么?(說明樹葉在老化死亡)
    2.匯報葉的大小數(shù)據(jù)。
    樹葉的大小變化,說明了什么?(說明樹葉在成長,在變化)
    3.匯報樹干的粗細。
    樹干的粗細說明什么?(樹干的粗細記錄很難看出植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需要以后繼續(xù)觀察。植物的樹干變化可能是十分緩慢的)
    五、記錄一種植物的變化情況
    1.觀察一棵樹的一年四季中的變化,說一說有些什么變化?
    2.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這進一步說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在生長,在成長,在變化。)
    六、課外延伸
    1.記錄一種植物的變化情況(課后作業(yè)):
    (1)書本上帶給我了一些關于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知識,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植物在不同的季節(jié)中是否真的會發(fā)生變化,那你們有什么方法嗎?我們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的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的變化,一個月觀察,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2)觀察記錄表的設計
    我的____________變化記錄表
     樹干 樹冠 葉子 其他
     粗細 樹皮 落葉數(shù) 顏色 大小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我的發(fā)現(xiàn)
    小結:這樣堅持下去,我就還可以科學的知道大樹一年四季中的變化。
    2.準備材料:
    (1)學生準備:觀察記錄本
    (2)教師準備:水生和陸生植物的圖片、植物一生的圖片
    【板書設計】
    6.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觀察項目 觀察情況 說明了什么
     落葉 …… 老化死亡
     樹葉 …… 在成長
    樹干 …… 變化緩慢,但也在成長
    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
    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征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植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圖片,植物一生的圖片;
    學生: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1. 我們前面學習了哪些植物?它們分別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點?
    2.小結:在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有高大的木本植物,也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生長在陸上的植物,也有生長在水中的植物。但是,它們都稱為植物,為什么都屬于植物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植物的共同特點。(揭示課題)
    二、植物生長的條件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等植物,你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呢?把你想到的記錄在記錄本上。(學生填寫)
    2.學生匯報。
    預設:陸生植物有:楊樹、桃樹、櫻花、菊花、車前草、油菜、小麥……
    水生植物有:蓮、菱、滿江紅、茭白、荸薺、菖蒲、蘆葦……
    3.這么多陸生植物,它們要健康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呢?(水分、陽光、空氣、土壤、營養(yǎng))
     那么水生植物的生長又需要什么條件呢?(水分、陽光、空氣、營養(yǎng))
    4.學生記錄在記錄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表格。(可用維恩圖記錄)
    5.小結:不管是陸生還是水生植物,它們共同的生長條件是什么?(水分、陽光、空氣、營養(yǎng))
    三、植物的一生
    1.向日葵的一生
    (1)人的一生要經(jīng)出生、嬰過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等生長階段,那么植
    物的一生要經(jīng)過哪些生長變化?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舉例)
    (2)觀察向日葵的一生圖片(課件),思考向日葵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
    (3)學生匯報。(種子-出芽-破土-子葉張開-幼苗-花蕾-開花-結果-種子成熟繁殖后代)
    2.大樹的一生
    (1)剛認識了向日葵的一生,那么大樹的一生又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呢?(出示課件大樹圖片)
    (2)學生匯報。(小苗-小樹-大樹-落葉-枝逐漸枯萎-死亡,大樹靠種子、莖等繁殖后代)
    3.比較大樹和向日葵
    (1)大樹與向日葵的一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壽命長短)
    (2)大樹與向日葵的一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經(jīng)歷了從生到死的過程,會生長發(fā)育,還會繁殖后代)
    4.從大家的思考和交流中,認識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一生的變化,從植物這么一生的變化,從中你明白了什么?(植物是有生命的,會生老病死,會繁殖后代)
    四、植物的共同點
    1.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后,我們能夠說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點?我們又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學生小組合作整理和交流、匯報。
    3.小結: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過程,這些都說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生命。
    4.你想怎么來愛護植物呢?
    五、課外延伸
    1.我們是通過哪些方法來學習植物的知識的呢?(學生討論)
    小結:實地觀察,小組討論,畫圖,填表,記錄觀察內(nèi)容。要想知道更多的植物知識,我們還可以查找資料。
    2.布置課外活動:查找有關植物方面的知識,并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中,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3.準備材料:觀察記錄本
    【板書設計】
    7.植物的共同特點
    生長條件: 植物的一生:
    水分、陽光、 生長發(fā)育、繁殖后代
    空氣和營養(yǎng) 從生到死的過程
     植物有生命,我們要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