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三篇】

字號:

古詩詞鑒賞,是我們應(yīng)該在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當中掌握的一種技能,而如果我們能在鑒賞古詩詞的時候解析典故,那么下面的題目就容易理解了,下面為大家分享一篇《古詩詞鑒賞【三篇】》,幫助大家在詩詞鑒賞上更進一步。
    己亥雜詩·其五
    朝代:清朝
    作者:龔自珍
    原文: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其五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xiāng),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釋
    選自《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ǘ湟约t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即:到。
    【賞析
    作者:陳柳燕
    落花雖然死了,但他落到泥土里仍然可以變做肥料,來滋潤花朵。作者以花自喻,說明自己雖然處境困難,但精忠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高尚的心更能感召年輕一代。
    靈隱寺月夜
    朝代:清朝
    作者:厲鶚
    原文:
    夜寒香界白,澗曲寺門通。
    月在眾峰頂,泉流亂葉中。
    一燈群動息,孤磬四天空。
    歸路畏逢虎,況聞巖下風(fēng)。
    【靈隱寺月夜注釋
    靈隱寺月夜注釋
    作者:佚名
    靈隱寺,在杭州靈隱山東南麓,寺前有飛來峰,寺中有冷泉亭諸名勝,環(huán)境清幽。詩寫靈隱寺月夜景象、感覺,意境清冷。
    香界:指佛寺。明楊慎《丹鉛總錄·瑣語》:“佛寺曰香界。”白:謂如雪如霜,喻清冷。
    “月在”句:靈隱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飛來峰,故云。
    一燈:指佛殿中長明燈。群動息:語本陶淵明《飲酒》詩:“日入群動息?!敝^萬物俱息。
    “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聲,反襯萬籟俱寂之幽靜。四天,四方天空。沈佺期《從幸香山寺應(yīng)制》:“嶺上樓臺千地起,城中鐘鼓四天聞。”空,空寂。
    【賞析
    《靈隱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體詩。靈隱寺,在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山麓,附近有飛來峰、冷泉亭諸名勝,是西湖的游覽勝地?!霸乱埂睒祟},可見這首詩描寫的是靈隱寺的月夜景色。從詩中“夜寒”、“落葉”看,時間當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點時間,在深秋的寒夜?!跋憬纭?,指佛寺。一個“白”字,未見其月,已見月光的皎潔。接著寫透過寺門,可見曲折的山澗與寺門相連,一個清涼幽靜的境地呈現(xiàn)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啟下,抬頭望“月在眾峰頂”,可見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頭看“泉流亂葉中”,可見秋葉紛飛,泉水流淌。由靜景而寫到動態(tài),以動襯靜,更覺佛寺秋夜的靜謐。四句讀來,佛寺月夜,盡收眼底,俯仰之間,所見所感,妙趣橫生。
    五、六句先寫進入佛寺?!耙粺簟敝杆吕锏拈L明燈?!叭簞酉ⅰ?,語出陶淵明《飲酒》“日入群動息”,指一切都歸于沉寂?!肮马唷敝干艘估镎b佛經(jīng)的擊磬聲?!八奶臁敝杆亩U天,佛教所謂色界諸天,即整個天空。兩句意為,進入佛寺,所見一燈孤明,猶感四面靜寂,只聽到僧人夜里誦經(jīng)的擊磬聲,悠然響在寂靜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啟下,后寫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難免使人生出孤獨惆悵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離歸。山林多虎,使人生畏,“況聞巖下風(fēng)”。俗謂“云從龍,風(fēng)從虎”。聞風(fēng)如見虎,使人更驚恐不安,欲離歸而又難以回歸。
    全詩寫靈隱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從而抒發(fā)了詩人孤獨惆悵、處境難耐的心境。寫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難分。
    塞上曲送元美
    朝代:明朝
    作者:李攀龍
    原文: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塞上曲送元美譯文
    作者:佚名
    元美手持插著白羽的軍事文書,冒著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guān),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臺上一個個燃起,直抵京城。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掛一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后,一場惡戰(zhàn)又會在前線爆發(fā)。戍守邊關(guān)的將士們?nèi)宋葱兑?,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著京城的決策到來。
    【賞析
    《塞上曲送元美》是作者送友人王世貞(字元美)赴邊塞之作。詩韻鏗鏘,氣勢雄強,頗得唐人邊塞詩之遺響。詩中雖未明言元美此行的具體任務(wù),但透過詩句傳達的氣氛,足令人感受到他肩負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