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試題:《故都的秋》同步測試

字號:

《故都的秋》同步測試
    1.給下列詞語中紅色的字注音 1.混沌(    )2.潭柘寺(    )  3.馴鴿(    ) 4.落蕊(    )5.平仄 (    )  6.橢圓(    ) 7.頹廢(    )8.普陀山(    )  9.一椽破屋(    ) 2.選出下列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苦澀 屋檐 蕭索 落蕊   B.幽遠 混鈍 落寞 平仄 C.訓鴿 細膩 凋謝 意境   D.點綴 頹廢 賞玩 蟋摔 3.下列橫線處應(yīng)填入的關(guān)聯(lián)詞恰當?shù)氖怯行┡u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________是詩人,________帶有濃厚的頹廢色彩,________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特別的多。 A.特別……都……因此 B.尤其……也……因為 C.即便……也……所以 D.尤其……都……所以 4.文學常識填空郁達夫,原名_____,現(xiàn)代_______家,_____家。1930年,發(fā)起并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主要作品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_____、_____等。 5.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多次寫到南國之秋呢?閱讀下面的語段,按要求答題。 (a)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c)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甲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d)從槐樹葉底,朝東丙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 或在破壁腰中,丁對著像喇叭似的牽?;?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e)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f),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6.在下面所列的詞語中,給文中空缺處甲、乙、丙、丁選擇恰當?shù)脑~。煮、泡、沖、燙;漫、細、忙、點;聽得、聽見、細聽、聆聽;灑、射、漏、照甲處( ) 乙處( ) 丙處( ) 丁處( ) 7.b句中作者列舉了五處飽含秋意的景觀,但用筆極簡,其原因是( ) A.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都為人所寫過,作者要另辟蹊徑,故而一筆帶過。 B.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僅以此襯托,故而用簡筆。 C.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覺得到卻說不出來,故而一筆帶過。 8.作者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來描繪清晨在院中見到的景象,讀來親切感人。這是因為作者把個人的心情與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________的眷戀,_________的落寞。 9.d句中說:“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評議是否多余?高考試題網(wǎng)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牽?;ā毕逻€需有“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作為“陪襯 ”,是因為( ) 高考試題網(wǎng) A.只有這樣,才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秋天的氣氛才會顯得更加和諧。 B.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更加體會到秋的意韻,理解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這樣,才能顯出牽牛花昂揚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答案 1.(1.dùn 2.zhè  3.xùn  4.ruǐ  5.zè  6.tuǒ  7.tuí  8.tuó  9.Chuán) 2.A 【詳解】:B“鈍”應(yīng)為“沌”,C“訓”應(yīng)為“馴”,D“摔”應(yīng)為“蟀”。 3.D 4.郁文 小說 散文 《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 《故都的秋》 《超山的梅花》 5.寫南國之秋,是為了南北對比,以“南”襯“北”。作者以南國之秋的“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濃”,以這秋的深味在南方“嘗不透”,來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對比。這樣,南北對比、襯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6.泡聽得細漏 7.B 8.形音色秋中有情情中有秋 9.不多余,為了突出寂寞,孤獨的冷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