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文:蝙蝠和雷達

字號:

蝙蝠和雷達
    講讀課文: 講讀課文
    教學目標:
    弄懂人們是怎樣從蝙蝠的飛行受到啟發(fā),發(fā)明雷達的。
    德育目標: 使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仿生學的課外資料,制作資料卡片。
    2、教師準備有關(guān)仿生學的圖片或制作相關(guān)課件。
    學習方法: 自主選擇,獨立閱讀,再組織合作探究與交流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誘導式引入:
    出示一種仿生學成果:你知道直升飛機是人類怎樣發(fā)明出來的嗎?人們經(jīng)常從自然界的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出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蝙蝠與雷達》就是運用仿生學為人類造福的很好的例子。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guān)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guān)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jié)并質(zhì)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圍繞這個主要內(nèi)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為什么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么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自己讀書自己解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么認識?(了不起、本領(lǐng)大、飛行靈巧……)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lǐng)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過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來探路的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當回科學家,做一做試驗。
    第二課時
    一、 復(fù)習
    (1) 請同學們用概括的語言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 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怎樣得到的?飛機飛行與蝙蝠之間的關(guān)系?
    (3)第三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二、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讀4、5自然段,小組討論交流,填寫表格。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結(jié)果試驗證明
    第
    第二次
    第三次
    2、分別讀4、5自然段,匯報填寫情況。教師相機進行“詳略得當”的寫作指導。
    3、交流信息 合作成功
    (1)學生討論、填寫表格后交流,明確三次試驗的過程與結(jié)果。
    理解“配合”的意思。從“反復(fù)試驗”中體會到什么?
    (2)請學生分別讀6、7自然段。
    看課件分別解說蝙蝠與雷達是怎樣探路的。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蝙蝠與雷達探路的過程。
    請學生填空,明確飛機安全飛行與蝙蝠之間的關(guān)系。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以上是留給學生自學的空白點。蝙蝠飛行的秘密與飛機安全飛行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都由學生來自讀理解、匯報,共同訂正,再通過看課件達到鞏固的作用,同時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三、鞏固與創(chuàng)新型應(yīng)用
    想一想還有哪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出來的?
    四、反思與小結(jié):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寫下來。也可以談?wù)勀愕脑O(shè)想。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從中也一定會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型作業(yè):
    找一種仿生學的成果,研究一下它是怎樣發(fā)明出來的,說出兩者之間有何聯(lián)系。
    六、總結(jié)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么?(飛機——鳥,潛水艇——魚,降落傘——松鼠尾巴……)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著我們?nèi)グl(fā)明、去創(chuàng)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板書設(shè)計:
    發(fā)出 遇到 │
    蝙 蝠 嘴---→ 超生波---→ │
    │ 障
    啟 摹 耳 朵←--- │
    反射 │ 礙
    示 仿 │
    遇到 │ 物
    雷 達 天線---→無線電波---→ │
    │
    螢 光屏←--- │
    反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