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西綜內(nèi)科學沖刺筆記:白血病

字號: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統(tǒng)疾病
    第二節(jié)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骨髓造血干細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其特征為骨髓內(nèi)異常的白細胞彌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組織,并進入周圍血和浸潤肝、脾、淋巴結(jié)等全身各組織和器官,造成貧血、出血和感染。
    一、分類:
    1、根據(jù)病情急緩和白血病細胞分化程度,分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2、根據(jù)瘤細胞來源,分為淋巴細胞性和粒細胞性白血病。
    3、目前國內(nèi)、外通用的是FAB分類
    二、急性白血?。?BR>    (一)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MLL):
    1、分類:M0-M7八個類型
    2、病理變化:
    (1)周圍血像:出現(xiàn)“三聯(lián)征”: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原始粒細胞大于30%、伴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2)骨髓:原始粒細胞彌漫性增生,紅細胞和巨核細胞數(shù)量減少。
    (3)淋巴結(jié):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
    (4)脾臟:紅髓中彌漫性原始粒細胞浸潤。
    (5)肝臟:瘤細胞沿肝竇在小葉內(nèi)彌漫浸潤。
    (6)其他:可侵犯皮膚和牙齦等。
    3、臨床特點:發(fā)熱、乏力、進行性貧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結(jié)腫大等。
    (二)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
    1、病理變化:
    (1)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
    (2)部分患者有縱隔腫塊。
    (3)淋巴結(jié):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
    (4)脾臟:呈中度腫大,紅髓中有彌漫性淋巴母細胞浸潤。
    (5)肝臟:淋巴母細胞主要浸潤于匯管區(qū)及周圍肝竇。
    2、免疫表型分類
    3、臨床特點:發(fā)熱、乏力、進行性貧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結(jié)腫大等。
    三、慢性白血病:
    (一)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1、病理變化:
    (1)周圍血像:成熟的小淋巴細胞顯著增多。
    (2)骨髓:小淋巴細胞彌漫性增生,紅細胞和巨核細胞數(shù)量減少。
    (3)淋巴結(jié):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
    (4)脾臟:腫大,腫瘤性淋巴細胞主要浸潤白髓。
    (5)肝臟:瘤細胞主要浸潤于匯管區(qū)及周圍肝竇。
    2、免疫學和細胞遺傳學標記:表達CD19、CD20和CD5。
    3、臨床特點:患者通常在50歲以上,常表現(xiàn)為肝、脾和淺表淋巴結(jié)腫大。
    (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1、病理變化(1)周圍血像:瘤細胞絕大多數(shù)為較成熟的中、晚幼和桿狀粒細胞。
    (2)骨髓:增生的細胞以中、晚幼和桿狀粒細胞為主,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并不消失。
    (3)淋巴結(jié):淋巴結(jié)腫大不如CLL明顯。
    (4)脾臟:顯著腫大,腫瘤性淋巴細胞主要浸潤紅髓。
    (5)肝臟:瘤細胞主要浸潤于肝竇。
    2、遺傳學特點:
    3、臨床特點:起病緩慢,貧血和脾臟明顯腫大是重要的體征。
    (三)類白血病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周圍血中白細胞顯著增多,并有幼稚細胞出現(xiàn),一般根據(jù)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細胞形態(tài),可與白血病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