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管理學沖刺試題(基礎問答28)

字號:

相關推薦:
    >>>2017年考研現(xiàn)場確認時間及地點匯總
    >>>全國各地2017年考研報考點匯總
    >>>2017年考研時間、研究生考試時間安排
    >>>2017年考研大綱下載及解析匯總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專題
    新東方網校推薦:2017年考研政治、英語、數學課程?。↑c擊進入免費試聽>>
    


    1.對比正式群體和那些非正式群體。
    答:①群體可以界定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的集合體。②正式群體是由組織建立的工作群體,它有著明確的工作分工和具體的工作任務。在正式群體中,什么是恰當的行為取決于組織的目標,這些目標直接指向組織目標。③非正式群體則是社會性的,這些群體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反映了人們對于社會交往與接觸的需要。非正式群體往往在友誼和共同愛好的基礎上形成。
    2.組織中存在哪些正式群體類型?
    答:正式群體的例子:①命令群體-是一種基礎和傳統(tǒng)的工作群體,由正式權力關系所決定,并在組織章程中有明確描述。②交叉功能團隊-它由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人員組成,目的是共同解決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③自我管理團隊-這是一種基本上獨立的群體。④特別行動小組-它是為了完成某一具體任務而臨時組建起來的群體。
    3.描述群體發(fā)展的五個階段。
    答:群體的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大多數群體都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下。群體發(fā)展的五個階段是:形成、震蕩、規(guī)范、執(zhí)行和解體。①形成階段中人們加入到群體之中,并界定群體的目標、結構和領導。這一階段以極大的不確定性為特點。②震蕩階段以組內的沖突與控制為特點。這一階段結束時,群體內部出現(xiàn)了比較明朗的領導層級,群體成員在發(fā)展方向上也達成了共識。③在規(guī)范階段中,成員之間建立起密切的關系,群體也表現(xiàn)出內聚力。這時成員有一種強烈的群體認同感和志同道合感。④執(zhí)行階段則是群體完成當前任務的階段。(對于長期工作群體來說,執(zhí)行階段是其發(fā)展歷程的后一個階段。)⑤后,當臨時群體完成了他們承擔的具體任務之后,就到了解散的準備過程,稱為解體階段。
    注:并不是所有的群體都精確無疑地順著這一發(fā)展歷程,而且階段Ⅳ也不總是效益好的。記住,群體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實體。
    以下內容——基本的群體概念:角色、規(guī)范和遵從、地位系統(tǒng)、群體規(guī)模、群體內聚力,以及沖突管理——
    4.角色對群體行為有什么影響?
    答:角色指的是在一個社會單元中,人們對于占據特定位置的個體所期望的一套行為模式。在群體中,個體由于自己所處的位置而被期望承擔某種社會角色。這些角色指向任務的完成,或者指向維持群體成員的滿意感。個體一般要扮演多種角色,當個體面對不同的角色期望時,會體驗到角色沖突。任何時候,員工都會根據自己所在的群體調整他們的角色行為。
    5.為什么群體規(guī)范既能幫助一個組織又能傷害一個組織?
    答:①規(guī)范是群體成員共同認可的標準,通過非正式的方式傳遞給每個員工,告訴員工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②可能常見的群體規(guī)范都與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業(yè)績水平有關。③員工都希望被自己自己所屬的群體接納,所以他們對遵從規(guī)范的壓力非常敏感。④研究表明,群體規(guī)范迫使我們遵從群體意見。我們希望自己稱為群體一員并努力避免與群體的明顯不一致。在群體中當個體對客觀情況的看法與其他人截然不同時,他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而調整自己的觀點以順從其他人的觀點。
    6.有關地位方面的特點對群體行為有什么影響?
    答:①地位是指群體內部的威望等級、位置或是頭銜。在教育程度、年齡、技能、經驗等特點的基礎上,人們能夠獲得群體中的非正式地位。任何受到群體內其他人重視的東西,就具有地位的價值。②通常,群體成員可以毫不困難地將人們歸入不同的地位類別中,并且,他們對于誰的地位高(/中等/低)的看法一般會相當一致。③個體所感知到的地位等級與組織所授予的地位象征之間應該是等價的。假如二者之間出現(xiàn)不一致,員工就可能質疑管理者的權威。另外,晉升的潛在激勵作用會受到阻礙,組織中總體的秩序與統(tǒng)一也會受到干擾。
    7.對群體來說有效的規(guī)模是多大?
    答:①研究證據表明,就完成任務而言,小群體要比大群體速度更快。但是,就解決復雜和困難的任務而言,大群體總是比小群體做得更好。②大群體(成員超過12人)有利于獲取各種不同方面的信息。因此,如果群體的目標是搜尋和發(fā)現(xiàn)事實,則規(guī)模較大的群體應該更有效率;另一方面,較小群體在利用這些信息從事生產方面做得更好。一般說來,7人左右的群體在采取行動上效率高。③隨著群體中人數的增加,每個個體的貢獻水平卻往往傾向于下降??梢杂谩按畋丬囆焙玫亟忉屵@種努力削弱的現(xiàn)象。群體內的責任擴散鼓勵了個體的懶散。當個體發(fā)現(xiàn)自己對群體的貢獻無法衡量時,活動的效率也往往隨之降低。④管理者在運用工作團隊時,應當同時提供可以測量個人努力程度的方法。
    8.描述群體內聚力與生產率之間的關系。
    答:⑴群體內聚力指群體成員相互吸引和共同參與群體目標的程度。⑵一般情況下高內聚力群體的工作效率勝過低內聚力群體。但內聚力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其中一個關鍵的中間變量是群體的態(tài)度與群體的正式目標(或組織目標)之間的一致性程度。群體的內聚力越高,成員越會遵從群體的目標。⑶A-群體組織目標的一致性;B-內聚力:①A高B高-生產率大幅提高;②A高B低-生產率中等提高;③A低B高-生產率降低;④A低B低-無顯著影響。
    9.沖突管理對群體行為有何影響?
    答:⑴沖突指的是由于某種不一致或對立狀況而使人們感知到彼此不相融合的差異。差異本身是否客觀存在并不重要,只要群體成員感覺到差異的存在,就處于一種沖突狀態(tài)。⑵在沖突領域中逐漸發(fā)展出三種不同的觀點。①沖突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必須避免沖突,因為它意味著在群體內部出現(xiàn)了問題。②沖突的人際關系觀點——認為沖突是一種自然而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任何群體都無法避免,但它未必一定是消極有害的,也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有利于群體績效的積極推動力。③沖突的交互作用觀點——認為沖突不僅可以成為群體中的一種推動力,而且有些沖突對群體的有效運作是絕對必要的。交互作用的觀點并不是說所有的沖突都是好的,有一些沖突被認為可以支持工作群體的目標,提高群體的業(yè)績水平,這些是具有建設性特點的積極沖突(或稱功能正常的沖突)。另一種沖突則會妨礙工作群體實現(xiàn)目標,他們具有破壞性,稱為消極沖突(或稱功能失調的沖突)。⑶沖突的類型包括三類:任務沖突(與工作的內容和目標有關)、關系沖突(著重于人際間的關系)、過程沖突(指向工作如何完成)。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關系沖突是失調的。另一方面,低水平的過程沖突和中等水平的任務沖突是積極的。⑷當沖突水平過高時,管理者可以從五種沖突處理方案中選擇一種來降低沖突:回避、遷就、強制、妥協(xié)、合作。請記住,沒有哪一個方案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使用哪種方案取決于管理者本身對于合作和自我肯定的意愿。
    10.群體決策的優(yōu)勢和劣勢是什么?
    答:⑴優(yōu)勢:提高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產生更多的備選方案;增加解決方案的可接受性;增強合理性。⑵劣勢:①花費時間;②少數人控制局面;③遵從壓力——引發(fā)一種群體思維的現(xiàn)象,即群體成員為了達到表面上的統(tǒng)一一致而隱藏分歧意見或不受歡迎的觀點。群體思維破壞了群體中嚴謹務實的思維風格,并終會傷害到決策的質量;④責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