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觀摩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字號:

一、設計理念: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fā)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父親因為有愛,堅持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愛,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個小時,終于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本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二、教學目標:
    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放錄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國洛杉磯市的人們像往常一樣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間,山崩地裂一場災難降臨了,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內(nèi)幾萬間房屋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3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成千上萬人被埋廢墟里。就在這片廢墟中,一對父子創(chuàng)造了一段奇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哪個同學把這個故事的名字大聲的告訴大家;誰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課件出示)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幾個詞哪個同學會讀? 
    A、(指名——齊讀)
    出示:洛杉磯   阿曼達 混亂  昔日 廢墟  爆炸 瓦礫
    B、回想剛才的錄像,你覺得這幾個詞語當中,哪幾個詞可以從錄像中就讀懂的。
    混亂:亂七八糟,這就叫做混亂 廢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廢棄的地方,那就叫------
    瓦礫:廢墟里面看到有許多碎的瓦片、磚塊,這就是-----
    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幾個詞語,你看,我們學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還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所見所聞。讀書就是這樣,要做個有心人。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那么在這場大地震中,父與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完整地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誰愿意來試一試?(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 “他們父子倆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保ò鍟毫瞬黄穑?BR>    1)誰能說說“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偉大,超過一般人,超出常人……
    2)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板書:父親 兒子)
    三、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1、那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在這部分當中,有許多關于父親的描寫,請仔細看一看,從那些語句中你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可以做上批注。開始吧。
    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真好,同學們從這么多地方、從字里行間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我們一處處來看。先來看看剛才這位同學說的,有很多人勸說父親,可他就是不離開,也就是課文中的這部分內(nèi)容(出示課文片段)。
    請同學們仔細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勸說父親?
    他們分別是怎么勸的?
    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同學們的眼睛真厲害,父親的回答就是簡單而且有點重復的三句問話。可是,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1、懇求2、急切3、崩潰
    父親有點兒想不通,為什么警察和消防隊長都不幫我救兒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嗎?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勸父親離開。這些人勸阻咱們都能理解,父親的堅持你能理解嗎?
    同學們,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那其實是父親對兒子的一句——。 出示:“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你們能理解嗎?
    當他看到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當人們都來阻擋他,讓他放棄時,回響在他耳邊的依然是這句話——
    當他孤軍奮戰(zhàn),傷痕累累,就要倒下時,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所以,當有人勸他時,他是懇求地問——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急切地問——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
    一句,三句重復簡單的問話,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剛才同學們交流時還談到第12自然段里,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也讓他讀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那我們就按照他說的,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出示句子)請全班男同學來讀讀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①、1)用心地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特別是哪個字,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你的心?讓你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說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艱難,感悟父愛的偉大。
     “挖”:感受——讀——其他動作?——只用“挖”?——讀——體會到?
    還有誰對“挖”字特別有感受?帶著體會請你讀。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再父親挖掘兒子的時候,可能會有哪些動作?(搬、刨、扔)可是,這么多動作,作者只寫了一個“挖”字,你能讀懂作者的心嗎?為什么就只寫一個“挖”字?
    是啊,一個“挖”字,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一個“挖”字,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的勞累和堅持。這就是作者的匠心,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 還有哪個數(shù)字深深地打動你的心嗎?—— 36個小時
    A、說體會:這位父親居然能在36小時,這么長時間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廢墟,肯定是很疲憊,又累又餓。但他還能夠堅持下去,實在了不起。
    B、36個小時是多久?(兩個白天一個黑夜,五十多節(jié)的語文課)帶著各自的體會,自由練讀,你會怎樣讀這時間的進程?為什么?
    C、在漫長的36個小時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的愛,堅定,疲憊不堪)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
    同學們,這可是地震中的36個小時啊。也許會發(fā)生——也許會發(fā)生——
    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36小時。
    時間就這樣在推移,艱難的挖掘還在繼續(xù),父親還是一無所獲,也許他曾經(jīng)挖出了其他遇難者的尸體,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
    我來問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這苦苦挖掘?
    是信念。。深深的愛。
    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師:36小時過后,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位父親。女同學,讀。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A、哪里有血跡?(身上、手上、腳上……到處都是)讀好這個詞
    B、這血跡有可能是從哪里來的呢?在這漫長的36小時里究竟會發(fā)生怎樣觸目驚心的場面?讓父親變得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呢?
    C、是啊,就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的形象。男同學,讀。
    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全班,讀。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言語。請同學們來看。
    (課件音樂起,陸續(xù)出現(xiàn)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圖片)
    男兒有淚不輕彈,此刻,這個痛失女兒的男人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個父親心中深的傷痛;又是父親,他背著從廢墟中挖出的兒子的尸體,艱難地行進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個,要帶兒子回家;這個嬰兒的媽媽,用血肉之軀頂住坍塌的天花板,護佑這個小生命甜甜的夢,卻只是在臨終前留下這樣的一則手機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還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寶貝說點什么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你們的話,讓我想起這樣一首詩: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把我們環(huán)繞,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堅守,堅持挖掘的,如山的——父愛。
    下節(jié)課,再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位深愛兒子的、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課。
    第十七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方法與能力】(1)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情感與思想】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諾言汲取的力量。
    【拓展與延伸】進行逃生演練,讓學生真正體會身處險境時的感受,鍛煉并培養(yǎng)學生應對危險的能力及團結、守紀和相互關愛的品質。
    【重、難點突破】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和與其他人物的對比中,體會父子能夠終團聚的原因,即父子為何被作者稱為是偉大的你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年的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fā)生了8級地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即使現(xiàn)在我們回想起來也會感到痛心。而這篇文章寫的也是一篇地震中發(fā)生的事情——一對父子之間發(fā)生的事情。
    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1感受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文中的人物又是一對怎樣的父子?
    提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文中父子的“與眾不同”,比較準確地概括出這對父子的特點:“了不起”“感情深厚”“兒子對父親無比信任”“父親救兒子的不放棄”。
    父與子的“了不起”中同時也蘊含了他們的“信任”、“不放棄”和“感情深厚”。所以,我們可以抓住他們的“了不起”來進行學習。
    2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這對父子很“了不起”?想一想,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找?
    提示:對于寫人與寫事的文章,在體會人物形象的特點是,我們應該抓住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來理解,而對于這篇文章,我們還要通過人物間的對比加以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對父子的“了不起”。
    要求:學生按課文的順序,有感情地朗讀,并在讀的過程中尋找與體會。
    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
    3有感情地、投入地朗讀課文。
    4“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因為它對父親對兒子的,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也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反復出現(xiàn),多處呼應,充分表現(xiàn)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了兒子對父親多難信賴。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
    板書設計:
     父:“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不放棄:挖掘) 偉大的父愛
    地震中的 與 創(chuàng)造了奇跡——“了不起”
     子:“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信任:得救)情深的父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案例 來在語文教學中,應多注重創(chuàng)設一種恰當?shù)那榫?,通過對情境的體驗,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動的故事,其中蘊涵著豐厚的人文資源。語文教學的任務顯然不僅僅在于單純地教會學生識字,認詞,讀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故事背后所傳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學生還缺乏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若僅僅是通過課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來將課本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告訴給學生的話, 學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說教, 蒼白無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動中也是無所適從的。因此, 為了真正讓語文教學傳承人文之道, 針對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認知特點, 結合現(xiàn)實,開展情景式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我以這次5•12大地震中的許多鮮活的實例來講述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案例。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 30多萬人在不到幾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混亂中, 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漂亮的三層教學樓, 已經(jīng)變成一片廢墟。但是萬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不論發(fā)生什么,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正是憑借這一堅定信念, 這位父親孤身一人, 不顧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危險, 經(jīng)過38個小時的挖掘, 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學。
    情景教學案例:
    片段一 結合實際, 營造情景氣氛
    (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 教師首先展示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關視頻圖片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用3一4分鐘時間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進入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結合實際, 營造情景氣氛。)
    師: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在2008年5月12 日我們祖國的四川發(fā)生了8.0級的強烈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有許多的人不幸遇難,其中也有許多向我們這樣正在教室上課的孩子,在上課之前,我們首先向他們表示我們的哀悼?。ò嚅L: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鐘)以前我們上語文課, 老師都要提一些問題幫助你們學習, 今天, 我也要提問題, 但不多,就一個, 想知道這是個什么問題嗎?老師暫時不告訴你們, 讓你們來猜一猜。當然, 猜不是亂猜, 要有根據(jù), 要有所準備, 怎么準備呢請聽清楚第一, 認真讀課文, 邊讀邊想, 老師會抓住哪些詞句來提問,會在哪里提問, 如果在這里提問, 我該怎么回答。第二, 根據(jù)自己習慣的方式, 讀課文。你可以放聲朗讀, 你可以默讀, 你也可以邊劃邊讀。第三, 讀完后你還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聽明白了就開始吧! (學生快速地讀課文并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xiàn)在老師想聽聽你們的猜測, 誰先來?(請4一5位學生交流他們所猜出的問題, 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測, 教師予以鼓勵。)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義的問題,說明大家剛才對文章的閱讀很細致、很認真, 而且還很善于思考。老師也提出一個自認為價值較大的問題, 我是根據(jù)課文的后一個小節(jié)提出的。
    師生齊讀:"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師:大家認為這位父親了不起嗎?(板書:了不起)讓我們先來認識這位父親。大家都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 那些周圍的人們, 那個孩子的父親就更加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了。我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么或者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 下面就請你們續(xù)寫這篇課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個孩子的家長中的一員, 此時你會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呢?把你們對這位父親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 (學生快速地寫著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已經(jīng)寫完的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你寫的感言, 好嗎?還沒寫完的同學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來交流你所設想的感言。(請2-3位學生交流自己所寫的感言, 然后讓他們找出自己用來表達對這位父親敬佩之情的詞語, 并板書。學生會使用" 堅持不懈" 堅強" 、" 堅守" 、" 永不放棄" 等詞語。
    分析:教學一開始, 以剛剛發(fā)生的5•12大地震導入,結合視頻、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思緒拉向了地震的慘烈現(xiàn)場。又在此情景下提出問題, 表面上看是讓學生來猜測老師將會提出什么問題, 實質上是教師通過學生的猜測結果來更好地把握學情, 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于后續(x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中, 布置學生寫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學生家長的" 身份" 來寫, 這種“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很快進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實感受, 并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不僅如此, 通過課堂交流學生所寫的結局, 使這些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景感受進一步在課堂上擴散, 直至形成彌漫于整個課堂的情景氣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悅中, 沉浸在對這位父親的無限崇敬和無盡感激之中。
    片段二:結合實際,講述在這次5•12地震中的一個親情故事
    師:下面,我就講述一個發(fā)生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發(fā)生后已經(jīng)70多個小時了,當救援隊員扒開廢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母親弓著身子,她的懷里抱著一個孩子,孩子嘴里含著母親的*,沒有受到一點傷害,安詳?shù)乃?,而這位母親,身上多處受傷,已經(jīng)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后來,救援隊員發(fā)現(xiàn)在這位母親的身下有一個手機,她在后的時間里,在手機上存了一條這樣的短信,也是她留給孩子的后一句話,短信是這樣寫的:"孩子,假如你還活著,請你記住,媽媽愛你。"后來,一位網(wǎng)友寫了這樣一首詩(展示幻燈片,請一位平時朗讀好的女生誦讀);
    生(含淚讀完):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媽媽怕你碰了頭
    快抓緊媽媽的手
    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見你的小手
    自從倒塌的墻把陽光奪走
    我再也看不見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沒有憂愁
    沒有讀不完的課本和爸爸的拳頭
    你要記住我和爸爸的摸樣來生還要一起走
    媽媽別擔憂
    天堂的路有些擠
    有很多同學朋友
    我們說不哭
    哪一個人的媽媽都是我們的媽媽
    哪一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孩子
    沒有我的日子
    你把愛給活的孩子吧
    媽媽,你別哭
    淚光照亮不了我們的路
    讓我們自己慢慢的走
    媽媽我會記住你和爸爸的模樣
    記住我們的約定來生我們一起走
    師:多么偉大的母愛,大家聽了這首詩之后有什么感受,結合今天我們學的課文中的父愛,請同學們認真思考,課下把你的內(nèi)心感受寫成一篇作文。(安排下課)
    分析:通過教師有感情的講解及朗讀,把握語調(diào)的輕重變化, 語速的快慢變化, 停頓的長短變化, 語氣的有緩有急、抑揚頓挫、有起有伏, 讓學生充分想像課文中這位父親及后來這位母親在漫長的等待時間里所經(jīng)受的磨練和煎熬, 形成對當時情景的體驗, 進一步體味父愛及母愛的" 了不起" 。使學生在學習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后讓學生帶著感情,再重讀這篇文章,對于他們來說,這篇文章正是他們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談不上什么作文的負擔。
    本節(jié)課情景教學的設計我認為有效地把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同時也對父母的愛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