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驚弓之鳥

字號:

驚弓之鳥
    

  
    

  
    

1.讓學生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并學習使用這個成語。
    2.運用學過的朗讀技巧,讀出魏王疑問、驚嘆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驚弓之鳥”、“能手”等詞語。并能選擇“直”的解釋條,通過默讀課文,在文       中找到與“直”的含義相對應的詞——“拼命”。
    4. 訓練因果句式。
    5.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第8節(jié)。
    

知識點
    

  
    

因果句式、背誦、理解寓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BR>    

二、自學并檢查反饋。
    1.自由默讀課文。   2、指名學生朗讀全文,結(jié)合正音。
    3、.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并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三、思考、討論。
    1.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為什么?(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
    四、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著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后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的。這樣先敘寫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六、作業(yè)。   朗讀全文并抄寫課后題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檢查提問:通過自己讀和聽同學讀課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樣的鳥? 那是一只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
    2、讀了課文,你還懂得了什么?“驚弓之鳥”其實是指害怕弓弦響的大雁。從哪里看出那只鳥害怕弓弦響?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3、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與“驚弓之鳥”的“驚”相比較,聯(lián)系第八自然段,  了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4、更羸為什么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而且迅速作出判斷,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來?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學習課文第九自然段。
    5、更羸是個什么人?怎么有這樣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聽到弓箭的聲音就會掉下 來呢?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復述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看著課題和板書講這個成語故事。(同桌練說—指名說)
    2、能不能先說更羸是觀察分析的,然后再說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要求學生變換順序說一說)
    3、這個成語中的鳥字可以換成人字嗎?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的情況怎么樣?
    

課 后
    

反 思
    

建立在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基礎(chǔ)上的質(zhì)疑精神是對好奇心的推進,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的沖動。這樣的設(shè)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并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