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夜飯作文400字
今天是大年三十,期盼已久的馬年終于到來了。我們一家六口人坐在桌子前高高興興地吃年夜飯。
桌上有許許多多的飯菜,有奶奶做得紅燒帶魚,奶奶知道我喜歡吃帶魚了,所以特意為我做了這道菜,我真想馬上吃一口。有油悶大蝦,蝦紅紅的身子,好像在祝福我們生活上紅紅火火。還有餃子呢,爺爺說餃子的諧音是“交子”,代表這一年和上一年的交替。當把菜端到桌子上的時候,香氣撲面而來,尤其是那中間的魷魚,媽媽說魷魚,魷魚,祝咱們年年有余!我們都喜笑顏開地坐在桌子前吃飯,我們有說有笑,我們都舉起杯子互相說新年快樂。
我喜歡吃年夜飯,因為他能讓我們團員。我喜歡吃年夜飯,因為他更能給我們帶來歡樂!
吃年夜飯的作文400字
一年一度的年夜飯,是我們這個大家庭歡聚的時間。今年除夕和往常一樣,是奶奶、姑姑、媽媽、嬸嬸和其它的人大家一起準備,桌上擺滿了許多豐盛的菜,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除夕那天,小孩和大人們都緊盯著電視,一下哄堂大笑,一下又沉默不語,而有些小孩則是認真的在當“低頭族”,不管在做什么,只要聽到大人一喊:“要發(fā)紅包了!”每個人馬上從自己的位子上跳起來,沖向要發(fā)紅包的那個大人前,向他說一句吉祥后,便開心的拿著紅包,繼續(xù)回到剛才的動作。年夜飯跟紅包畫上了等號,一種無比的溫馨和幸福。
大人們則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在一旁的大姐,已經(jīng)不跟我們這群蘿卜頭攪和了,找到機會,她便會加入大人們的話題,一時間,我覺得大姐真的長大了。
除夕夜就是這樣,借著圍爐全家人都到齊了,不管各做什么事情,一種屬于過年才有的相聚,讓我倍感溫馨。
除夕之夜作文400字
今天是農(nóng)歷的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晚上六點,我們一家去奶奶家吃年夜飯。奶奶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雞鴨魚肉一應俱全。飯桌上,大家互相舉杯祝福,祝福在牛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八點,令人期待已久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了。晚會的節(jié)目精彩極了,有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有精美絕倫的舞蹈,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相聲,還有令人驚嘆不已的魔術表演……
十點半,媽媽端來了熱氣騰騰的湯圓,她讓我們每個人都吃一碗,意味著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快十二點了,外面響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我也迫不及待地拉爸爸媽媽和我去放炮。小區(qū)門口聚集了許多放炮的人,五彩的禮花把天空裝扮的絢麗多彩,竄天猴“嗖”的一聲,猶如孫悟空,瞬間竄入云霄。在這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我不禁想起:災區(qū)的人們是不是也像我們一樣過著快樂的除夕呢?媽媽告訴我:“今年災區(qū)人民正和溫爺爺一起過著一個難忘的除夕。”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災區(qū)人民的生活一年會比一年更加美好。
爆竹聲聲辭舊歲,爆竹聲聲迎新春。在爆竹聲中,除夕漸漸拉上了帷幕,新的一年輕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關于過年的作文400字:過年的樂趣
許多小朋友認為過年收紅包、走親戚快樂,但我不那么認為,我覺得過年大的樂趣是自由自在、玩得開心。
過年的時候,許多小朋友都跟著爸爸媽媽走親訪友,而我則不同。每次過年,爸爸媽媽去串門,我就呆在家里干自己想干得事情。
想看動畫片了,我就打開電視,頻道由我選,節(jié)目隨我挑,那種自在勁兒,別提有多快樂了!不像平時,總有人跟我搶搖控器,還強迫我看自己不喜歡的欄目。想讀書了,我就拿本書,一邊嗑瓜子,一邊看,想看多少頁,我自己說了算。不像平時,看書就得一門心思,內容、頁數(shù)規(guī)定得一清二楚,由不得我說半個字。想打籃球了,我就抱個球,隨便找個有球場的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累了,就在健身器上鍛煉鍛煉。不像平時,玩一會兒球,還得請示,如果表現(xiàn)出色,有可能通過,反之,則遭一頓訓斥。
過年的樂趣實在是太多了。對我而言,過年的日子,我就是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任由我行!不快樂才怪呢!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螅瑹釟怛v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y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fā)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tài),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