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分析

字號:

本次四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題,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準確反映課改的實施情況、實驗教材的使用情況,力求體現基礎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題原則,全面考查四年級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簡單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加強了對基本運算能力、用簡單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空間觀念能力的考查?,F根據本次考試情況作如下具體的分析:
    一、試題分析
    四年級數學試題較好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
    1、內容全面,覆蓋廣泛,各部分分值權重合理。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六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其中:基礎題占85%,稍難題占15%。
    2、取材比較貼近生活,評估了學生聯系生活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素材應來源于自然、社會和生活。本試卷題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fā),選取源于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例如:一、1、通過百度搜索,找到與“2009年國慶閱兵”相關的文章約一千一百七十萬篇,這個數寫作( ),它是( )位數,高位是( )位,其中7表示7個( )。把這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 )萬。 此題都是學生現實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也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起到了導向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空間思維。
    數學活動必須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組織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本卷精心選材,考查了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實際能力。
    如:讓學生動手畫垂線和平行線等。
    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空間思維。老師在新課程理念下組織實施課堂教學中重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
    4、滲透人文,體現關懷。
    在考查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同時,試卷還注意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如卷首“溫馨提醒,親愛的同學:你好!經過一學期的學習,終于到了收獲的時候,讓我們插上智慧的翅膀,認真讀題、仔細答題,來感受豐收的喜悅吧。這樣,既拉近了學生與試卷的距離,有助于消除學生對考試的緊張與恐懼心理,使學生感到考試只是愉快的自我檢測和練習,同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二、質量分析
    1、認真思考,準確天空。
    學生做得較好,對基本的知識掌握得較扎實。其中第3題速度寫法,很多同學都落了單位“米”;第8題,這題形式較新穎,部分學生不理解。
    2、仔細推敲,認真辨析。
    總體情況良好,第5題用近似數來推算準確數小是多少,較難。
    3、反復比較,慎重選擇。
    全班對本題做得較好。
    4、注意審題,細心計算。
    由于部分學生的口算能力比較薄弱,在口算中出現錯誤過多。列豎式計算對末尾或者中間有 “0”的計算不理想。
    5、動手實踐,畫圖分析。
    做的比較好,也許是復習的時候教師指導的比較充分。
    6、活用知識,解決問題。
    此題有少數學生對第5題的題意不理解,有個別學生讀題不認真,粗心,造成了對題意的錯誤理解。
    三、對今后教學措施:
    通過前面對試題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除過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識與理念的結合點,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嵌入點,憑借教學手段、方法,在教學數學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從而達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終目的。鑒于此,教學中我們應當做到以下:
    1、 多一些數學方法、數學思想,少一些知識轉移、搬遷。數學思想是在數學活動中解決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想法,是對數學概念、命題、規(guī)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質認識,是數學中的智慧和靈魂。所以,領悟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要鉆研教材,把握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通過傳授知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思考問題的數學思想。學生在學習了數學知識的同時,更能領悟到數學思想和方法,能熟練的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應用,真正達到活學活用,使教學理念轉變,促進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數學知識探索有效途徑。
    2、多一些過程探究,少一些知識陳列。數學知識起源于生活,是從實際應用中逐漸抽象、概括、演算、推理而形成的系統的、嚴密的學科體系,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開放的思路,就要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數學知識生長的基礎,對知識的生成,講授多一些過程性探究,通過學生主動性探究來理解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終定義,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發(fā)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實際教學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淺、簡單、枯燥的誦讀、機械式的演練教學不注重數學理性的、深層次的內涵,使數學教學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面對新理念指導下的檢測,不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學生數學方面的發(fā)展。
    3、多一些以生為本,少一些教師中心。小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對貼近他們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經驗的學習素材,更能煥發(fā)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長期的教師中心式的講授,會挫傷學生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習的被動和教學的困境。數學學習中結合知識多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于問題之中,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和數學知識,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fā)現的思維品質,對數學學習有推進作用。以生為本,破除教師中心,要始終成為數學課堂實施教學的首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