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應對三大技巧

字號:


    
  • 成公不等待 決勝國考就現(xiàn)在!2017年國家公務員課程火熱開售中>>

  •     一、混搭成為時尚——【應對技巧:從熟悉選項下手排除】
        近年,上海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頻刮起混搭風,這在之前的考試中常識部分也有所體現(xiàn)。知識混搭使得各學科知識交錯混雜,不僅考查考生的綜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識掌握的寬度與廣度。下面這三道題就體現(xiàn)了混搭的妙用。
        1.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擅長領域對應錯誤的是( )
        軍事∶白起、李靖
        B.經(jīng)濟∶桑弘羊、酈道元
        C.天文∶張衡、郭守敬
        D.藝術∶吳道子、顧愷之
        【答案】B。解析:分析各選項,并尋找熟悉選項。A項,白起不認識,李靖認識,“托塔天王”,是天庭將軍(其實是隋末唐初的將領),與軍事有關,50%正確。再看B項,桑弘羊不認識,酈道元耳熟啊,歷史課上學過,寫過一本書《水經(jīng)注》,好像是關于地理的,跟經(jīng)濟無關。暫定答案為B項。C項,張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關系,排除C項。D項,吳道子、顧愷之都認識,都是畫家,跟藝術有關,排除D項。綜合上述判斷,A、B兩項均有一人不確定,但B項中的酈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經(jīng)濟無關的,因此,大膽地猜測B項是正確答案。
        2.下列語句描述的現(xiàn)象與經(jīng)濟學名詞對應錯誤的是( )
        A.覆水難收--機會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
        C.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負外部效應
        【答案】A。解析:這對于非經(jīng)濟專業(yè)或者不了解經(jīng)濟學的同志們來說,熟知的就是B項的“完全壟斷”,先看熟知的B項,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明顯對應正確,排除B項。再看A項,有點模棱兩可,先放棄。C、D兩項陌生,不用怕,先從字面意思理解,C項“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是邊緣,界線的意思,“遞減”是逐漸減弱的意思,“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聞不到香味了,對應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項“負外部效應”,“負”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負面,勝負,因此可以大膽猜測“負外部效應”的意思應該是給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帶來不好的影響,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意思相近,暫時排除D項。只剩下有嫌疑的A項,細細品味,“覆水難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意思,與“機會”相聯(lián)系的話,應該是錯失機會的意思,“機會成本”雖然不了解其真正含義,但貌似沒這意思啊。因此,大膽地猜測A項就是對應錯誤的那項。
        二、樂于考察古文功底——【應對技巧:從關鍵詞下手*】
        常識考題,考官有意測試考生文言文功底,此類題目甚為考生所頭疼。此類題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個選項每一個字,而是要從全局出發(fā)。從題干中的關鍵詞出發(fā),把握主旨意思。
        1.下列哪項不屬于古人的林業(yè)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
        C.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答案】C。解析:第一,審題。不屬于林業(yè)思想,那就選擇與林業(yè)思想無關的。第二,分析選項。A項,“禁止伐木”,有關,排除。B項,“斧斤”、“山林”,有關,排除。C項,“牧民”、“倉廩”,明顯與林業(yè)無關,當選。D項,“山林”、“斧”、“草木”,有關,排除。因此選擇C項。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與下列哪一觀點屬于同一學派( )
        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答案】C。解析:往年考查古語,一般是古詩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變本加厲,這一題全是文言文,難度瞬間飆升。下面來解題:第一,看懂題干?!皹芬蕴煜拢瑧n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兩句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了解其含義,可以替換成我們熟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簡單來講,就是“愛民”、“仁政”。后兩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樣還不能稱王,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相對難理解,這時候千萬不要死摳其含義,這是命題人設置的干擾,因為本題知道前兩句的意思足矣。第二,分析選項。A項,一眼掃過,“刑”、“賞”是關于法律的,直接排除。B項,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還是沒理解,看字面,應是對比“天道”和“人道”,與“愛民”沒多大關聯(lián),暫時先排除。C項,關鍵詞“民”、“國”、“天下”,題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從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邊疆的界線域民,不用山溪的險惡固國,不用兵革威脅天下,與“仁政”相關,暫定為C項答案。D項,關鍵詞“戰(zhàn)”、“鈍兵”、“攻城”、“暴師”、“國用”,跟打仗有關,排除D項。綜合來看,C項的嫌疑大,就選它。
        三、常見基礎常識——【應對技巧:秒殺之技】
        1.關于《四庫全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編修于乾隆時期
        B.反映了清代圖書的全貌
        C.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嵐貢獻突出
        D.分經(jīng)、史、子、集四目
        【答案】B。解析:《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在“*”的背景下親自組織的中國歷一部規(guī)模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jīng)10年編成。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紀曉嵐授編修,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jīng)營13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文獻,但在編纂過程中,其中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籍被大批銷毀、篡改,因此B項說法錯誤。
        2.血漿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和維生素等。在上述各種物質中,造成血液顏色為紅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質
        C.糖類
        D.維生素
        【答案】B。解析:血液的顏色是由于血紅蛋白的存在,血紅蛋白是高等生物體內(nèi)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所以本題選B。
        常識判斷備考與否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大家在前期的備考階段一定要以真題為導向,掌握出題規(guī)律。在復習的過程中,許多考生會忽視對真題的研究,甚至是從來沒有認真做過真題。往年的真題,雖然再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通過對真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熟悉考試題型,消除陌生感,而且可以把握出題的難易度和形式。以便來引導大家有針對性地進行常識復習。